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坦克战 冯·梅林津 [德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装甲师沿着去甘布特的道路急速进发,这是入侵埃及迈开的第一步。
  现在需要定下一个大胆的决心。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四月末共同协商的计划中规定,在隆美尔打下托卜鲁克以后,坦克集团军应在埃及边境组织防御,这时要把所有的飞机和船只用来攻击马耳他岛。我军攻占该岛后,交通运输就有了保障,下一步就可以向尼罗河进军。六月二十一日,凯塞林元帅飞抵非洲,我参加了他与隆美尔在指挥车里进行的会谈。隆美尔强调,他要乘胜前进,不能等待攻下马耳他。凯塞林则指出,如果没有德国空军的全力支援,就不能向埃及进军;如果给予全力支援,空军就不能支援攻打马耳他岛的行动;如果马耳他岛拿不下来,隆美尔的交通运输就会毫无保障了。凯塞林认为,唯一正确的途径,是坚持原定的计划,把入侵埃及的时间推迟到攻下马耳他岛以后。
  隆美尔断然不同意这种作法,他们的争论非常激烈。隆美尔承认,坦克集团军在贾扎拉战役中遭到重大损失,但他认为,第8集团军的处境要坏得多,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向苏伊士运河进军,如果拖延下去,那怕是几个星期,敌人就可以调来新锐部队,阻止我军继续前进。这两位指挥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在凯塞林临行以前,坦率地表明,他的空军部队要撤到西西里去。
  隆美尔定下决心就不肯再收回,非洲军的前卫正在开往埃及国境。二十一日晚,隆美尔派了一名信得过的联络军官,去把自己的意见报告给希特勒,同时他也给罗马拍了电报,并向墨索里尼保证说,“部队的状况和士气、加上缴获物资的军需品情况以及目前敌方的弱点,都有利于向埃及境内的纵深追击敌人。”隆美尔赢得了希特勒的赞同,尽管意军参谋总部、德军海军部、凯塞林元帅以及德国驻罗马武官伦特林将军是反对的。希特勒致电墨索里尼说,“胜利女神的微笑一生中仅有一次。”于是定下了命运攸关的决心:把攻打马耳他推迟到九月份,一切都要为隆美尔入侵埃及让路。
  这个决心是否正确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是绝对的。我们眼看就要征服尼罗河三角洲,并摧毁英军在中东的所有阵地,因为我们在马特鲁港已取得了重大胜利,碰运气我们还可以把第8集团军赶出阿拉曼阵地。然而,事实终究是事实,这些想法都落了空,随之产生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回过头来看看,似乎也可以理解,隆美尔作为一名战地指挥官,势必愿意跟踪追击逃敌。但是,最高统帅部,更何况希特勒,理应估计到马耳他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地中海的关键地位。因此,最高统帅部应在这个问题上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该同意在拿下马耳他以前进军苏伊士运河。我们失掉了夺取马耳他岛的一个大好时机,因为德国空军已经对这个岛进行了猛烈的轰击,夺岛成功是大有希望的。
  六月二十三日晚,非洲军的前卫越过了埃及国境线。隆美尔的打算是由翼侧迂回英军在边境地区构设的难以对付的地雷场和支撑点,其实,里奇已经决定退到马特鲁港。在一昼夜之内,我们的前卫竟然浩浩荡荡地前进一百多英里,抵达马特鲁和西迪巴腊尼之间的滨海公路一线。部队士气高涨,过去一个月所取得的胜利,可以使部队对沙漠盛夏条件下持续作战所带来的疲劳和损耗毫不在意。然而坦克实力却弱得可怜,由托卜鲁克前出,行军途中就损坏了许多坦克,非洲军进入埃及时只有44辆坦克。
  我军在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的进攻中,没有遇到英军地面部队的激烈抵抗,但却遭到英国沙漠空军的猛烈袭击。我们地面部队的前进速度,使我们的战斗机跟不上掩护,因而遭到惨重损失。实际上,从进入埃及的时刻起,就出现了凶兆,担心空军支援不上。隆美尔不再享有制空权了,敌人的空军力量在惊人地增强。这是整个战争双方兵力对比发生变化的开始,而在摩尔塔因和法莱斯的歼灭战中,这种变化已经发展到了顶点,以致于影响了整个战争进程。
