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百骑兵连同府衙守卫一起冲到官吏办公之处列阵,姜浩上前高声劝说洛阳官吏加入阵营,他大声喊道:〃专权者太平遭天谴归西、伪临朝者昏庸无能,朝廷权柄落入奸|人之手,国难当头,我大唐之士气节何在?今有上皇正嗣匡扶社稷〃
  一番煽动之后,姚崇也劝说诸公出门同谋,他们又见外面兵马陈列,许多官吏便从里面走出来加入李隆基麾下。这时一个青袍官儿走到门口破口大骂起来,刚骂两句,只听得〃嗖〃地一声,一箭便飞进他的额头,顿时〃扑通〃一声仰面倒下。众官见状脸色煞白。
  李隆基当即一声令下,王毛仲便带兵马冲了进去,二话不说便行屠戮,古朴充满墨香文案的办公之所立时便成了修罗场,人头乱滚血溅门窗,里面的人被砍了个干净。
  然后李隆基及其党羽来到了大堂上,在公座上入座。政变程序他们早已议定,当下便同时办两件事:让府衙盖印下令四门守备将军到府中面圣,里面有好几个将领都和姚崇等官僚交好,事到如今愿意同谋者定然不少,剩下的如若反抗便兴兵讨伐他们要让部下率军对抗曾经合法登基称帝的李隆基,恐怕无多战心;第二件事便是把早已写好的极具煽动性的檄文张贴各处。
  洛阳有许多在长安权力斗争失败后贬官罢职的官吏文人,恰恰唐人又十分自信自大,有点墨水或能耐的人都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本来应该成大事的结果因为没人赏识才落魄至斯,听到风声必定会有不少人要抓住机会投奔过来搏上一把。也许有人会怀疑李隆基能不能成事,但也有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成就功业的大好良机,毕竟现在的朝廷中枢乌烟瘴气并不得人心。
  李隆基党羽接下来要干的事儿就是快马传报那些以前秘密联络过的门阀士族趁机起事,壮大实力。很多人早就对当今朝廷不满,一肚子牢骚,正缺一个站在高处振臂而呼的人,李隆基这样显赫的身份无疑是最佳选择。
  比如崔日用那样的已经够胆小谨慎了,一听到洛阳政变成功的消息也要溜出京师跟着造反。




  第十九章 细软
  李隆基在洛阳“万象神宫”称帝,自称真命天子,讨逆檄文传视天下指长安的李守礼为伪临朝者。并封姚崇、刘幽求、姜皎等人为相,自建三省六部,如此一来长安朝廷便被他们称为不合法的政|权。
  但地方上大部分都不承认,比如洛阳兵部的人拿着兵部印信去折冲府调兵,可那东西和折冲都尉手里的凭证不合,折冲府便按照律法拒绝交兵,任你好说歹说都不干。此时的府兵制已经在慢慢衰落,但还没有完全被取缔,折冲府还是有些兵的。洛阳政权急需扩大实力,自然很想要东都以东许多地方的府兵。可要想得到这些府兵,只有先推翻地方州府政权,然后罢免折冲都尉,新设官吏将校才行得通。
  李隆基政权建立之后没有急着征讨地方不愿受洛阳节制的地方官府,他们先集中洛阳守备及士族响应后的武装围困了黄河大仓。正如程千里所料,夺取了运河大仓,不仅能解决军需,还能让潼关以东大半壁江山的粮赋无法运抵京师。
  同时他们又派细作和密使试图与潼关守将接触,图谋关内道最重要的屏障、号称三关锁匙的门户之地。
  各种消息西传入长安,产生的最明显的影响就是粮食食盐等必需品价格开始上扬。市井之间的百姓根本没弄明白是什么状况就开始疯狂抢购物资,而且跟风的人非常多,见大家都买便跟着买。住在城中的大户基本在城外都有庄田土地,粮食什么都几乎可以自给自足,倒不担心买不到粮,可盐巴他们没法造,就开始抢盐。
  长安东西两市许多商铺的盐被莫名其妙地抢购一空,有的商贾意识到了商机,借机把食盐哄抬数倍至十余倍。就算是这样,很多人拿着绢绸(纺织品可作货币)也买不到盐这事儿也挺扯淡,李隆基在东都生事和盐巴的价格,两件毫无关系的事居然就扯到一块儿了。
  尚在长安的崔日用一日从衙门回来,就看见家里堆了半屋子的盐,顿时勃然大怒,找来他的老婆贾氏质问她弄这么多盐回来要吃到何年何月?
