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史那卓被长辈兄长一番大道理逼迫,早已顾不得羞|臊,当即急道:“明明是亓特勒无礼在先,情急之下我才错手伤人,再说我已有心仪之人,你们怎么能都怪在我的头上?其他的事我都能依,独独此事绝不同意!”
  暾欲谷语重心长地说:“咱们没有怪你,只是事已至此唯有这样才能消解两家结怨,我已经七十岁的人了,盼着的不就是你们后辈能好好相处?亓特勒如今面目全非躲在家里不愿见人,他还不到二十岁,来日方长,以后你们的恩怨该如何化解?这不仅关系公主一个人,还干系咱们暾欲谷一族与你们家长久的渊源。”
  一旁阿史那卓的哥哥阙特勒也不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因父亲去世得早,和岳父的感情就很好,这时也帮着岳父暾欲谷劝了几句。
  就在这时暾欲谷发现李适之从门外走了进来,当场就把他拉住:“李公子当初被俘落难,暾欲谷待你不薄,今日你给说几句明智的话来。”
  阿史那卓也把目光转向了他的身上,充满了一种期待,懵懂中她可能期待着李适之能为了爱情付诸努力。只见李适之面无表情,显然情绪也不是很好,但还稳得住:“现在你们再来逼公主也是瞎忙活。”
  “只要公主答应联姻,一切都好办了,李公子何处此言?”暾欲谷不高兴地说道。
  李适之冷冷道:“当今突厥国的事包括阿史那卓公主的终身大事是谁说了算?你们两家以前已经联姻,默啜可汗挑拨离间还找不到地方下手,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他有什么理由帮你们重归于好,凭什么?就算阿史那卓公主同意,默啜可汗肯定还有其他说辞。趁早别白费工夫,要是没有这件事,亓特勒和公主结亲还有可能,现在想也不用想。”
  一语点醒梦中人,暾欲谷心急之下真没想到这一层,被李适之三言两语一说便恍然大悟,默不作声了。他不由得又高看了李适之一眼,心道自己数十年的眼光竟然不如这个白皮小生见识独到。
  暾欲谷忙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又问策道:“那李公子认为现在咱们应该如何应对?”
  李适之心道:你又不只一个孙子,夺了亓特勒的继承权让他自作自受,其他暾欲谷族的继承人和前可汗家有什么恩怨?总之两家不太可能发展成反目为仇的局面。但李适之想那是别人家的孙子,自己说这样的话有谗言之嫌,便改口道:“你们现在操|心的都是小节,灭国之祸就在眼前,还顾得上这些么?”
  阿史那卓的兄长阙特勒插|口道:“唐朝虽然强大,但咱们突厥人也曾兵临长安城下,何时这样怕过唐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灭国也说得太过了吧?”
  李适之道:“此一时彼一时,你再拿好几十年前的事儿说有什么意思?如果朝廷只像往常一样派一员大将领军一战,或是某族邀功袭击,以突厥国控弦四十万(号称)、占地万里的实力自不用怕,甚至可以轻视中原王朝;可北方不只突厥一族,此次薛氏四处结盟,再加上其一向穷兵黩武的做法必以倾国之力来袭,突厥如在策略上一错再错顶得住四面围攻?”
  暾欲谷想通之后便不再强求阿史那卓公主,过几天“奴隶”李适之求见默啜可汗,默啜可汗以为是关于儿女私情的事儿便喜而接见,欲趁机搅稀泥。
  却不料李适之并不说那事,见了默啜便说:“铁勒诸部欲背叛可汗,可汗却在偶然俘获使臣才得知消息,都因不重耳目之故;而朝廷边郡长史,无一不广派细作,对各族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奏疏直达天听。突厥善牧,犹重斥候,何以在军国大计上反不如唐朝?”
  默啜不动声色道:“和你们唐朝官吏结交,都要被查祖宗三代,咱们突厥人在长安被防着,哪里有机会探听到国策大事?”
  “可汗是无人可用之故?”李适之趁机道,“李某倒可以给可汗推荐一些人。”
  默啜可汗很有兴趣的样子:“哦?你要是真立了功,我便免了你的奴隶身份,封你做大臣。”
  李适之昂起头道:“我并非为升官发财。”他心里傲气地想:突厥的官老子还看不起。顿了顿他又说道:“可汗听说过崔日用这个人?”
  默啜可汗摇摇头。
  李适之只得改口道:“那博陵崔氏您总知道吧?”
