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夺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之洞?哦,我知道一点。”薛兴华总算明白了张南皮是谁,因为张之洞这个名字在他脑海里还是有很深地印象。他问道,“这个汉阳铁厂就是他主持办的。你说他有什么麻烦?”
  “他这个铁厂是光绪十六年从广州迁过去地,创办经费最初定为二百四十六万余两。结果去年朝廷增拨四十二万两,现在报纸上又说增拨了二十万两。前年我到过那里,工厂很大,全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6个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小厂。花了这么多钱,还不知道今年能不能出铁呢,你说麻烦不麻烦?”
  即使前世学的历史不好,薛兴华也多少知道这个汉阳铁厂是张之洞一手扶植起来的。薛兴华微笑道:“他这个厂子的麻烦何止这些。”
  廖卫先问道:“你知道这个厂的事?”
  “这个厂最后地经费不会少于五百万两。而且这个厂自建成之日起就肯定是亏本,生产出来的铁质量不行,除非做农具。”说着说着,薛兴华心里有了一个另外地想法。
  历史上汉阳铁厂截止到1895年耗资高五百八十八万两。结果因为质量太差,每吨二十三两都无人采购,购买商宁愿抢着购买国外每吨三十两的钢铁。
  廖卫先如看街上算命的瞎子一样看着薛兴华,说道:“这不可能吧?铁厂还没有开始投入生产呢。你怎么知道他们生产出来的铁不行,你怎么知道他们会亏本?难道你是神仙?”
  薛兴华乐了,心道:我基本上就是神仙。但嘴里却说道:“我当然不是神仙,但我会推算。就如锅里放太多的水,米饭会煮成粥,放水太少,下面的米烧糊了上面地米也不会熟。我问你,你对汉阳铁厂知道多少?”
  廖卫先依然不信,虽然他知道薛兴华也许有间谍在国内,总不至于什么都知道。特别是对没有生的事怎么可能推算?何况刚才提前“张南皮”这个很多人知道地名字他都不清楚,说明他对张之洞了解不多。
  廖卫先回答道:“我在汉阳铁厂呆了半个多月,不能说对那里的情况很了解,但也不是一无所知。厂那么大,怎么可能生产出不能用地铁?”
  薛兴华道:“你知道就好。张之洞这个人有点好大喜功,‘务宏大,不问费多寡’。自以为能管理这种大型工厂,一切由他决断,可他对钢铁业一无所知,钱花得潇洒有什么?不失败才是天理难容。我问你,汉阳铁厂的煤将从哪里来?铁矿从哪里来?”
  “铁矿从大冶来,煤从大冶地王三石煤矿或从马鞍山来。有问题吗?”
  “当然有问题。大冶的铁矿含太高,达到百分之零点三到百分之一点八,与张之洞已经安装上去的炼钢炉不配套,导致生产出的钢铁不行。铁厂离煤矿、铁矿都太远,运费太高。而且马鞍山的煤灰质多、硫含量大,不适合做炼铁的煤。而王三石的煤……”
  说到这里,薛兴华没有再说下去,因为他不能说“二年之后,这个王三石的煤矿被水淹了”,无法从里面采煤。他只好改口道:“王三石的煤将远远不够,将来不是从开平煤矿运
  是从南洋我们这里运煤过去。你说铁厂能不亏本吗将铁厂选在那个地方地势太低,仅仅填筑地基就花了几十万。”
  历史上王三石煤矿地煤没用多久就因水淹无法用,马鞍山的煤不能用,只好花高价从远处运输,直到几年后才找到萍乡的煤矿解决了这个问题。
  “地基的事我知道。可生产出来的铁的质量会不会真的很差?”
  “当然是真的。”
  “那就惨了,这么多钱不是打水漂了吗?你不知道,当我看到那个工厂地时候,我心里很高兴。除了在西方大的列强国家,我才见过这么大地工厂。我还以为这个铁厂生产出来的铁能造枪、造炮,能让我们国家也船坚炮利,与列强一决雌雄。我什么办法可想没有?”
  薛兴华自然知道这个铁厂后来还是对中国有巨大好处,“汉阳造”步枪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就不小。他说道:“办法还是有,一是改进炼钢炉。二是就近寻找煤矿。”
  廖卫先马上想到了什么,说道:“我想借这张报纸刊登一篇文章,直接点出这些问题,逼着张南皮提前动手,至少让他有一个心理准备,等生产出来的铁真地不行时,马上就可以改。另外也可以提前寻找合适的煤矿。行不行?”
