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传统与变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势力,因此国家财富大多流进国库。国家在新获得的和平中得到了发展,于是人日迅速增加,国库钱粮充足。
但是万物盛极则衰。朝廷饯粮既丰就开始大兴宫室、骡道、水渠和城墙。为了维护军事[的胜利成果,往往将防御体系铺得太广而难以为继:皇亲国戚、高官大员们的人数越来越多,无不沉洒于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之中,他们对供养者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交纳钱粮的人数则越来越少、支出不断增大而收入却相对减少,这样各朝各代大凡在开国100 年内就会遇到棘手的财政困难.
这时就会出现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变革,有时暂时起些作用。百官贪污腐化的现象日益严重,这就导致行政效率下降,而党争亦越发激烈起来。对朝廷心怀二志者在政治、经济上更趋独立并日日益患行无忌。政府为了弥合财政逆差,只好增收赋税。,结果往往使百姓们不堪重负。由于国库空虚,导致水灾、河堤年久失修,粮食歉收时,政府无力救济灾民,结果饥谨横行,于是各地盗匪蜂起并最终爆发农民起义。由于无力发放军饷,边境防守亦开始崩溃。各地军政大员纷纷拥兵自立,于是朝廷垮台完事、之后各方混战一场,吐旧纳新,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朝代循环。
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主要朝代中均不难发现这种螺旋式下降趋势:这在西汉一朝尤其明显。汉武帝在位时兴修水利、穷兵默武,使汉朝国力达到最高点,但同时也引发了政府的财政危机.新增的大批政府开支哑需新的收入,而终武帝一朝,为寻求收支平衡的努力就一直未曾停止过。
汉武帝最重要的一项经济措施是恢复国家专卖制度。将几项高利润的商品的生产、销售控制在朝廷手中、他恢复了国家对铸钱的垄断,在公元前119 年更恢复了秦时的盐铁专卖制度,稍后又增加了酒类专卖一项。这此专卖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虽非鲜见,人们对此却始终有很大的争论。在公元前81 年汉武帝就曾举行朝议讨沦专卖制度是否以可行,结果人多数人持反对意见、《 盐铁论》 一书即载人此事。
 
公元前110 年,汉武帝开始推行所谓的“均平制”; 即实行政府丰年买进、荒年卖出的政策。这有助于稳定物价,但其动机却是为了充实国库:武帝还对某些商品加征进口税,但其余诸项措施的效果井不十分理想。他准许犯人纳币赎罪,公然卖官卖爵,并且,降低铸钱的成色,或以小钱抵大钱流通,甚至一度还曾以鹿皮代替货币使用。
王莽篡位
武帝的财政改革总体上还是成功的,这使得政府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大致还能保持收支平衡。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大问题:由于当时人口过多,农民的人均耕地已大大低于从前。此外,相当多的农民托籍大户巨族而无需交纳赋税,因此其他农民的赋税负担就大大加重了国库收入减少了,朝廷制度亦开始随之败坏。从公元前22 年起各地便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在此时,王莽作为当朝皇后的侄儿,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通过剧烈的改革,用尽一切办法来稳定局势。最后于公元8 年他篡汉自立,公元9 年1 月10日; 改国号为“新”。王莽似乎是一个认真的儒家信徒,认为自己的新政是恢复了周公的古制。在儒家学者的协助下,他集中精力研究鲜为人知的古籍,这大大促进了儒家思想的最终胜利,不过他的新政主要还是沿袭了前朝的法家传统,大部分是对武帝时期政策的恢复与发展,如他推行专卖制度,重新启用“均平制”,并且降低了铸币的成色,另外同样施行了由国家向农民进行贷助的政策。
王莽新政中最为大胆的一着是对当时主要经济问题的正面出击。由于当时托籍的农民过多,朝廷的收入受到影响,于是王莽在公元9 年下令废止土地私有制,私人土地一律转为“国有”并分配给农民耕种,同时还废除了奴脾制度。如此极端的措施即使在武帝时期也是不可想象的,100 年后再来推行就完全超出了中央政府的能力。尽管王莽因其篡位一向受到正统史家的指责,但其土地收归“国有”、释放奴婢的做法,却为他赢得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者”这一称号,并且受到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们的推崇。
