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传统与变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皇后,太子继位后则以太后的身份左右朝政。高祖死后,其妻吕后专权,几乎取代汉朝登基称制,吕氏也一度把持了国政。但公元前180 年吕后死后,吕氏就被忠于刘汉的大臣夷灭了。
另一个威胁来自北方的匈奴。公元前3 世纪末时,这个大概操突厥语的民族成立了部落联盟,其势力东至满洲西部、蒙古和西伯利亚南部,西至帕米尔高原,其骑兵部队经常南下劫掠华北一带。高祖在白登之役后,不得不采取和亲、输币的政策以维持和平,但匈奴仍然南下不断进行侵扰。
政府与社会
尽管有上述种种困难,汉朝统治者还是逐步建立起稳固的大一统政权,国家也在数百年来战事不断的情况下大大发展起来。到了公元前1 世纪末,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官吏已达130285 人。官吏和其他一些有爵号的人共分18 级,犯罪后可以减刑,官位高的还可以免交赋税。这是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但与其所治理的人数相比就算不了什么了。公元2 世纪的一次人口普查表明,当时人口已达5959 万多人之众。中国古代的人口数字极其不可靠,要么低于实际人口以逃避赋税,要么就高于实际人口来吹嘘政绩。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汉朝的人口超过了同时期罗马帝国的人口。
汉朝并不具备现代政府的各种功能,其统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供养皇亲贵戚及确保朝廷的安全。政府并不关心百姓,除非把他们当作纳税人和民夫时或有例外。对于中央政府而言,民夫比赋税更为重要。朝廷往往要求每个农民每年抽出1 个月的时间来修建道路和水渠、兴建宫室和皇陵,间或还要服兵役,戍边或守世京师。 农民在完成各项任务后只要安分守己,就可自由地从事农作或自行处理纠纷事宜。这样,政府实为居于半隔绝状态各乡村之上的一个相当小但是高度集权的机构,而朝廷与乡村的中介则是城镇,由地方一长官与当地豪门地主及里长、汽老类打交道以进行统治
统治精英绝非是周时那样的世袭贵族。不用说贵族,连各王国与侯国的宗室都是朝不保夕,因此官僚阶层与上层社会山有才’之卜组成,他们一般家境富裕,知书达礼,足以在朝廷中古据一席之地。不过商人是被排斥在这个圈子之外的二汉朝和秦朝与大多数主要依赖农业收入的专制国家一样,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因此,朝廷中人主要都属于地主官僚阶层。
汉代社会除了皇族与少量奴隶之外,主要山两部分人构成:交纳赋税的农民和富有的地主。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纳赋税的特权,大多数官吏即来自这个阶级,并且他们作为地方[的首脑,亦为联结朝廷与乡村的纽带。这也是以后2000多年间中国社会的基本格局。这两种阶级的划分不同于印度的种姓,亦非中世纪欧洲那种严格的等级制度。在中国,高官厚禄之人也许会沦为奴隶,而平头百姓(像刘邦)说不定有一天也会南面为尊。
汉朝国力的极盛时期
汉初60余年政府“休养生息”以巩固政权,在此之后国力大张,就像秦始皇时期和后世某些朝代一样。这一个盛局而产生于汉武帝统治时期,即从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 年、
中国历史上的历代王朝,不是英主在位一人专制,便是由上层官员主持政府工作。在前一种情况下,政策能够得到贯彻,但由于皇帝本人是神圣不可批评的,他若犯了错误也无法阻止。汉武帝并不例外,他重新兴建水利工程,将京师直接与黄河连接起来,大大方便了运输粮食的工程,另外他还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战争,待下刻薄寡恩,并且在晚年时还沉溺于神仙方术。 
汉武帝在位时的汉帝国版图之大.几与近代中华帝国相仿,他征服了现浙江及福建境内的沿海地区,并将人口迁往内地公元前111 年,他吞并了现广东、广西境内的南越,又占领了越南北部的地区。当时在今河内附近设立的治所延续了千年之久:公元前108 年,他灭掉了现北朝鲜境内的肃慎国,在今天平壤这个地方设众了治所,