  跟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轻松,薛兴华说道:“行!我们直接公开地跟当朝一品官员对仗,既可以减少朝廷地损失、提高铁厂的质量,又可以把我们的报纸打出名气,一箭双雕。不过,你得换一个笔名,不要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笔名上。
  在这篇文章中,你一定要笔锋犀利,要充分说张之洞好大喜功、不懂装懂、费金钱、武断愚蠢等等,就事论事,骂得越凶越好。你要以一副为民请命、忧国忧民、毫无私心的样子出现。
  ……,在文章最后,你甚至可以用一万两白银打赌:如果张之洞的铁厂出的产品质量跟国外铁厂地产品不相上下,你答应不但在报纸上公开道歉,而且赔偿张之洞一万两白银的荣誉损失。赌赢了也只希望张之洞能尽快改造设备,惩办在采购、运输、建设中贪污公款地官吏。”
  廖卫先笑了,说道:“你把我当枪使。既然你这么自信,不如写上十万两银子打赌。那不可以造成更大的轰动?”
  薛兴华看着廖卫先道:“这个说法可不对。主意是我们二人出地,笔名是我们二人定的,文章是我们二人商定地,如果要道歉要赔钱,还是我要出面。”
  薛兴华又说道,“一万两的影响够大的了,多了反而不美。一般人见了十万两这个数字会以为你无理取闹。为了吸引公众的目光,我们让报馆刊登告示,表示已经收到了一万两的钱款并愿意为这次打赌提供担保。这样一来,我们的报纸不出名都不可能。哈哈……”
  无良的“御用文人”在无良薛兴华的安排下,兴高采烈地动笔给王介元写信。除了之前薛兴华交待的事情,还把刚才议论的事写了几句,请王介元安排装模作样的汇款一万两银子到报馆做赌注。
  等薛兴华看了他写的信之后,他马上回去泡制猛轰张之洞的文章去了。写好的信和文章都用邮寄的方式,没有采用借用新加坡电报传递的方式。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有心人知道这篇文章的作在南洋。
  报纸几乎都是隔三天就寄来一次,在报纸编辑的引导下,就日本会不会打中国进行了激励的争论。让薛兴华始料不及的是参与争论的作不但有上海租界里的中国人,有全国各地的文人、官吏,还有外国人,包括日本人。各种意见都有,文章也长短不一:有人说绝对不可能,是“海游居士”危言耸听。有人说百分之百会开战,如果全民备战的日本不开战,国家就会崩溃。
  真不知道这些热情的作是关心国家、世界大事还是看在《风雨报》高稿酬的份上。因为讨论的文章很多,报纸的新闻都进行了压缩,这无疑会减少报纸的部分吸引力,但这种竞争的气氛却是薛兴华所期望的。他为此专门让人乘船到新加坡拍了一封,请苏良佐等人继续安排各场争论。
  军营的事情全部移交给了水儿和彭二叔之后,薛兴华干脆带着从王韶聪那里借来的书籍吃住在“四川号”军舰上。很自然地,他将这艘军舰上最“豪华”的军官休息室据为己有。士兵训练间隙他就老老实实地坐在军官休息室看书。只要他们训练,薛兴华也参加他们的训练:先是炮塔,然后是锅炉房,再就是参谋作战室,最后是指挥舱。无论是水平不高的林华还是俘虏希尔,经常被薛兴华问得昏头转向,一次又一次地“耐心”向他解释他所问的问题:跨射后数据的修正、近失弹的威力、鱼雷的定深、弹药库殉爆的防止、火势的阻隔……。
  通过询问和实弹射击、射,薛兴华现现在的鱼雷作用距离非常有限,一般只有四百码到五百码,远远没有一些书上所说的超千米。它们都是靠压缩空气驱动鱼雷尾部的动机使螺旋桨旋转产生的推力前进,速度慢距离近,而且很容易被流动的海水带走。
  他也知道现在的一些火炮虽然采取了反后座力炮架,成了所谓的速射炮,但采取的不是薛兴华在前世所见的液压气动式柱退复进装置,而是采取弹簧或弹性材料来克服后座力的。因为对弹簧或弹性材料的要求高,所以口径大于150毫米以上的火炮一般还是刚性炮架。
  作为前世的军事爱好,提出的问题很多是希尔和林华所不知道的,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