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们走!”崔启高等一众人拿起铁锹等工具离开狼藉一片的煤矿出事点,顿时就有许多不堪艰苦恶劣奴隶生活的矿工追随。
  之前趾高气扬的官吏军士们此刻都不敢上去阻挡,一看就是造反的架势,人数那么多,现在还想上去吆三喝四不是找死么?官将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手下的苦工大摇大摆地离开矿山,一大群人在荒凉的雪地里渐行渐远。
  过了半天时间,果然从汝罗城来了一团马队,到达事发地点时矿工都快跑完了。带兵的校尉见此情形有些意外,因为他不是第一次带兵镇压叛|乱,多半情况下出事地点的官吏军士都会被杀光或者提前逃跑,像这回的状况真比较少见,现场的官吏仍然好好的守在这儿。
  问明白了情况和逃跑的时间,带兵校尉认为没必要再追了,因为此地离营州边界很近,半天工夫就算是走路也早就出了营州;而带兵出境作战不是一个校尉有权限决定的事,哪怕现在追出去更容易追到。他们是官军,就有规矩和一套军法,校尉现在应该干的事是把情况报到汝罗城守捉那里,听凭守捉的军令。
  汝罗守捉对逃跑了几百个人的事并不重视,他最关心的是完成柳城下达的炼焦、造水泥的政令,新来的总管是皇帝的心腹,封了侯的张五郎,汝罗守捉如果能得到张五郎的赏识对前途是大大的有利。而矿场上那点事,除非有人聚众起兵来打汝罗城才严重,现在只是逃跑了,守捉打算从别处再调矿工过去,一天也不能停工;另外管事的官吏居然眼睁睁看着人逃跑毫无作为,也要被问罪。
  他的幕僚却不禁问前来禀报的将领:“带头的是什么人?”
  将领答道:“据官吏的口述,此人名叫崔启高,是滑州崔门的后人,其父曾在尚书省做郎中,因牵连谋逆案被处死,其族流放到营州,共有一千多人。”
  幕僚忙向守捉进言:“逃跑的案犯不简单,懂得避我锋芒、能屈能伸,放任不管恐怕是个祸害,将军以尽快调兵出境将其除掉,以绝后患!”
  汝罗守捉不以为然道:“时值冬季东北雪地千里,外面连一颗粮食也无,这些汉人犯人既不会打猎又不会游牧,他手里也没兵去抢掠,在野地里吃什么?不回来投案饿也饿死了,管他作甚?”
  幕僚坚持道:“至少派出小股人马探听他们的去向。”
  守捉听罢只得随口下令斥侯营派小队出境搜寻消息,回头他就把这事儿抛诸脑外了。
  
  崔启高带着数百人一路向东北逃奔,几天之后并没发现有追兵,情况有所缓和,但同时从矿场上自带的一点干粮也吃完了,又没有帐篷等物,首先面对的最大敌人是自然环境。
  他聚集族人和几个年长的人组成一个中心,商量下一步打算。人们被逼急了,认为眼下只有去抢辽水附近的胡人部落,抢帐篷和牲畜才能解决生存问题。但又有人劝诫:“就算得手了一回,接下来也是绝境!得罪了胡人,很快他们会聚集兵马来攻,咱们只有几百人,缺兵器箭矢,绝不是胡兵的对手。”
  “先从胡人口里夺食,再投契丹人!”崔启高斩钉截铁地说,他回顾左右继续说道,“在辽东这片地方,各方势力都以本族人为根基,汉人只有在营州站住了脚跟。咱们是汉人,却不能靠营州,单打独斗活不下去,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有投契丹才能活。”
  有人插嘴道:“契丹正和柳城议和,他们会不会把咱们押送回去,或者干脆砍了,咱们变成羊入虎口?”
