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医基础理论 完整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医学把先秦气论思想应用到医学中来,对气范围的含义作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规定和分析,形成了以生理之气为核心的气论思想,不仅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对中国传统哲学气范畴和气论思想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内经》时代哲学领域激烈争论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医学从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的天人统一观出发,用气范畴论述了天地自然和生命的运动变化规律。因此,在中医学中,气的概念,既有哲学含义,又有医学科学的含义,其内涵错综复杂,不可作单一的、片面的理解。

(一)气的哲学含义

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宇宙和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的胜复作用即气的阴阳对立统一,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源。气和形及其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天地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皆取决于气的气化作用。

中医学将这,一气学理论应用到医学方面,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形气转化的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运动着的有机体,并以此阐述了人体内部气化运动的规律。

(二)气的医学含义

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基本的元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生命的基本物质,除气之外,尚有血、津液、精等,但血、津液和精等均是由气所化生的。在这些物质中,“精、气、津、液、血、脉,无非气之所化也”(《类经·脏象类》)。所以说,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1.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关于人的起源和本质,中医学认为,人和万物都是天地自然的产物。要探讨人的起源和本质,必须首先研究人在宇宙中生存的场所和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自,然环境。“善言人者,求之于气交……”,“何谓气交?……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素问·六微旨大论》)。气交是人生活的场所,是下降的天气和上升的地气相互交汇的地方。在这里,由于阴阳的运动变化,有四季之分,寒暑之别,既有天之六气的影响,又有地之五行生克的作用。人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地点、环境之中。

人既然生活在气交之中,就必然和宇宙万物一样,都是由气构成的,都是天地形气阴阳相感的产物,是物质自然界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的结果。故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但是,人能应四时而知万物,有高度发展的意识和思维,又是万物中最宝贵的,所以说:“天地覆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自然万物的原始材料。人和自然万物一样,也是天地自然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因此,气也是构成人体生命的最基本物质。

精(精气)是生命的基础。在中医学中,精气(精)的医学含义,则泛指天地阴阳五行之气内化于人体之中而形成的,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在论述生命的形成时,精气则特指生殖之精和与生俱来的生命物质,是人体生命的基础。中医学在强调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承认生命物质性的同时,又进一步指出生命是由精气直接形成的。故曰:“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精气先身而生,具有遗传特性。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相合,形成了原始的胚胎,转化为胚胎自身之精,成为人体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的物质基础,新的生命活动——“神”就开始了。“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榍……以母为基,以父为栀,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灵枢·天年》)。这种“母基”、“父榍”的说法,简明而形象地说明了人的生命是由精气形成的,由胚胎而逐渐发育成形体。其具体过程为“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人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灵枢·经脉》),“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天年》)。男女生殖之精称为天癸,天癸既充,精气溢泻,月事以时下,男女相合,两精和畅,阴阳交媾,胎孕乃成。父母之精合而成形,由胚胎而形成躯体的脑髓、骨骼、血脉、筋肉、皮肤、毛发、五脏六腑。随着人身形体的形成,新的生命活动也就开始了,人的生命机能亦随之产生了。

2.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化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的生命机能来源于人的形体,人的形体又依靠摄取天地自然界的一定物质才能生存。生命活动是物质自然界的产物,人类必须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才能维持生命活动o:“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人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人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六节脏象论》)。气与味(味由气化生,味亦是气),即空气、水、食物经口鼻进人人体后,经过一系列的气化过程转化为机体各部分的生命物质(五脏六腑之精气)和生命机能。人体一方面依靠生命机能不断地摄取自然物质并使之转变为机体的组成部分,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发挥生命机能的过程中,又不断地消耗自己,产生废物,通过汗、尿、便等形式排出体外。故曰:“鼻受天之气,口受地之味。其气所化,宗气、营、卫,分而为三。由是化津、化液、化精、化血,精复化气,以奉养生身”(《景景室医稿杂存》)。总之,人体通过五脏六腑呼吸清气,受纳水谷,将其变为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气血津液等各种生命物质,由经脉而运送至全身。

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和水液则通过汗、尿、便而排出体外。这一过程就是形气转化的气化作用过程,既有有形物质向气的转化,如饮食经脾胃的腐熟运化而为水谷精微,化为营卫之气;又有气向有形物质的转化,如营气在心肺的作用下化而为血液。形气相互转化的气化过程,包括了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

精神活动是在全部生命机能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更为高级的机能活动。中医学认为人的感觉、思维等精神情志活动,也是由物质机体所产生的一种气的活动。“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灵枢·卫气》),“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感觉也是一种精神现象,形体感官和充盛的精气是产生视、听、嗅、味等感觉的物质基础。故曰:“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由精气而构成人的形体,由形体而产生人的生命机能——神,神是人身形体的机能和功用。

由此可见,五脏精气是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中医学按气——形——神的逻辑结构,论述了物质与运动、机体与功能和肉体与精神的关系,即形体物质与生命机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形神关系。

中医学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气具有永恒运动的属性,故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由气到形,由形到气,即形气转化的循环往复的无穷过程。人的生命活动也是如此。父母之精相合构成人的形体,精为生命物质——气的一种,“精乃气之子”(《脾胃论·省言箴》),气化为精。“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实即气为身之本。身即形体,气化为形,形以气充,气为形体之本,形为生命之根。“吾之所赖唯形耳,无形则无吾矣”(《景岳全书·治形论》)。天地是大生化之宇,人体为小生化之器。人的生命赖形体而存在,若形体散解,则生命活动也随之终止。故曰:·“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素问·六微旨大论》)。气始终处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