  贾氏道:“众人都说再过两日拿着钱都买不到了,梁管事说要支银多存一些盐,我便没有反对。”
  崔日用皱眉气道:“众人都说泥巴能当饭吃,你们也吃泥巴?!”他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你不是想为咱们莫儿报仇?买那么多盐打算还在长安呆个十年八年?”
  贾氏顿时无言以对。
  崔日用叫她一起向里面走,一面交代:“一会晚上收拾一下细软,别太多东西,咱们明天一早出城。”
  “去去哪里?”贾氏感到很突然。
  崔日用瞪眼道:“还能去哪里?回河南去,跟三郎一块干大事!”
  崔日用已经长久的考虑已经下定决心了,只有跟着李隆基干才可能有点出路!上回京兆府的王少尹把崔莫的案件内情泄露了出来,这人心难料,就怕薛崇训那厮一不做二不休崔日用觉得,与其把命运交到别人手上,不如放手一搏跟李隆基算了。
  这时贾氏问道:“要通知贾家那边的人么?”
  “暂时不要泄露风声,咱们先回去了再说,以免夜长梦多。”
  当晚他们老俩口也没睡好,贾氏收拾了许多东西,都是很值钱的,她舍不得丢下,心道主人一走,府里的下人不得偷偷摸摸把什么都盗走了?反倒是崔日用很干脆利索,就带了两身换洗衣裳,然后取了一把剑,就算收拾好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崔日用起来一看贾氏弄了一大口箱子在房里,里面装得满满的,他顿时没好气地说:“这么一口箱子,谁搬?”
  贾氏道:“府里不是有人么?”
  崔日用骂道:“妇人之见!你以为咱们这是风风光光衣锦还乡?如今的状况,带的人越多越容易被发现,就带何三他们父子在路上有个照顾,其他人都别说,一会就出门,估摸着城门一开就出城!”他一面说一面拿起箱子里的一个瓶子往地上一丢,顿时给碰裂了。
  贾氏见状伸手护住,肉|疼地说:“这瓶子值两千匹绢!”
  “都丢了!有黄金的首饰么,带上,银的都不要了!”崔日用没好气地说,“以前我不是给你买了不少金首饰?把那些东西带上就中,你这么瞎忙活太阳都升起来了,唉,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
  捣鼓了好一阵,崔日用叫来那两个心腹奴仆,总算带着细软从后门坐车直奔长安东边的延兴门。走在半道便听到了隆隆的鼓响,城门已经开了,要是再早些起身更好不过现在也不算晚,街上还黑漆漆的,天色还没放开。
  崔府在长安北边,本来要从东边出城走春明门要近得多,因为春明门挨着兴庆坊靠北;而延兴门在南部,大老远的路。但兴庆坊那边现在住的是太平公主的两个儿子武家兄弟,人来人往的崔日用怕被熟人认出来了,便宁肯绕路走延兴门。
  崔日用有官身,去哪儿都没人阻拦,很顺利地出了城门,他不觉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又喊奴仆加鞭赶路。
  就在这时,马车没有加快,反倒停下来了,崔日用骂道:“赶紧的,干什么停车?”
  那奴仆的声音有些异样:“阿郎自己看罢”
  崔日用挑开车帘把头伸出去看时,顿时大吃一惊,只见大路中间站着七八个骑马的彪形大汉,中间那人竟是薛崇训!
  薛崇训见到崔日用伸头出来,便在马上抱拳道:“一大早的,崔侍郎这是要往何处?”
  崔日用的冷汗直接就湿了衣襟,强自镇定住心神道:“最近府里用度紧张,老夫去永业田看看经营。”
  薛崇训冷冷道:“最近京里那么多公务要办,崔侍郎倒有心思去管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今天也不逢年过节,衙门里不用上值么?
  他口气不善,崔日用也拉下脸来:“这些事儿不该河东王过问的罢?”
  薛崇训也懒得多废话了,当下便说道:“我看你是带了细软想回河南道跟着李三郎一块儿谋反吧?”
  事到临头,崔日用的一颗心已经掉进了冰窖,但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认账的,“河东王,饭可以随便吃,话可不能随便乱说!你这是什么意思?血口喷人!”
  “检查一下行李便知,去看庄田或是走亲访友,不可能带许多财物。”薛崇训喝了一声,“来人,给我搜!”
  崔日用急道:“河东王,别忘了,老夫是堂堂大唐黄门侍郎,谁有权搜老夫的身?你想干什么!”
  薛崇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