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大的仪仗声势,也就见到羽林军的几个营,也就不出千把人的样子。”
  就在这样的闲谈中,李义珣就不动声色把华清宫的情况探听了个十之七八,反正是周显看到的信息全部被套出来了。虽然李义珣最关注的是华清宫,但也不能把话题一直局限在华清宫上,中途扯了其他的毫不相干的东西来稀释,就很难让人有所察觉。
  不知不觉中李显充当了李义珣集团的一个细作或是一枚棋子,但他自己还不自知。
  用这种方法探听华清宫的虚实比派自己的人去专程打探要好得多,如果是派过去充当谍线的人,一则操作困难,很难避过华清宫的耳目,更难混进去就近观察,你一个不知道干什么的人靠近当权者的驻地不引人怀疑都难;二则风险太大,万一被抓住了严刑拷问就容易把后面的人给供出来,而周显这种人自己都不觉得在帮别人干什么事,能招|供什么呢?
  一场比较成熟的阴|谋政变,最开始重要的就是策划,策划参与的人如果不严密一旦泄漏就等同于失败,所以才称为阴谋。阴谋和阳谋比最大的弱点和难以避免的就在这里,不能提前泄漏;而阳谋则是不怕别人知道,就算知道了也拿他没办法跟偷窃和抢|劫的关系类似。
  如今以李义珣和张仁愿为核心的集团搞的这事儿就是一场大阴谋,他们一开始就慎重规定了参与的人员,只有必要知道的人才能进入他们的圈子。从这点上的安排,他们干的事还是比较有水准的。
  李义珣获悉了华清宫的情况之后,马上就派人去了西受降城与张仁愿联络,互通有无,交流彼此的信息和进展。
  这时张仁愿那边也有了新的进展,突厥人派来第二批使节商谈借粮的事儿了。不过这回事幌子,主要的目的是向张仁愿回复合谋的结果。
  直到现在他们的事都进展得相当顺利,关中方面简直毫无所知,连一丝没根据的风声都没有听到,甚至想都想不到。张仁愿正大光明地接见突厥来使也不会引入怀疑,因为突厥借粮这事儿本就不是什么秘密,甚至安北方面还专程派过官吏向长安禀报。
  突厥使者中的一人就是默啜的亲信,他的任务就是专程派来和张仁愿联络的。而其他使者还傻兮兮地想着办法怎么让唐朝同意借粮,并认为这是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
  张仁愿自然趁和谈期间秘密召见了默啜的亲信,当他见到这个突厥人时还吃了一惊,因为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完全就像一个汉人。
  那“汉人”见到张仁愿的神色,马上就会意了他的心情,忙抱拳道:“在下是杨我支,可汗就是我的父王。数年前可汗曾派我入朝,在大唐长安住过好一段日子,学习了很多大唐的服饰、礼仪、典章等学问。但我却是突厥人、阿史那氏的血统。”
  张仁愿知道杨我支这个人,曾经作为“质子”在长安呆过,只是第一回亲眼看见罢了,不听杨我支自己承认,还真从他身上看不出纰漏,口音举止也汉化了。比如刚才张仁愿就注意到,杨我支见礼的方式是很自然地抱拳,连细节都没有披露,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有些外夷初学汉人礼节就不注意细节,只学到了形似,经常不留神把手给弄反了,他们有的不清楚反了用右手抱左手是不吉利的动作。其实杨我支做所谓的质子也没什么危险,长安方面从来没有因为战争就拿外族汗王派到长安的质子动干戈的习惯。
  “哈哈,幸会幸会。”张仁愿笑道,“不想王子的仪态如此神似汉家的儿郎,初见之间却略略有些意外。”
  杨我支仿佛对自己这方面的修为而感到洋洋自得,面带微笑,做出一副神情自若的表情大约是有意识地跟朝里的老油条们学的,不然以他的年龄不可能自然露出这样的风范。这会儿唐帝国作为东方世界的中心,周边各族以学习汉人的文化为荣,在华夷杂居的地方,如果少民贵族不会汉人的礼仪是会遭受上层社会的鄙视的,那些士族对他们的眼光就跟贵族看暴发户的眼光一样。
  等张仁愿入座了,杨我支才坐下,毕竟他理解的汉人文化精神是一种谦让。他坐定之后说道:“张总管的亲使说有一批唐军衣甲兵器要交付给我们,我此行主要就是想知道交接装备的地点时间和数量。另外父王已授权让我负责与张总管见面商议大事,我们想知道张总管这边是如何安排我们的骑兵能顺利通过阴山、安北、上郡(榆林附近)等地的,这些地方有唐军的关卡,特别是从草原到关内高原、关内平原,大唐在地形变化的险要之地驻军守备,如果不能顺利通过一旦受阻发生战事,整个大局就瞒不住了。”
  杨我支说罢又正色道:“不得不事先慎重考虑清楚,因为这次带兵的人是我的兄长,他立功心切坚持要来,我们都不愿意看到他有什么闪失。”
  张仁愿冷冷道:“我们的慎重你尽管放心,如有闪失不是突厥人一面承担,我等从上到下凡是参与其中的人包括宗室皇亲定然死无葬身之地!我们都是豁出性命在做这件事,也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百年基业,张某死而无憾,就算到地下见到列祖列宗也没有什么好羞愧的!”





