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卡耐基口才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讲演或会话中,如果出现了冷场、尴尬局面,或谈话触及他人隐私、隐痛的时候,卡耐基认为不要再继续谈下去了,要立即转换话题。那么,具体在什么时候转换话题呢?

其一,在交谈中出现危急状态时,应立即转换话题。转换话题可根据当时的情景、你身边的物什等为话题去转变,但必须得做到“巧”。例如,三国时,一次,曹操与刘备饮酒。

操以手指刘备,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立时一惊,手中所持箸,不觉落于地上。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何畏雷乎?”刘备曰:“圣人迅雷风烈之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之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下疑刘备。刘备在惊慌落箸之后,机敏地巧用天气变化,把谁是英雄的话题岔开,转移了曹操的注意力,才化险为夷。

其二,在交谈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可以以假乱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巧妙地改换话题。

例如,明初,有一知府姓曹,自称曹操后代。一日,他去看戏,正逢演《捉放曹》。扮演曹操的赵生把曹操的奸诈阴险表演得维妙维肖,曹知府见自己祖先被辱奇书网,不觉大怒,当即派差役传赵生治罪。

差役欲带赵生,赵生不明其故,差役告之,赵生即随差役进府。曹知府见赵生昂然而来,拍案喝道:“尔等小民,见本府怎不下跪?”赵生瞪眼回答道:“大胆府官,既知曹丞相前来,怎不降阶而迎?”曹知府气得脸色铁青:“你,你,谁认你是曹丞相?你是唱戏假扮的!”赵生冷笑一声说:“哼,大人既知我是假扮者,又为何当真,欲将我治罪呢?”曹知府只好放了赵生。

其三,谈话中,提出一个更新鲜有趣的话题,利用好奇心理,就可以把对方的谈话吸引过来,岔开原来的话题。

如孩子看到火车,常常会问:“妈妈,火车为什么跑得那么快?”这个问题一句半句讲不清楚,你可以说:“是呀,火车跑得可快了!过几天带你去姥姥家,咱们就坐这么快的火车。”孩子多半会高兴地拍着小手,数说起去姥姥家的事。

利用原来的话题,借助邻近内容隐蔽地转移对方的注意中心,由此及彼,以新换旧,也能自然而又机智地转移话题目的。

比如,某人滔滔不绝地介绍某次展销会上的羊毛衫款式,而你又不感兴趣,那么,可以抓住他说话的间隙,插上一句:

“那次我也看了,不是还有各种名牌冰箱吗?”这样,就能把话题引到“冰箱”上去。

说话罗嗦向来为人们所讨厌,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特殊气氛中,“罗嗦”几句也无防。

巧妙地运用罗嗦语言,不但能活跃谈话气氛,增强谈话的趣味,而且还可以使你随机应变,接受一些正常语言无法胜任的舌战。

在一对新人的婚礼上,宾客们指着新娘问新郎:“这位是谁呀,也不介绍介绍?”新郎略思片刻,顺口答道:“她是我丈母娘的大女儿,也是我妈妈的大儿媳妇。”

两句罗嗦话,说得宾客们哄堂大笑。按常理,像这样的问话,可简练地回答:“她是我妻子。”而新郎却采用罗嗦语言绕了几个圈子,一下子使婚礼的气氛活跃起来。

当你处在极为窘迫的境地时,不妨罗嗦几句,它可帮你摆脱困境。

有对青年夫妇,结婚几年还没有孩子,俩人都非常苦恼。

有一天,他们在路上碰到老同学,说话间,老同学的儿子突然发问:“阿姨,妈妈说要把你的儿子给我作干弟弟,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干弟弟呢?”

