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们又看到了尼克松内心的坚强,很多人认为这恰恰是一位总统领导国家时所必须具备的。人民是正确的。
理查德·尼克松2瑕不掩玉(3)
感悟历史
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是哈佛教授,曾为肯尼迪、约翰逊工作过,于1969年进入白宫,担任总统国内事务顾问。尼克松曾称赞他学识渊博,内心世界丰富。经尼克松要求,莫伊尼汉给他推荐一些值得一读的书目,尼克松立即把它们找来。他在凌晨两点左右醒来,就会阅读罗伯特·布莱克写的迪斯雷利传记,试图借鉴英国历史上最杰出领导者的成功经验,治理当代美国。尼克松经常和我还有其他人谈起那部著作,至今我的书架上还存有那本书和尼克松推荐的其他几本书。
尼克松认为,历史是领导的仆人。他从以下三个方面汲取历史经验:对自己所处的时代要高屋建瓴、让听者明白他所处的有利地位、找准一个行动的榜样。
尼克松花费很长时间阅读外国领导人的传记,他也记录下来他的前任的有关业绩,分析他们的伟大品质,以评估他自己如何达到这些标准。他培养自己的洞察力,提高指导能力,当然更注意磨练信心的恢复力。私下里,他经常与他的三位高级顾问霍尔德曼、埃利希曼、基辛格共同探讨美国、欧洲历史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基辛格负责处理越南战争引起的国内混乱局面,尼克松对他说他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十分棘手,仅次于林肯总统当时所遇到的问题。林肯总统的麻烦是他让别人生活在巨大的阴影之中。霍尔德曼在他的日记里写道:“尼克松是这样评论的:在纽约的大街上林肯部署大炮对付那些反对议案的人;内阁和他的意见相左;斯坦顿不愿与他交流;他的妻子精神不正常,妻子的两个兄弟代表南方去打仗,死于战场。与林肯遇到的麻烦相比,我们的形势非常好。”
尼克松还喜欢谈论战争的经验教训。基辛格和他就曾经探讨过二战中德军将领相对来说具有哪些优点,这个话题亨利感兴趣。他也关注一战中埃里奇·鲁登道夫大规模进攻所犯的错误以及麦克阿瑟在鸭绿江边所做的错误的判断。他会问:战争什么时候讲道德?他曾五次看电影《巴顿将军》,并且鼓励他人学习这位将军的领导才能。他告诉霍尔德曼说巴顿“能鼓舞人心,让人们向前冲。”这恰恰是一个领袖应该做的。霍尔德曼认为,这可真够“直截了当”的。
艾塞亚·伯林认为,对历史的总结是邱吉尔的天赋,对历史的预测却是罗斯福的才能。尼克松既不是邱吉尔也不是罗斯福,但是他通晓历史,他在两个方面都非常擅长。尼克松对这一点非常自信,他可以通过走过的路,预见前方的路通向何方,这对于一位领导人来说是无价之宝。
对华盛顿的新政治家来说,危险在于他们的生活从现实起步,记者也是如此。诱惑不断,因为这个世界上到处流传着热闹的小道消息。如果你能发现,哪怕是片片断断炙手可热的“内部消息”,你就可以在最豪华的饭店就餐,甚至可以在有线新闻中上镜。但是那些成功地掌握着国家命运的领导人们,虽然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但大部分时间是在不胜寒的高处,那里少了许多喧闹的琐事。正如罗纳德·.A·.赫菲茨所说,一个领导必须“站在阳台上”,高瞻远瞩,这样他才能行之有效地投身到纷繁复杂的行动中。没有人比邱吉尔更热衷于事物的细节,他丰富的历史知识使他能站在高处,更清楚地看到事件的波澜起伏,它们因何而起,又要如何发展。
尼克松一直习惯于以几十年或几百年的跨度审时度势,所以他总是考虑工作的重点应是什么。在《论坛》中,他认为在做出政治决策时,他不是要看明天报上的评论,而是后天的头条新闻。当然事情并非完全如此,他过于关注,可以说是过分地关注后天的头条新闻。但他关注媒体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反响,这不仅仅使他成为一名出色的总统,也使他成为一位优秀的战略家。他的远见卓识超越现代的其他几位总统,主要基于他对历史的通晓和深入了解。
