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这支庞大船队的中坚力量,且大都是从德国运送油料、弹药而来的;航速低于9节的被编入慢速梯队,这些船只主要是临时从挪威人手中征调的,以驳船、拖网渔船为主,数量不多、吨位较小,但每艘船一次亦能运送1到3个整装步兵排。

尽管在时间方面做出了尽可能妥善的安排,但在四个梯队陆续撤离后,已经在莫托夫斯基湾东岸登陆的德军部队,必须等上至少15个小时才能得到后续部队的增援。实际上,由于冬季的北极地区处于昼短夜长的阶段,刚刚在俄国海岸线上站稳脚跟的德军步兵,很快就面临着寒夜和敌军反击的双重挑战。

※※※

“唉,北方的天气真是糟透了,真希望这样的战争早点结束!我开始怀念弗伦斯堡的天气了,那里的雪都是美的!”

巡洋舰敦实的舰桥里上,一个恨不得将自己整个人都缩进厚大衣的德国海军上尉双手捧着装有热咖啡的杯子,一边看着几乎已经被冰雪封盖的甲板,一边如空闺怨妇般不停的抱怨着。

“丹麦佬不是不怕冷么?”一旁喝着半冷不热咖啡的德国海军上尉,用一种并无恶意的腔调说道。由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早期受丹麦统治,因而直到现在,还有些德国人戏称来自那里的同胞为“丹麦佬”,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传统的日耳曼人,而且由于从小就在海边长大,他们比生活在内陆的德国人更加倾向于加入海军。

被戏称为“丹麦佬”的德国上尉,身材略显瘦小,但嘴皮子的功夫显得十分厉害:“迪尔·施泰因上尉先生,您这么说就有所偏颇了。就像在沙漠地带生活的人最怕热,其实生活在寒带的人也是非常怕冷的,更何况是这极北之地!不过,也许您这样身体健壮的人并不觉得这样的天气有多么冷,一会儿就劳您代我到炮位上去巡视一番咯?”

身材相对高大的那名上尉听了伙伴的话倒是一点也不生气,他咯咯咯的笑了起来,“哈!这样的鬼天气,你觉得我们的炮还能正常使用吗?假如这时候一艘俄国战舰突然出现在这片海面,我们恐怕要和他们来一场风帆战舰时代的接舷战了!刺刀对刺刀,棍棒对棍棒,你说谁赢?”

“不管谁赢,这种事情发生在20世纪的40年代都是一个可怕的灾难,蛮力将胜过文明,绅士反而要被痞子痛打一顿,这完全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说话的人来自舱门那边,人们转头一看,那是一位年纪约莫有四十好几、穿着德国海军中校制服的军官,他便是轻巡洋舰“科隆”号的第5任舰长马蒂亚斯·奥尔诺,一个喜欢干净整洁以致于近乎有些洁癖的人。就出生地而论,奥尔诺也是一个来自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丹麦佬”,他并不忌讳别人这样称呼自己,但他很不喜欢自己的战舰被任何不雅的东西污染。若是搁在往常,他一定会让官兵们动手把舰上厚厚的积雪和冰棱除去,但无奈现在海面上仍风雪交加,一名负责的指挥官是绝不会让自己的士兵为了某些非要立即执行的任务而如此冒险的!

“舰长!”

“舰长!”

在这样的内部场合,两名海军上尉并不需要放下手中的咖啡来敬标准的军礼,两人依然双手端着杯子,只是以一个立正的姿势表示对上司的尊敬。

奥尔诺中校朝他们点了点头,然后说道:“风浪颠簸得可真厉害,睡都睡不安稳!”

上尉们显然颇有同感,满载时才8200吨的柯尼斯堡级,抗风浪能力也只是和一般的万吨货轮相当。按照设计师们的初衷,这应当是一级适合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快速机动的多用途战舰——巡逻、护航、侦察、防空样样精通,至于远距离的海上行动尤其是深入环境恶劣的海区,则应该交给至少是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别的大型战舰来执行。

放眼眺望了白茫茫一片的海面后,中校不慌不忙的问道:“他们没有新的指示吧!”