面对小朋友的问话,妻子十分为难,答吧,怎么答?不答吧,又下不了台。这时丈夫灵机一动,答道:“不在今年,就在明年,不在明年,就在后年……。”几句罗嗦话,不但帮妻子解了围,而且不使小朋友失望。

对那些明知故问,以别人取乐者,罗嗦是一种有力的武器。

有位好事者,经常搜集他人隐私。当他得知邻居小李的妻子比小李大七岁时,便来到小李家,想取乐一番。

他问小李:“你妻子多大了?”小李知道此人不怀好意,便没好气地答道:“年龄三十,籍贯山西,性别女,她比我大七岁,我比她小七岁,她的年龄减七是我的年龄,我的年龄加七是她的年龄……还有什么需要知道的吗?”罗嗦话像连珠炮一样射出去,使对方没有插话的机会,好事者最后只好悻悻离去。

要在常人,小李是不会那样回答的。但面对这位好事者,小李不采用罗嗦的回答,对方便会喋喋不休地发问,使自己难以下台。

生活中,并不是每句话都必须直说的,有时候以暗示代直言,同样可以收到机智应变的效果。

暗示是人际影响的一种特殊方式,指的是暗示者出于一定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方法,含蓄、巧妙地向对方发出某种信息,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其不自觉地接受一定的意见、信念,或改变其行动。

一次,某乡党委为了加强机关干部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规定,决定由曾在乡属企业担任过多年负责人,不久前到机关任传达工作的一位老同志负责考勤登记。这位老同志认为这工作容易得罪人,不愿意干。说自己过去就是因为办事太认真,得罪了不少人,正在吸取“教训”。

听了他的话,乡党委书记委婉地讲了一个故事:某电影导演,为拍一部片子四处寻找合适的演员。一天,发现了一个合适人选,便通知他准备试镜头。这个人十分高兴,理了发,换了新衣,对镜子左照右照,总感到自己两粒“犬牙”式的牙齿不好看,于是到医院把牙齿拔掉了。后来,他兴致勃勃地去报到,导演见到他,失望地说:“对不起,你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被你自己当缺陷给毁了,影片已经不需要你了。”

故事讲完后,这位老同志懂得了“坚持原则,办事认真”正是自己最珍贵的特点。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这里,乡党委书使用的是一个故事暗示的语言技巧。

一次,几位老同志反映机关晚上不安静,楼上的小青年不注意,老同志在楼下睡不好。这属于两代人的生活习惯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在会上讲,就会使老同志和青年人之间产生隔阂。

党委书记和小青年闲谈时,讲了一则笑话进行暗示:有个老头晚上很难入睡,恰好楼上住了一个经常上晚班的小伙子。小伙子每天下班回家,双脚一甩,鞋子“噔噔”两下,重重地落在地板上,每次都将很不容易才入睡的老头惊醒。老头提了意见,当晚小青年下班回来,习惯性地甩出了一只鞋,刚甩出第一只鞋之后,他意识到不应当,便轻轻地脱下了第二只鞋。第二天一早,老头埋怨小伙说:“你一次将两只鞋甩下,我还可以重新入睡,你留下一只没有甩,害得我等你甩第二只鞋等了一夜。”

笑话说完,小伙子们悟出了笑话是有所指的,明白了自己的不检点。这里,党委书记用的是笑话暗示法。模糊语言也是语言技巧的一种,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能使自己有一定的灵活性,力避被动,争取主动。

比如,朋友邀你去做客,你自己无法确定具体时间,就可以说“大约在中秋节前后,我一定去一趟。”这样很灵活,可以在中秋节前,也可以在后。

如国际交往中,一方领导人当面向另一方领导人发出访问邀请,如果这一邀请事先未商定,被邀的一方对于是否应邀尚无把握,而出于礼貌又不便当场拒绝,则通常是说:“我高兴地接受您的邀请,将在方便的时候访问贵国。”这样,如果日后无意往访,可用各种“不方便”为托词。

再如,对突发事件,在尚未弄清来龙去脉,又不得不立即作出反应时,也需要这种伸缩性很大的模糊语言。如:“我们注意到了××事态的发展。”“我们注意到了贵国领导人的讲话。”“注意到了”只表示“知道了”,但并未点明自己的观点,使自己拥有主动权。

对本来已经清楚的事实或想法,出于某种策略的考虑,故意使用含义广泛的模糊语言,可以使你的话具有某种弹性,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有的单位领导为了纠正某种不良倾向,又不致于使矛盾激化,便使用模糊语言:“最近一个时期,我们单位的纪律状况总的来看是好的,绝大多数同志比较自觉,但也有极个别同志表现较差……”这里,使用了一系列的模糊语言:“最近”、“绝大多数”、“极个别”等。

模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