  “契丹李失活绝不会甘心就此送掉营州,让汉人在辽东站住脚跟。议和?不过是权宜之计,他们现在实力受损不愿意和晋朝大规模冲突罢了。”崔启高冷笑道,“只要让契丹人看到我们的价值,就不怕他们不愿意利用。我们能挑起营州边境的叛|乱,为契丹兵袭扰创造机会;如果我们的人能回到河北河南,还能闹起国内的起义。契丹人不是想夺回营州吗?河北一乱,营州三镇兵马如果南调一部分,他们不就有机会了。”
  一个年长的人点头赞成:“我从滑州被押送过来时,听到风声,朝廷明年开春就要在河北大举修长城,需要大量民丁,就近只能从河北、河东、河南三地征发,百姓怨声载道。公子如果能以滑州为根本起事,滑州临近明年徭役最重的河北,义军便能很快向河北道进取。”
  崔启高道:“我正是打算,咱们要派人回到滑州起事,只能靠契丹人帮助,再借道奚的地盘才行。否则榆关一线关隘城堡林立,咱们以逃犯的身份怎么也过不去。这是须投契丹的第二个原因(第一个为了立足生存)。
  第三,今后起义若是闹大了,朝廷必会从关中等地调大军来镇压,咱们起事之初地小人少,不是官军的对手,容易在开初就被消灭;所谓万事开头难,只有避过起初的艰难让局势僵持起来,咱们才能以薛氏得国不正、横征暴敛为名义,打上恢复唐室的旗号,进一步干大事。
  契丹人同样不愿意看到一个强晋压在头上,加上契丹若能夺回营州,咱们也有策应的功劳。今后能借契丹、奚等胡人共同牵制晋军;也能避晋军进剿锋芒退守到榆关外,与契丹为盟取得立足之地。”
  崔启高在干苦工的时候苦大仇深沉默寡言,今天一席话就惊了众人,让人们再次对他刮目相看。说出来一套一套的策略,何去何从提早就有了预谋,在众人心里这不就是干大事的人吗?他变成了一众人的首领便是不容置疑的。
  崔启高在做士族公子的时候是从来也没过这样的大抱负,对薛氏夺了江山也不想有什么实质的举动,大不了私下口头上议论几句;但如今被逼得活不下去了,胆略野心反倒成倍地膨胀因为已经没有可以失去的东西。当人无所可失的时候,便是掠夺得到的开始。至于帮助异族对付中原有“汉|奸”嫌疑之类的,此时对崔启高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厮杀争斗没有其他大义,意义只在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第三章 执念

  张五郎的奏章到达长安的时间真是碰巧,很是时候。河北道采访使杨思道也上奏了对河北军政民情的见解,并建议朝廷推迟大工程的时间,以稳定舆情。杨思道是个文官,和宫里的当红宦官杨思勖名字相近,却不是一家人;杨思勖本来应该不姓杨,进宫做宦官的人认为有辱祖宗,一般都要改名换姓,就如前朝宦官高力士本姓冯一样。
  采访使杨思道的奏章基调与政事堂宰相们的政见“不谋而合”,又加上张五郎这个北衙体系的人也是同样的意见,宰相们就有得说了。南衙大臣在朝里支持张五郎提出的“任用胡人为官以胡治胡、改善东北各族关系、扩大安东都督府建制〃的主张;同时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政事堂的办法是采用杨思道推迟征丁修长城的建议。
  但宫里没有反应,没有皇帝的首肯,一切主张都是枉然,朝廷无权下达政令。
  河中公主在看奏章,见那么多人将东北的事儿说得很急很严重,忍不住就在薛崇训面前说道:“天下是哥哥的天下,大臣们也是一片忠心。”
  薛崇训不予置评,神色一点也不见急,面带微笑道:“这奏章不是功课,有的可以马上准奏、有的要送回去让政事堂重新拟奏,当然有一些搁在宫里就行了,什么也不用干。”
  河中公主茫然不解地看了一会薛崇训,微微翘起嘴,带着一丝撒娇的口气无奈地说:“哥哥是皇帝,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了。”
  薛崇训坐了一会,出门看雪,不一会同在温室殿书房的姚婉也走了出来。他便看着雪花头也不回地说道:“你也和河中公主一样的看法?”
  姚婉道:“郎君搁置奏章,自有道理,我相信您一定有更好的办法。”
  薛崇训听罢心下欣慰,不由得转头打量着姚婉,她忙垂下头不敢与之对视,天气寒冷她脸脖上的皮肤看起来仿佛更白净了。薛崇训脸上轻松随意的表情忽然一改,沉声道:“参与政事的人中,我只告诉你实话。我可能没有更好的办法,大臣们的主张或许是明智之举但是,河北防略是我年初就决定的事,现在遇到一点困难就要随意推迟更改?我必须坚持原路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是权威!”
  姚婉微微动容,抬头看向薛崇训的脸,只见他又恢复了起先的淡然,在院子里轻缓飘洒的雪花之中,他眉宇之间的英武之气比以往更加收敛,显得安静了许多。姚婉不禁用仰慕的口气幽幽说道:“只要有郎君在,一切都不用担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