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讲个故事,你可别当真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大拿本名叫什么我们都忘了,在吴大拿之前,人们叫她吴大力。显然,吴大拿这个名字跟她丢了一只手有关系。关于这只手的事情,慢慢就会讲到了。现在先讲讲吴大力的事。
  为了避免被这个名字误导,首先应该说明其性别——吴大力是个粗豪的莽妇。其人头如麦斗,眼赛钢铃,肩宽背厚,肚大十围;她的衣服都是买料子自己做的,因为县城里买不到她那个尺寸的衣服。她的两条胳膊像四节粗壮的毛竹接驳而成,关节处形成一对奇妙的小坑儿;末端两个拳头皮锤相仿,只要照你头上来一下,保证做个全堂水陆道场。不过这是想象,我还没听说过谁真的被这对拳头打过,而且你只要见过农村妇女打架就会知道,拳头其实不是最重要的。
  既然被称作吴大力,其力大自然是出了名的。过去各家的耕地还比较多的时候,秋天打了麦子或收了棒子,南菜园儿村的人总能看见一位胖大姐轻松地推着一辆独轮车,车上堆着违背常识的巨大粮堆。如果你没推过这种车,你很难想象推一辆车能费多大的力——这种独轮车是木轮子的,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在二十世纪末的北京郊区竟然还有这样的生产工具,但它确实存在,且真的很沉。这种车是用一巴掌见方的实心儿木料拼接而成,我猜那个可笑的没有胶皮的木轮子就有上百斤重,空车怕不有两百余斤,否则也搭不了山一样的粮食。那时候,吴大力还有两只手,她可以轻松自如地装卸这一车的粮食,再从菜地穿过长长的大街推回自己家去。
  吴大力的儿子跟我差个六七岁。我小时候,见过吴大力带着孩子下地干活,场面颇为奇特。为了不耽误干活,吴大力发明了一种充满智慧的装备,能把儿子挂在屁股后面。此人屁股极大,儿子背靠屁股坐在其上,怡然自得,常常挥舞双拳嘎嘎傻乐。据说,其灵感来自南方的一种背篓,劳动妇女可以把孩子放在里面背着干活,但仅限于摘果采茶一类。吴大力听一个走过南方的老人说,有的妇女背着孩子插秧,一弯腰,孩子扑通一声掉出来一头插在了水田里,真是太可怕了。经过改良,她就发明了这种挂在屁股上的背带。这就是死了男人的寡妇带孩子干活的方法。不过,吴大力一点儿也没表现出什么难堪来。
  关于她男人的死因,我是长大以后才知道的。事发时,俩人都在地里收棒秸子。这片玉米地外面是街坊二福子家的地。二福子家有点儿钱,不知道哪儿弄来一辆小型玉米收割机。如果这是电影,此时必要给收割机前面那个布满锯齿飞镰的大滚筒一个阴森森的特写,预示着不祥之事即将发生。可惜这不是电影,彼时,大家还都用镰刀加脚踹的方法收棒子,意识不到这东西的危险。收割机开过来时,吴大力的爷们儿正背对着它弯腰干活,也不知道怎么就一屁股坐进了滚筒里,身体立刻被对折,然后被切成了乱七八糟的形状,只剩头、肩、两臂耷拉在外面。
  这事儿最后没打官司,似乎由大队调解,定性为事故,赔钱了事了。大队什么都能调解。我觉得把南菜园儿大队派到索马里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总之,这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如果两家闹翻了,肯定还得出一条人命。据说吴大力赶到出事地点时,手里正抄着那把家传的镰刀,光闪闪夺人的二目,冷森森耀人胆寒。见了男人惨状,吴大力更不打话,亦不哭闹,抡起镰刀就找二福子的脖子,一道冷光过处,二福子抱头弯腰躲开了,咔嚓一声削下收割机一面后视镜来。二福子躲进驾驶室死活不出来,吴大力几镰刀把铁门豁了横竖好几道口子,所幸没豁开;接着她又发狂地推收割机,一推两推,收割机居然左右晃了起来,得亏被婶子大娘及时劝开了。要我说,这种场合,胆儿最肥的还是婶子大娘。
  吴大力这把镰刀有很多故事,传说是明朝末年起义军中的高手打造的,切金断玉、削铁如泥,割棒秸子如分秋水,断处不起毛茬儿,不飞碎末儿。这个说法有几分道理,农民起义军用镰刀当武器有很强的伪装性和极高的熟练度。年轻时,吴大力手持这把镰刀,专门为村里的妇女打抱不平,动辄就要阉了谁谁谁。跟人动起手来,吴大力膂力惊人,镰刀又极快,寻常的铁锹杆儿一刀两断。这种场面发生在电影里,你不觉得稀奇,若发生在眼前,管保目瞪口呆,接着丢下铁锹就跑。几十年里她只栽过一次跟头,说是遇见过一个卖甘蔗的老头儿,要对她进行说服教育,结果说翻了脸,也不知道用什么把镰刀尖儿给削下去了,这件事从没有人听她详细讲过,成了千古之谜。
