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会说话得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低声下气

它原是说话者在对有身分、有地位、有某种特殊的背景或自己所尊敬的人说话时,为了表示尊敬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声和气。不过,人们现在常把它看作是奴颜媚骨和窝囊的表现。

………………………………

五 说话要讲究方法(5)

………………………………

11.唉声叹气

人生并非如同梦幻的仙境,生活也并非总是充满着阳光。人们不时会遇到一些忧心苦闷、不快或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借用唉声叹气可以发泄说话者的内心苦闷和表示因自己无能而感到抱歉、追悔和内疚。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对某些背景特殊的人唉声叹气和辅之以笑容的话,倒是别有一番意思和情趣。

12.怨声怨气

遇到不公正、令人不满和不快的人或事情时,用这种声和气可以表现说话者埋怨、哀怨、不满、不快等情绪。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发泄内心不快和自我安慰的方法。

有声有气

13.有声有气

在有些情况下,说话者会一反常态,说起话来让听者只闻其声,不觉其气。这种有声无气的说话方式表明说话者精神沮丧、意气消沉、心烦意乱、缺乏兴趣、慑于某种威胁或体力不支。常言的“有气无声”也属于这种范畴。

14.吞声忍气

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吞音现象。它通常表示说话者内疚、恐惧、惭愧、遗憾、无奈、懦弱等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常言的“欲言又止”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这种范畴。

15.屏声屏气

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说话者无意识地暂时抑止声和气,或者有意识地闭住声和气,这样往往能产生或制造某种设想的说话效果。比如:吸引、被吸引、尊敬、谨慎,等等。

16.泣声悲气

当说话者感到悲愤、苍凉、伤感时,说起话来便会带有一种无意识的泣声悲气。善于表演的人能借此表现极度的哀伤,以唤起听者的怜悯和同情。这种声和气的最大特点就是气多于声。

17.破声破气

我国歌坛上曾兴起了一股“西北风”。这种“西北风”的演唱特点就是歌唱演员以破声破气来表现西北人、山里人乃至一些普通人的那种粗犷、豪爽、热情、奔放、坚强的气质和性格特征。

除上述以外,常见的声和气还包括:欢声喜气、平声静气、阴声阴气、惨声惨气,等。

不同的声和气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因此,我们说话时,不仅要注重遣字用词,而更应该选用好恰当的声和气。这一点十分重要。否则,再美的词语也会失去其光彩,并很有可能引起听者的猜疑、妒忌、不满、反驳、敌视、唾弃和嘲笑。

总而言之,我们在使用声和气的时候,必须遵循下列几项基本原则:

1.某一种声和气所表示的特定意思是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种意思具有其特定的稳定性,是不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说话声和气的语义特点。我们只能遵循这一特点,而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地违背它或者改变它。例如:不用大声吼气来抒发自己的柔情蜜意,不能用粗声粗气来称赞别人,更不能用恶声恶气来表现我们激动的心情。否则,我们将不能正确地表达我们的本意,甚至还会招致麻烦和痛苦。由此可见,只有遵循声和气的语义特点和选用恰当的声和气,我们才能很好地表达我们的意思。

2.不同的声和气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意思。这是语言一种歧义现象。仅以“你这死鬼”举例。用粗声粗气说,它表示反感、抱怨、指责;用恶声恶气说,它表示怒斥、憎恨、警告;用阴声阴气说,它表示诅咒;用柔声细气说,它表示亲昵;用嗲声嗲气说,它表示打情骂俏或假骂真爱;用高声大气说,它表示向听者示意去采取某种行为;用唉声叹气说,则表示被迫接受对方的建议或行为,等等。因此,使用好声和气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尽力避免可能会出现的歧义现象。

3.区别对待使用声和气时,我们不能忽视说话对象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等因素和使用的时间及场合。要根据说话对象和上述因素、不同的时间及场合而选用不同的声和气。例如:对长辈、女性、社会地位高或文化修养深的人应使用和声和气、柔声细气和平声静气,不应大声吼气、高声大气或粗声粗气。妻子在丈夫面前嗲声嗲气往往会产生良好的效应。

