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得腊月间,薛崇训率部到达了长安城外,这座古老的城池已进入了视线内。关中已经下雪,漫天的雪花铺在万物之上就仿佛焕然一新,带来的春的气息;相比之下,长途跋涉的神策军将士们就显得风尘仆仆又脏又黑。天气那么冷,路上又很不方便,驿站上也容纳不了那么多人,大伙都是自备帐篷扎营,薛崇训等高级将领官吏十天半月不洗一次澡也属正常,更别说士卒们很多时候赶路太累没烧热水连脸也不洗。
  在悠扬飘荡的雪花中,大伙都眼睛亮睁睁地看着远处的宏伟古气盎然的长安城墙城楼,灰黑的破旧盔甲让他们犹如一群远游归乡的游子。
  “大唐的都城!”一个沙哑的声音嚷嚷道,声音中包含感情。薛崇训认为那流露的是淳朴古典的爱国之心。此时底层大众的思想还达不到认识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高度,实际上百姓士卒最信的还是满口仁义道德知书达礼的士大夫阶层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汉族的中心长安京师在大家的心目中地位崇高,这种神圣的意义薛崇训用现代的心理去是无法理解的他族没法理解张骞为什么历经那么多年一直忘不了大汉的使命一门心思想回去,更纳闷这个民族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为何能长盛不灭。它是上古炎黄子民的文化支柱,地位比任何宗教还要崇高,所以无论是佛教基督还是绿教到了九州之地很快就会面目全非。它仿佛是引领所有人们生存方向的灯塔,光照天下十六道及远达黑海北庭俄罗斯地区数不尽的羁州势力范围。
  薛崇训也眯起眼睛多瞧了一会,在记忆里他还是第一次在远处这么久久地观赏长安这座古城。
  此时此刻他那颗蒙灰的心也因将士们的激动心情而阳光起来,近朱者赤嘛,懂的太多有时候并不是好事。
  “万岁,万岁”人群中挥舞着兵器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大家的高兴是因一种心理“归宿感”无论我在什么地方,不曾感到绝望;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困境,有朝一日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便能得到应有的奖赏,就算战死沙场埋骨他乡,衣冠和名字也会刻在天下族人的碑上,那块碑叫青史。
  薛崇训总算明白了自己的无畏与恐惧缘由,在这时他已忍不住热泪盈眶。
  身边的将领们诧异地看着薛崇训的脸,他忙笑道:“还是归时好。”说罢拿着手里的树枝伸进衣服里挠背。
  薛崇训有点洁癖在家里经常洗澡,在路上没有条件身上一脏就很不舒服,总觉得浑身都阳,不过都是些小事倒没什么,拿着根树枝常常挠|挠就行了。
  “走了,进城!”
  众军缓缓行进到明德门外却没见着外面有人,风雪中确实少有行人。正诧异的当口,忽然谯楼上一阵隆隆的鼓响,明德门缓缓开启,两列衣着崭新的羽林军骑兵整齐地奔了出来。紧接着只见一帮人骑着马笑吟吟地走来,紫的、红的、青的各种各样的颜色袍服,周围一下子鲜艳明快起来了。
  铙歌吹奏起来,这种军乐以吹奏乐器为旋律配以鼓乐,很好听,粗旷而欢乐有点像军队进行曲。周围热闹非凡,大家的兴致都很高。张说为首的政事堂官员上前嘘寒问暖说着客套话,但乐曲声音很大,大部分话薛崇训没听清,反正跟着瞎应酬就过去了。
  羽林军骑兵开道,众将士和官员们从宽阔的天街(朱雀大街)中央缓缓向北行。这时只见天街两旁张灯结彩犹如过大节一般,密密麻麻的全是围观的百姓,果然万人空巷。吐蕃是唐朝长期以来最大的心腹之患,此战的名声太响了,刚刚打完就天下皆知。长安的官民听闻晋王归来,自然想看一看以一敌十的猛士们啥模样。虽然天气不好外头下着鹅毛般的雪,但热烈的场面并不让将士们失望。一路歌吹和欢呼,薛崇训等人确实找到了衣锦还乡的感觉。
  往北走到太极宫外时,只见一队宦官正缩着脖子簌簌发抖地等在那里。待薛崇训等人到了,他们才站直了身体,当头的一个宦官对着一卷五色绢念道:“宣大唐晋王逻些道行军大总管薛崇训、左金吾卫将军张五郎、神策军将军殷辞”
  一连念了一大堆人的名字,众将侧耳听着,一听到自己的名字就暗自高兴。去见皇帝是一种礼遇,更重要的是这回肯定是去听圣旨受封赏,由宫廷直接给的封赏可能就封侯啊高升品级之类的。
  宦官们传罢旨意便带着应宣的将领官员们向大明宫那边走。大伙骑着马沉默了许久,一个将领才闷头闷脑地问道:“咱们面圣就不换身衣服,就这么去?”