王莽为力挽朝代循环的狂澜、恢复开国之初的局面而作出的种种努力,可能反而加速了政权的崩溃。新朝本来就苦于经济、政治的衰退,如今王莽的“国有政策”又使他失去了豪门贵族的支持。连年歉收再加上水利工程也出现了问题,最终酿成了连年的饥荒。公元18 年在山东爆发了赤眉军起义并且很快席卷了全国、赤们军染红眉毛以便在作战时分清敌我,其前身为秘密社会中的某种迷信组织。正如近古以来各朝末叶爆发的全国性起义一样,经济因素是催化剂,但将起义者凝聚在一起的却是民间宗教信仰。同时,新朝的边防亦告崩馈,四境邻国重新宣告独立。北为一游牧部落也纷纷入侵边疆地区,国都遭到洗劫,在公元23 年王莽本人最终也为起义者所杀:高祖缔造的大一统国家最终土崩瓦解了。 
五、东汉
帝国的重建
尽管赤眉军已攻占了大部分地区,但他们和其他农民起义者一样,缺少统治经验,也不懂得推翻旧政权后应建立起自己的新政权。许多汉室后裔(也是豪强地主)亦加人了起义,其中刘秀在这场混战中取得了胜利,于公元25 年继位,称光武帝,重新建立了汉朝。不过由于他建都在长安以东的洛阳,所以历史上称为“东汉”或“后汉”
刘秀于公元37 年统一全国后效仿西汉建众起大一统的政府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毋须对付王莽新朝时期所肉临的经济困境。战争已经消灭了西汉的贵族和一部分豪强地主。而新的政权还没有产生太多的皇亲国戚这些寄生虫、
光武帝再次征服了华南和越北地区,其后继者明帝(公元58 一75 年)亦坚定不移地重新控制了中亚和北方的胡人、公元73 年班超(《 汉书》的作者班固的弟弟)奉命出使中亚诸国,最终控制了整个塔里木盆地,自公元91 年起一直担任“西域都护”的职务直到公元102 年病逝;在此期问,他曾率领军队穿越帕米尔山区,井派了一名副使经安息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这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业已归顺了东汉。公元89 年,汉朝军队越过蒙古的戈壁滩击溃北匈奴,这可能促使后者于4 世纪晚期西迁至俄罗斯南部,半个世纪后又迁到了中欧地区。
文化的发展
 
两汉对中亚的控制使得中原与西域的商业贸易大大发展起来。其间海上交通和与印度、罗马的海上贸易也得到了发展。公元120 年汉朝宫廷中出现了据说是来自罗马帝国的“幻人”(杂技演员),公元166 年还来了一批冒充罗马皇帝安东尼(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使节的商人。通过与西域的通商,中国人获得了良马,各种奇珍异玩也从南亚、西亚流入中国,其中地中海地区所生产的玻璃制品格外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同时,中国的丝绸更受罗马帝国的欢迎,甚至还导致了罗马帝国的金银外流。所以,中亚的这条商道亦被称为“丝绸之路”。直至19 世纪,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一直供大于求,其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大多时候中国的技术较为领先,因而不需要外来的“洋货”。
与西域通商对中国的音乐、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引进了一些新的农产品。汉代的天文、数学均有很高的水平,可能也有受到印度、西亚影响的因素在内。但汉时的中西文化交流主要是中国文化的输出。汉代的纺织技术在几个世纪内一直领先于西亚与欧洲;东汉时发明了水磨;马辘亦于此时出现,这大大提高了马的劳动效率;几乎就在同时,铸铁技术也开始从中国传到了西域。
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和烧瓷技术也是在汉时发展起来的。在中亚地区的汉代卫所遗址中已发现了公元100 年左右纯粹由布头制成的纸。自然,纸很快就代替了竹木简和昂贵的丝帛。不过造纸技术直到1000年后才传入欧洲。上釉陶器在汉时已很常见,在汉末则产生了一种原始的瓷器,在接下来的几百年中不断发展,乃至成为近代世界各国大量进口并纷纷效仿的精美瓷器。当时的长安和洛阳无疑是与罗马比肩的大都市,但今天已无从查考它们当年的风貌了。木结构建筑易于损坏,过多的居住人口也不利于古迹的保存。不过我们在汉墓中仍可见到丰富的汉代遗物。如在朝鲜境内曾为汉代治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