但是,若妻子在大庭广众之下也对丈夫嗲气嗲气,非但不会激发丈夫的情趣,反倒会自讨没趣。

4.积极向上。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们有时会有不满、不快、伤心、忧愁或悔恨,但懂得和善于生活的人不会因此而沉沦,他们会从中振作起来,成为生活的强者。因此,我们在说话时,使用的声和气要力争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和充满活力。这样,我们才能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

一 语言重在巧(1)

………………………………

历史上,孔明巧舌战群儒,苏秦纵横于捭阖,都充分显示了语言的力量,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被动转为主动,由此立下了不少功劳,其辩才更让后人倾慕。但是,在生活中,有时你会遇到一些不容讲理,不能讲理或根本不讲理的人或事,这时,简短机智的巧言,就显得更为有效了。

语言的“巧”,首先在于用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一定要摸准对方的心理,然后一针见血地“攻击”,使他迅速做出有利于你自己的反应。

唐文宗年间,著名诗人、太学博士李涉一次途经九江遇到强盗拦劫。李涉手无寸铁,眼看就要被擒。这时面对强悍的绿林大盗,李涉口吟一首七绝:“春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强盗们听后大喜,于是以礼相待,说愿将其放回,只求能把诗留下。俗话说:“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何况李涉面对的是与官家为仇的绿林大盗,一语不慎,就会招致杀身大祸。这时李涉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优势,准确把握了对方的心理:第一,作为绿林好汉,重的是义气,因此李涉首先尊重他们,称他们为“豪客”,并在诗中表示愿意与他们为友,无论何时相见都可以亲密交往,不用“回避”,这就使得这些好汉不好再与他为敌。第二,作为强盗,忌的是一个“贼”字,李涉却用“客”“君”字眼相称,并且把他们粗暴的拦劫行为说成是“夜知闻”后的善意相访,这就使得强盗不能再与他为敌。第三,作为著名的诗人,他以诗作答,显示了自己的身份,以自己的名声影响强盗们的心理,又在诗中肯定了这些人在世上的地位,提高了他们的身价,使他们不能不以礼相待。这些常被人们歧视的人竟得到如此地尊重,又怎么会加害于他呢?。而李涉也正是准确把握了对方的种种心理,才使自己转危为安。

无独有偶,巴尔扎克的“处贼方案”更是一绝。一天夜里,一个小偷钻进巴尔扎克的房间,在他的桌子里乱摸。巴尔扎克被惊醒了,他悄悄地坐起来,点亮了灯,然后微笑着说:“亲爱的,别找了,我白天都不能从那里找到钱,现在天黑了,你就更别想找到啦。”小偷看着平静的巴尔扎克,没趣地退了出来。巴尔扎克也正是摸准了小偷的心理,才能如此冷静处理这一意外的情况。首先他明白小偷是来偷钱的,不是来害自己生命的,所以他不慌;同时他了解小偷在偷东西时神经特别紧张,稍一受惊,就会惊惶失措,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来,反而会危及自己的生命,所以他不喊。他称小偷为“亲爱的”使小偷不至于因被发现而与他为敌。其次,他明白小偷的目的主要是钱,所以他明确告诉小偷,自己没有钱。这时的小偷,既拿不到钱,又不会被抓,不走又呆着干什么呢,只有乖乖退出了。

灵活运用语言的各种要素。常言说“妙语生花”,就是指将常用的语言经过个人精心组合,使它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曾国藩就曾巧用一词,使自己转危为安。曾国藩1854年创办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于1855、1858、1860年三攻三败,最后全军覆没。但这个败军之将不仅没有被问罪,反而加官进爵,升任两江总督。当然,其中一部分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昏庸,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曾国藩的巧语花言。他在向朝庭的奏折里写道:“臣为报效朝庭,屡败屡战,坚持不懈,终因……”好一个“屡败屡战”!就这一个词竟让其成了国家栋梁、忠国英雄,但是我们又不得不佩服他的巧言功力。

善用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