  “哈哈,这个我听杨我支说过。”默啜可汗回头对儿子杨我支说,“你说的那个把唐太宗都惹恼的就是博陵崔氏吧?”
  杨我支道:“唐朝讲究士族门第,门楣越高越受人尊敬,崔、卢、李、郑、王几家都是一流士族。唐初的官员修订《氏族志》时,就依习惯把崔氏列为第一大姓,唐太宗知道后很生气说难道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所以后来朝廷才下令改皇室李姓为第一、皇戚族长孙氏列第二、崔姓及其他山东士族列第三。虽然这么规定地位,但朝里的大臣官僚都以和山东贵族联姻为荣可方才李公子提到的崔日用是个罪臣,已被抄家灭族,他算不得博陵崔氏,好像是祖上从博陵迁徙到滑州的,与定州博陵崔氏关系不大。我想如果崔日用是出身定州(博陵),薛氏也会投鼠忌器不敢把事儿做得太过。”
  杨我支不愧为“唐朝通”,对唐朝的礼仪文化等物了解很广博,恐怕比普通的唐人还要懂得多,说起来头头是道。
  默啜可汗此时显然并没意识到国家危机,表现得十分闲适,又饶有兴趣地问道:“不是说现在的薛氏堪比以前的武周,大权独揽谁也不怕,怎会对一个士族投鼠忌器?要是在咱们突厥,哪个氏族背叛突厥汗国,咱们第一个灭了他!”
  杨我支道:“父汗明鉴,咱们突厥与中原不同,草原旋起旋灭如同草生草枯,一个部族能兴起百年却没有千年不衰的前例;而唐朝那些门阀士族可谓源远流长,比如那博陵崔氏自汉代起就成名门望族,高官显贵不断,自今长达近千年之久!薛氏要拿他们开刀不能给个真凭实据的说法,非得遗臭万年不可。现在薛氏确是一言九鼎,但往后那些士族文人在史书文章中会如何评断他?故而投鼠忌器。”
  默啜可汗像听戏一样听得津津有味,听完了才想起李适之的正事,便问道:“你说的那个崔日用又不是博陵人,而且已经死了,说他有何作用?”
  李适之道:“崔日用家的籍贯是博陵,我提及名声显赫的博陵崔氏是想可汗多一些印象。崔日用虽然死了,但滑州崔氏一脉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甚至在官场上也还有人。在大唐灭人一家已是残暴之极,崔日用家可以牵涉到‘谋逆’大罪,但绝无灭一州一郡的做法,真要如此当国者何以向天下人交待?所以可汗如能联络上滑州崔家,倒是可以一用。”
  杨我支轻轻摇头道:“李公子的意思我明白,无非是滑州崔氏与晋王有积怨;可是仅仅因为这样就要让他们冒‘通敌叛国’之险,我却觉得不太可能。”
  李适之淡然一笑:“滑州崔氏根基完全比不上其他山东士族,因为崔日用一事早已仕途黯淡,就算朝廷没有马上株连他们,但只要薛党一日在朝,他们一日便无出头之日。往远的想,假如薛党篡位成功,从此以后滑州姓崔的还想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么?刚才可汗也说了,咱们唐人官府办什么事是要查祖宗三代的。故而滑州崔家是绝不愿意看到薛党掌权的。这是其一;其二,通敌叛国之说也颇有出入,突厥在武周时就有帮助李唐皇室复国之功,在很多忠于大唐的人心里算不得仇敌,滑州崔氏的人帮助可汗反对薛党暴政,何来叛国之说;其三,人总有七情六欲,可汗富有万里,何不以利诱之?”
  杨我支听罢沉吟片刻,便进言道:“父汗确可派人试试,就算万一事儿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默啜想了想道:“汪芒是个汉人,设法让他弄个身份南下一趟倒也不错。”




  第八十七章 明光
  光阴如白驹过隙诗人们总是这样感叹,花开花落已春夏梦起梦落又秋冬。朱雀大街两旁的枫叶在夕阳中闪耀着暗金色的光辉,如同草原上草籽饱满渐渐枯黄的草地。它们纷纷扬扬,于辉煌的色泽中又露出了暮气重重,叶一落天气该越来越凉了。来往行人身上的衣服也日渐增多,不过也还有人穿着单衣的,“春捂秋冻”嘛。
  秋季来临,果子已经成熟只欠一夜东风。
  时右武卫大将军杜暹率飞虎团选拔出来的一批中层武将早已从各军中挑选出弓马骑射娴熟的军士组成了新军,又从黄河九曲地区调战马二万,至今已集结训练一月有余。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