  第十八章 异士
  前期的准备主要在安北一带,张仁愿干起来也比较顺手。他作为朔方总管,并巡检三受降城等北方军镇,主要的责任就是防备突厥。换句话说这些地区都是他管辖的范围,只要亮出身份干什么事都是一路绿灯,谁也担不起阻挠军务的责任。何况他对付突厥已不是一天两天,当初建三受降城时朝中还有不少人反对,完全是他一力主张设立了,简直可以号称“三受降城之父”,其中的经营和根基就不难想象了。
  所以在他的计划里,从交付衣甲军械给突厥骑兵到帮助他们进入关中高原地带这个过程毫无压力,经手的都是他的党羽和好友。真正危险的是进入关中之后的最后阶段,风险和压力都很大。
  而在此之前张仁愿认为是万无一失,这点自信他还是有的。不过还剩两天时间交付衣甲军械的时候,他的心理波动还是比较大一旦开始就没法收手了。
  现在张仁愿已经闭门谢客了,不见任何官吏宾客,无论有什么公务,没有任何事比得上他手上的大事重要。
  他在家沐浴后换了一身麻布衣,独身一人去了城中的一个道观。这个道观连名字都没有,建筑格局都能看出新建的痕迹,里面的楼阁房屋都是刚修起来不久毕竟西受降城没有什么历史,本身就是刚兴建没多少年的军镇性质的城池。
  新城大多都有一个特点,文化气氛不厚,缺乏沉淀。宗教气氛也不浓,甚至这处道观里只有一个道士,其他有两三人不过是杂役负责打打扫扫之类的杂活,只有那一个人才算得上道士。
  道士显然是张仁愿的熟人,而且不是一般熟悉的那种。二人见面后的随意就可见一斑,张仁愿这种士大夫层次的人平时都很讲究礼仪,而和道士见面之后连基本的礼节都没有,自己找了条凳子就坐下,也不管道士,他自顾在那里所有所思地想着什么。
  道士亲自动手沏了两杯茶,然后端了一杯过来随手放在张仁愿的旁边,自己端起另一杯就喝起来。茶水很烫,道士边吹边小口喝,而且因为吸进去的空气多水少,发出很响的声音,很没讲究就像一个市井粗人一般,在意风度的人都是用杯盖轻轻拂着水面。
  这时道士总算开口说话了:“我不想骂你,却忍不住要说你几句,那事儿实在不怎么靠谱。我就不明白了,你好好的当你官儿,荣华富贵该享就享多逍遥,管那么多干什么?”
  张仁愿也随手端起茶杯,淡淡说道:“真正的知己不需要什么都情投意合,这就是我们的差别,你是看破尘世的人,我和你说什么不是废话么?”
  道士嘿嘿笑了一声。
  “不想干也不勉强你,我已经下定决心,有你在只是多几分把握,你不愿意去也不强求。”张仁愿面无表情的说。
  道士的神情立刻变得不悦,沉默良久之后才从牙缝里哼出一句话:“视为知己则死!”
  张仁愿听罢转头看向他,两人对视了片刻,什么也没说,但彼此的心不需要说什么都已经明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张仁愿过得一会才说道:“你们到了地儿后别急着动手,两种情况就当机立断:万一那俩贼子意外要提前离开;我们的人马被过早发现。”
  “我还没老得糊涂,上次你才说过,不能这么快就忘了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