作为撰稿人,我们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寻找好的历史素材,然后编排到讲演稿中去,这样会使他的讲演更生动,更令人鼓舞。尼克松特别喜欢那些奠基伟人的话,像林肯、罗斯福、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的。对尼克松来说,詹姆斯·麦迪逊和约翰·亚当斯要比乔治·华盛顿更重要,但是尼克松却不喜欢杰斐逊和安德鲁·杰克逊。邱吉尔对他来说有永远挖掘不完的好素材,当然,他也不会忘记戴高乐,他那里也有取之不尽的材料。
尼克松曾经请雷·普赖斯编辑一本他喜欢的轶事,这样他可以把它放在案头。在玫瑰园里等待迎接来自俄克拉荷马的杰西夫妇时,有空翻一翻。我们立即编纂这本书,大约囊括了100则轶事,尼克松对我们编的作品极为惊喜。后来,我们其中的一位最好的撰稿人詹姆斯·C·休姆斯写的一本题为《如何在短期内练出好口才》一书,里面记录了许多尼克松的轶事,至今我还把这本书推荐给那些年轻的撰稿人。
令人惊讶的是,今天的政治家不认为用历史去说话能提高领导者自身的地位。尽管克林顿很聪明,他却很少愿意引经据典来支持自己的论点,继任他的两位总统候选人无一对此感兴趣。可是,尼克松、杜鲁门、罗斯福、林肯还有其他的政治家深知掌握历史的重要性。
霍尔德曼在日记里有这样的记录:一次吃早饭时,尼克松告诉议员代表团,迪斯雷利曾借用他竞选对手的部分议程,扩大了投票权。在接下来的选举中,被扩大进来但却并不感恩戴德地抛弃了迪斯雷利,投了他的竞选对手威廉·格莱德斯通的票。在场的人都笑了,尼克松解释道,他只不过是想推行自己的改革议程(改革内容的一部分是借鉴民主党的),希望选举结果有利于他们。当总统以这种口气和国会议员们谈话时,他们觉得总统是以平等的方式在和他们交谈,而不是高高在上。他们又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
尼克松与权威人士在谈论过去时,更显示出他的出类拔萃、技压群芳。他知道如果他讲述伟人的事迹,他的听众会认为他就是伟人。人们愿意接近尼克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想要自己接触历史,听尼克松讲话对他本人来说是一种赞誉,对听者来说是一种启迪。这些故事很鼓舞人,但也令人伤感。它们在尼克松犯错误时,曾鼓舞他,使他变得坚强。曾有一段时间,尼克松仿佛成了命运的宠儿。
学习伟人们的人生业绩,尼克松获得了另一样宝贵的财富:行动的榜样。迪斯雷利当然是其中的一个,也是值得学习的一个。这位19世纪晚期保守党的首相,以提出选举维新党议程而闻名,在英国他有“福利国家之父”的美称。迪斯雷利的领导拓宽了保守党的基础,形成保守党自己的传统。1969年尼克松吸收帕特·莫伊尼汉进入白宫作为他的两个顾问之一,就是效仿了迪斯雷利。在以后,又提出了意义重大的改革建议,尽管一些议案没有通过,但是大部分都通过了,像环保、癌症研究、工作场所安全以及教育方面。历史学家梅尔文·斯莫的新著《理查德·尼克松的总统生涯》根据国内有关记录,将其中一章定名为“迪斯雷利第二化身”,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尼克松寻找的榜样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尼克松认为没有人能像查尔斯·戴高乐那样伟大。尼克松非常崇敬戴高乐在二战中所领导的抵抗运动,不仅如此,当大多数人唾弃尼克松时,戴高乐仍旧十分尊重尼克松。20世纪60年代两次竞选失败后,尼克松遍访各国的首都。那时,他看上去像一个身无分文的破产者。当时各国政要都认为不便会见尼克松,尼克松被安排与一些低职官员和美国外办人员进餐。戴高乐却有敏锐的眼光,认为尼克松早晚有一天会成为美国总统。他热情地迎接了尼克松,尼克松和妻子帕特一起被邀请到爱丽舍宫,当戴高乐预测他总有一天会站在美国的“最高位置”上时,他亦点头默许。真诚比保持友情更重要,尼克松一直是戴高乐忠实的追随者。
戴高乐确实有着非凡的影响力,他具有尼克松所拥有的同样的优点:站在未来高度,审视当代的领袖们。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