所谓的“他们”,便是指“科隆”号这次的“服务对象”——德国海军建造的第二艘主力航母“彼得·施特拉赛”号,那艘满载排水量超过3万吨的大型航空母舰如今正在“科隆”号和另外两艘Z级驱逐舰的保护下航行在瓦尔德东北方、距离莫托夫斯基湾约160海里的偏远海域,如此安排既是为了避免这艘宝贵的航空母舰停泊于瓦尔德期间遭到敌方海空力量的袭击,亦是为了随时准备好接应以“提尔皮茨”号为首的战斗舰队。

小个子上尉从一旁拿起硬封夹的记录本,边看边说道:“除了13点10分和15点20分的正常转向命令,没有其他指示!我们现在仍然在海面上转圈!”

由4艘舰艇组成的海上小编队所进行的转圈活动,想来也不会有太大的技术含量,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原地待命的同时保持一定的机动能力。

中校舰长没有什么表示,而是接着询问说:“4号油舱的情况怎么样?”

“到目前为止一切正常!”高个子的上尉回答说:“我已经安排损管部门每隔半个小时检查一次,以确保紧急处理后的破损口不出现影响战舰航行的情况!”

奥尔诺中校又点了点头,若不是该死的苏军轰炸机和同样该死的暴风雪,这个时候他和他的巡洋舰应该回到更加温暖的挪威南部海区了,等那时要是司令部没有特别的指令,他还想到卑尔根休息两天,用旺热的炉火把身上的寒气驱走,再好好洗上一个热水澡——在因为一个油舱破损而失去上百吨燃料、如此低温下船舱内又必须保持暖气供应的情况下,舰上已经不再提供超过45度的热水,以致于军官们想要喝热咖啡的话,还得用自带的小煤油炉子进行加热!

说话之间,在前丹麦土地上出生长大的海军上尉已经开始重新加热放置在指挥室一角的咖啡壶,在这个时代相当常见的煤油炉被调到了最大的火,但那金属质地的咖啡壶嘴上看不到一丁点儿热气,而挂在墙壁上的温度计,在舰上已经开了暖气的情况下,依然准确的指向零上一度!

就在这时,挂在一旁舱壁上的舰内通讯电话响了,高个子的上尉一步过去接起电话,只言片语的功夫,他的脸色刷的变了,然后转向舰长奥尔诺:“舰长,损管部门报告说4号油舱临时焊接位置出现漏水!”

按照技术军官的评估,水线位置受损的“科隆”号原本已经不适合执行作战任务,返回设施完备的港口进行修复是对它最负责任的做法,而德国海军司令部和北方舰队司令部最初的意见也是如此,不过在因为暴风雪而被迫从返航途中回到瓦尔德后,这艘轻巡洋舰的整条命运线就都发生了改变——德国北方舰队主力突然抵达,临时维修后已经能够正常航行的“科隆”号也被分配了为“彼得·施特拉塞”号护航这样一个新任务。

“立即处理,确保舰艇安全!”舰长奥尔诺不但追求卫生上的整洁,说起话来也毫不拖泥带水。

高个子上尉放下咖啡杯便匆匆走出舱室,不过,那个已经放空的油舱情况恐怕要比军官们预料的更加糟糕,汹涌的海浪加上舰艇本身的行驶状态都增加了临时抢修的难度。最后,为了确保这艘巡洋舰不至于因为一处破口而招致更大的损失,奥尔诺决定临时停车——“彼得·施特拉塞”号不可能一同在原地停留,在通过灯光信号交流之后,它带着另外两艘Z级驱逐舰继续在附近绕圈,而“科隆”号则当在完成修复后追赶上来。

第20章 天灾人祸

当海面上出现第一条因为鱼雷划过而出现的水痕时,长时间处于安逸状态的德国舰员们,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终于被重新调动起来。

“还好,海浪似乎使它们偏离了原本的目标!”

德国北方舰队旗舰“提尔皮茨”号舰桥指挥室里,舰长冯·林格隔着厚厚舷窗用望远镜观察那由摩尔曼斯克方向射来的鱼雷,海面上不见攻击者的踪影,但从四条相对笔直的痕迹来看,俄国人的潜艇应该是从大约600米的距离上发射的鱼雷。

就以往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的战例来看,这并不是最适合的袭击距离,鱼雷航行的路程一长,打中移动目标的难度越大,而且对方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应。眼下,在暴风雪的作用下,莫托夫斯基湾波涛汹涌,即便是排水量超过4万吨的德国战列舰,也很难保持以往的射击精度——所幸的是,对岸炮击时并不像海战中那样追求射击速度和准度。在大西洋海域,德国的王牌艇长们也会尽量避免在过于恶劣的天气作战,虽然那可以给潜艇的行动带来掩护,但海况因素对鱼雷的作战效能影响实在太大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