  二福子家赔完钱,穷得连叮当响都没了,其媳妇立马像国产剧本写作法则规定的那样跑了,留下个三四岁的女孩儿。收割机也卖了。这下村里人长出了口气,觉得这个恐怖的机器终于离开他们的地头儿了,结果好景不长,第二年夏秋之交,沿着省道开来一辆辆崭新的大型联合收割机,一路出租,且收且走。据说这种收割机能一路南下收到江西附近,再兜个圈回来。地里的事儿,我不太明白,总之这种比二福子那辆恐怖十倍的加强版收割机不知被什么人租了回来,出现在大家的地头儿上了。每当此时,吴大力就赌气似的迎头而上,镰刀闪耀着死亡的光辉,似乎在向联合收割机示威。
  事情就发生在她当了寡妇的第三年。当时正值秋收,北京郊区种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也弄不太清楚,总之地里有两三辆各种形状大小的收割机在往来交替地工作,一时间杀声四起,柴油机冒出的烟和收割机卷起的茎叶碎片遮天蔽日。吴大力跟收割机有仇,当然不可能去租这东西。她也是为数不多的在地里挥舞镰刀的人。她挥动着小象腿一般的胳膊,抡动着闪着寒光的没有尖儿的镰刀,随走随割,随割随踩,在身后留下一排整整齐齐倒成“人”字的棒秸子。从上俯瞰,其景象就像一条黑黝黝的巨鱼劈波斩浪地在金黄的海涛中畅游,又似一条在身后拖着笔直航迹的驱逐舰。恰逢此时,在眼前一人多高的棒秸子的缝隙里,在有节奏地一起一落的镰刀所拖曳的蓝白的光轨的缝隙里,她看见一个矮小的人影,穿过棒子地,迎着轰鸣的收割机跑了过去。可以想象,吴大力虽然没有亲眼看见收割机卷死她爷们儿,但那个静态的cult(血腥暴力)场面肯定给她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和阴影。可以想象,虽然收割机的轰鸣声震天撼地,吴大力还是能清楚地听到小孩子踩着秸秆的咯吱声。可以想象,在她家地里出现的小孩的身影、收割机散发着死亡气息的布满刀片的滚筒和踩秸秆的咯吱声,一瞬间在她脑海中混合成了一个何等恐怖的场面。
  当然,像吴大力这种村妇,是不会表达恐惧的。我所见过的村妇,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基本都是靠骂大街实现。骂街的语调音量不同,表达着不同的情绪,但构成骂街之主要词汇,差不离总是那么些。此刻,吴大力发出响彻四野的吼声,怒挥镰刀,大步向前,势如奔雷地穿过荆棘丛一般的玉米地,来到收割机前。当她看清那个孩子是谁时,收割机已经举刃相向了。吴大力骂着三字短语,把镰刀往地下一甩,镰刀“哧”的一声插进去几寸深。她脚下不停,右手顺势揪住小孩的领子,凭着她那个油桶般的身躯的重量,猛一转身——吴大力的身体结实饱满,除了胸前那两个累赘以外,全都坚硬似铁。用句名著中的描述,这是一个巨大而残忍的身躯。这么一甩,那孩子便向与收割机相反的方向飞了出去,喀喇喇地穿过玉米地,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
  与此同时,吴大力在一瞬间变成了后来的吴大拿。借着一转身之势,她把孩子甩了出去,但自身巨大的惯性让她继续旋转,为了保持平衡而本能伸出的左臂插进了收割机的滚筒。收割机为了剧情需要,配合默契地轰然落下,以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绞住了吴大力的左臂。其角度十分诡异,恰好在卷入大半条胳膊之后卡住了,大概连柴油发送机也无法征服吴大力铁塔般的身躯。
  吴大力的儿子哗啦哗啦地扒开玉米地冒了出来,一看眼前的景象,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哇哇大哭了起来。小男孩的哭声绝对可以名列最令人崩溃的十种噪声之首。小时候上乐理课,老师为了讲清乐音与噪声的区别,用录音机播放了好几种噪声。当时要是播这种哭声,我们一定都能爱上音乐,因为相比之下乐音实在太美妙了。总之,即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