  “没事,不就是见皇帝么?”一个将领故作轻松地看了一眼薛崇训,仿佛他就是皇帝一样其实在场的不少人是第一次进大明宫,多少还是有些紧张。
  面圣的地方是含元殿,这是最高规格的召见,刚进大明宫就听见奏起了宫廷钟鼓之乐。节奏很缓慢却恢弘,颇有王者的大气。
  大臣们先一步进宫去了,宦官们带着薛崇训等人随后才来到含元殿前,只见宏伟的宫室大山一般高大矗立在眼前,人们在各个道路上来往的身影犹如蝼蚁一般渺小。
  外面一间官署里的官吏和宦官先检查身份,对着名册喊一个名字,喊道名字的人交出兵器并被搜身,长相和描述的相近就放进去。唯有薛崇训完全不鸟这帮官吏,没人敢把他怎么样,他在宫中是骑马乘轿还挂兵器。
  折腾了一阵,大伙才跟着依然全副武装的薛崇训从龙尾道上慢慢向上走,薛崇训这厮腰间挂着三把刀面圣。
  宫里的人穿着都很讲究,看起来干干净净的很整洁。神策军众将及文官忽然出现在这样的地方,简直可以用衣衫褴褛来形容,就如一帮乞丐一般大摇大摆地行走,身上的盔甲太笨武将们走起来就是这么个姿势。
  刚走进大殿,就闻到一股从香鼎里飘出来的异香,闻够了汗臭闻这味儿真是很舒服。文武大臣分列两边,众将情不自禁地随着宫廷钟鼓的节奏缓缓向前走,只见皇帝正坐在高高的宝座上,有俩漂亮的小妞举着两把羽扇站在后面,旁边还弯着腰站着一个宦官听候使唤。
  这时王昌龄小声提醒道:“别他娘的左顾右盼”就算是少伯这样风雅的文人在军中呆久都时不时要冒出一句粗话来,“先领了封赏再说,不然一会御史要弹劾,他们的职责所在。”
  众将一听还是实在的好处比较重要,遂规矩了许多低着头走到殿下,大伙一起跪倒高呼“万寿无疆”,毕竟龙椅上那年轻小子是天子。
  不料就在这时,周围小声出现了议论声,跪在地板上的薛党幕僚们抬头一看,见薛崇训正直冲冲地站在那里,和皇帝见面不守礼,众幕僚纳闷他怎么了?
  长得英俊白嫩的皇帝李承宁的脸色也变了,怔怔地看着他说不出一句话来。就在这时一个御史猛地站了出来,正声说道:“天子在前,面圣不行跪拜之礼是逾制!”
  薛崇训平静地说道:“臣的膝盖在战场上受了伤,又在风雪中冻了许多天没法跪,要不臣趴在地上给陛下行礼好么?”
  周围顿时一阵忍俊不禁的压抑笑声,特别是薛崇训身后的那帮子部将完全礼数荒疏之辈早笑了。倒是有不少见惯世面的大臣仍然一脸严肃。
  李承宁抬起袖子嗓音有些哆嗦道:“免了,晋王乃贵胄又是大唐的大功之臣,趴着成何体统?朕特允你免跪。”




  第三章 会意
  从河陇回来的官吏将帅都有晋升封赏,唯有薛崇训没有,只被赐予了一些金帛以示皇帝的嘉奖。按理这次河陇大捷最大的功臣应该是薛崇训才对,他是主将,按照论功行赏的制度应该给他赐封;这事儿问题就出在他以前的爵位已经太高了,贵为亲王还能怎么封?
  当初授予兵权的是太平公主,现在可好她跑华清宫去了,善后却撒手不管。此时的矛盾是无法用律法合理解决的,别说今上李承宁手里没有实力收拾薛崇训;就算他有那份实力在这种时候对付晋王(有种方法是不能给予更多封赏的时候就除掉),也会带来巨大的不良后果。
  见完皇帝众将跟着薛崇训从含元殿出来,其他人不能在宫廷里骑马只能步行,薛崇训可以不过也牵着马和大伙一起走路,路上还能交代一些事情。
  雪还没停,宫室之间宽阔的广场上有不少杂役在扫雪,他们冒着风雪一身裹得严严实实的至少得保证各条道路上没有太厚的积雪。
  薛崇训回头说道:“神策军长途跋涉回到长安需要修整,一会五郎和殷辞去安排一下,让大伙儿歇几日如无意外情况,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