  六月二十五日晚,我侦察支队接近了马特鲁港的外围阵地。隆美尔宣布要在第二天对该地发起攻击,当时没有时问进行周密的侦察,我们是在粗略地了解了英军配置的情况下进入交战的。
  马特鲁港西边的接近地有绵密的地雷场掩护。地雷场由海岸向沙漠地延伸约十五英里,我们估计在该地域内第8集团军有四个师(英军第50师、新西兰第2师、印度第5和第10师),其左翼由英军第1装甲师掩护,该师在主地雷场和西迪哈姆扎高地之间占领阵地。隆美尔的目的是在马特鲁附近包围各步兵师,为此,先要赶走第1装甲师。非洲军受领了这项任务。第21装甲师在高地和主地雷场之间前进;第15装甲师则在高地以南开进;第90轻装师在第21装甲师左翼实施突击,任务是切断马特鲁港以东滨海公路;意大利第10和第21军由西面封锁马特鲁要塞;意军的坦克军当时还没有开上来,其任务是在高地以南进攻,支援第15装甲师。
  但是,英军的实际配置情况,却跟隆美尔想象的很不一样。第10军配置在马特鲁地域;属下有英军第50师和印度第10师。第13军则部署在西迪哈姆扎高地的南坡。它编有刚从叙利亚调来的新西兰第2师,还有第1装甲师,该师当时有坦克159辆,其中60辆是“格兰特”坦克 ' 注:非洲军参战的坦克只有60辆。 ' 。在西迪哈姆扎高地和马特鲁主地雷场之间10英里的地段,只有一个狭窄的地雷场,掩护的兵力只有两个较弱的分遣队:一个是“格里科尔”分遣队,一个是“里泽科尔”分遣队 ' 注:每个分遣队编两个步兵排,一个野战和反坦克炮兵连。它们是印度第29旅的一部分,该旅被分编成若干分遣队和“战斗群”。 ' 。简而言之,第8集团军的兵力部署是两翼强,中间弱。
  有人可能认为,第8集团军的部署是故意为隆美尔设下一个圈套,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事实是,代替里奇指挥的奥金莱克将军不能决定,该不该坚决守住马特鲁港,他的兵力部署旨在防止他的军队被包围,而不在于能否歼灭敌人。确实,奥金莱克曾告诉第13军军长戈特将军和第10军军长霍尔姆斯将军,要进行“尽可能顽强的抵抗”,并说,如果“一个军,或军的一部分被迫退出阵地,其它部队就立即迅猛地攻击敌人的翼侧,以夺取主动权”。这是一个值得赞赏的设想,但对英军来说不幸的是,两个军长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宁肯撤退,也不愿冒被围的风险。这样打仗是不行的,如果奥金莱克感到在马特鲁打一仗兵力不足,就该撤回阿拉曼。如果他想在马特鲁打一仗,而且有足够的兵力打赢一场防御战,他也就不该给属下灌输这样一种想法,即这一仗只不过是一次阻滞行动。最后,由于奥金莱克的犹豫不决,英军不但失掉了歼灭坦克集团军的良机,而且还遭到了惨败,这种惨败会造成不可挽救的灾难。我强调了这一点是因为,如果我们要研究指挥艺术的话,马特鲁之战是比较少见的颇有教益的战例。
  我们在二十六日下午发起进攻,我们的攻击正碰在英军的弱点上,这也纯属偶然。这个弱点就是在高地与马特鲁主地雷场之间的狭窄地雷场。第90轻装师轻而易举地通过了这个地雷场,而且歼灭了“里泽科尔”分遣队,第21装甲师则击溃了“格里科尔”分遣队。这一击,在英军阵地上来个中心开花,为第二天向纵深突击打开了通路。
  六月二十七日拂晓,第90轻装师歼灭了第9杜尔哈姆轻型步兵团,该团不知何故奉命去攻占马特鲁以南17英里的阵地 ' 注:这是英军喜欢分散兵力的典型例子。 ' 。第90轻装师报称,生俘敌军300人,但受到了敌炮火的压制;并称在非洲军从南面到来以前,已不能再前进了。上午,第21装甲师突破了新西兰第2师在珉加奎姆的防线,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迂回了新西兰师,并由东面攻击该师。在任何情况下,这都是一次冒险的行动,如果你知道第21装甲师只有23辆坦克和600名疲惫不堪的步兵,就会感到这次行动更加危险了。隆美尔亲自随第21装甲师行动。他没有了解到,英军在珉加奎姆附近有整军的兵力,他想他只需要对付第1装甲师。所幸的是,英军坦克没有与新西兰人密切协同,大半天的时间都在牵制第15装甲师由高地向南的进攻,并以此而自鸣得意。
  六月二十七日晚,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