汉武帝最伟大的业绩是抗击西北边境的匈奴。这也是出于防御的考虑,因为这些来去不定的好战民族时常侵扰中国的北部地区。汉武帝还想控制中国与西亚的商业贸易,在中亚河西走廊地区开创了丝绸之路汉武帝和亚历山大大帝一样野心勃勃地频频发动远征。在公元前129 年至公元前119 年的10 年中,他连续派遣大军(有时多达15 万之众)抗击匈奴,捣毁了他们在戈壁以南的巢穴。
汉武帝对匈奴并非一味进攻,同时他也力图找到一些盟友来对付共同的敌人:旱在公元前139 年,他就派张骞出使西域与月氏国联系。月氏人可能属于印欧民族,被匈奴赶出了甘肃的老家,在武帝时已迁到今天阿富汗一带,正欲进攻印度,后来便建立了贵霜帝国。张骞一度为匈奴人所俘虏,但他历尽艰辛,终于到达了月氏国。不过后者此时已无兴趣重新卷人中亚的战事。张骞于公元前126 年返回中国,不过公元前1 巧年时他又再度出使西域以联系居于中亚伊犁河谷的少数民族。尽管这次出使仍未达到预期目的,但这几次出使大大增进了中国人对西域地区的了解与兴趣。
武帝还曾设想从两翼夹攻匈奴。他在今甘肃地区设置了两个都护府,并从内地移民70 万人充实边疆。为保护这些移民,他将长城延伸至玉门一带。这样汉朝的势力就扩展到了以中亚塔里木盆地为中心的绿洲农业地区。这些绿洲是古代东亚、西亚之间通商的重要中转站。汉朝的军队甚至分别于公元前104 年、公元前102 年两次越过广阔的帕米尔地区进入现俄罗斯土耳其斯坦境内追击匈奴人。
武帝死后,汉朝继续征伐匈奴,最后在公元前52 年南匈奴的单于不得不向汉朝俯首称臣。公元前42 年汉朝军队再次越过帕米尔,深入前希腊栗特王国,在那里打了胜仗并俘虏回一些罗马士兵。这样汉军深入不毛,将势力扩张到离首都2000多英里之外的地区,而罗马帝国虽然地处海上交通便利的地中海地区,即使在极盛时也未能做到这一步。
三、西汉思想与学术
先秦诸子的思想在西汉时已是万马齐暗,不复当年百家争鸣的盛况了。这足以说明秦汉两代对过去的传统产生了多么大的破坏。不过前代的思想仍有零星流传,如“阴阳”二元论、“五行”思想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天象示警观念,也还都保留了下来。
武帝时创用的年号纪年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产物。天下太平无事,年号就会一直使用下去,如果有什么天灾人祸发生,儿个月内就会改元易号。其结果便造成了中国历史纪年的混乱,使中国人更加倾向于以朝代计年。尽管缺点不少,这种制度仍然在东亚得到普遍采用,后来中国在1368 年、日本在1868 年才开始采用年号与年代对应的办法来纪年。
道家思想也保留下来不少,但《 道德经》 与《 庄子》 在经历了两次改朝换代之后面目全非,几乎被各种原始迷信尤其是修炼长生不老的兴趣所掩没了。时人一心修习长生之术、炼制点石成金的仙丹,这无疑是世界上炼金术的最早实践。此外还流行辟谷之术,如通过绝粒、吐纳以求长生不老。各种古代迷信也保留了下来,从中发展出庞杂的神话系统,并很快与道家混作一谈。古代统治阶级的迷信消失了,但对这些迷信的记忆却保存了下来。公元前110 年,汉武帝经人建议,重新恢复古代的祭礼,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泰山封禅祭天、梁父祭祀后土的活动。
 
再看当时的知识分子阶层。学者们致力于搜寻古代的著作。秦灭之后的哲学、历史著作在公元前191 年又都得到官方的推崇,有些老学者通过记忆日述了一部分经文,有些则来自于墙壁中夹藏的经书。其结果,往往一种经书,如《 尚书》 ,有古文、今文两种版本同时流传于世。
汉代学者没有多少学术眼光,对古朽一概全盘接受。不过池们试图给古籍分类,如《五经》 ,同时为之大量作注作疏、西汉学者的注疏开创了后世学术研究的一个摇要领域、第一部有系统的字典《 说文解字》 也于公元100 年问世。该书共收入9000多字,分列为540部。
汉代哲学著作多为集体编著二如《 淮南子》 一书,由高祖的一个孙子主持编写。其中权合了宇宙论、道家思想和其他古代坤话传说。尽管汉代著作多为学术著作或说教,但同时也发展起一种重要的诗体文类― 赋。赋与屈原的《 离骚》 风格相近,往往极尽铺陈之能事,亦富意象与夸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