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逻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11

    01译者引言

    式。不过由知性所建立的普遍性乃是一抽象的普遍性,此普遍性与特殊性坚执地对立着。……知性对于其对象既持分离和抽象的态度,故知性乃是当下的直观和感觉的反面。“

    又说:“在理论方面,理智固属重要,在实行方面,理智亦复不可少。”

    (本书第183—185页)由此可见,知性或理智在康德哲学以及在黑格尔哲学中有这样广泛的意义,决不是表示直觉颖悟能力的“悟性”二字所能确切表达,因此用意义广泛的“知性”

    、“理智”等名词去表达,似乎更恰当些。

    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去批判吸收黑格尔的逻辑学,我愿意指出有关下列各题目的章节,促请读者特别注意:论现实性与合理性——第6节。

    论哲学史的性质——第13至15节,又第86节附释二。

    评形而上学——第26至36节。

    评经验主义——第37至39节。

    评康德哲学——第40至60节。

    评直观主义——第61至78节。

    论辩证法——第79至82节,第119至120节,又第238节。

    论否定之否定——第94至95节。

    论质变量变——第108至109节。

    评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及矛盾律——第115节。

    评形式逻辑的排中律——第119节。

    评充足理由律——第121节。

    论内容与形式——第133节。

    论内在与外在——第138至141节。

…… 12

    译者引言11

    论可能与必然,论自由与必然——第143至147节,又第157至159节。

    论具体的普遍性,一般与特殊的结合——第166至180节。

    评形式的推论——三段论式——第181至192节。

    以上不过择其与辩证法唯物论比较有关的题目,标出其处所,以便检查,并请参看篇首的目录。这目录可当作内容的辩证发展的阶段看,前已说过。此外还可当作简明的题目索引看,并可当作重要名词中德文对照表看。看黑格尔批评形式逻辑的判断时,须特别注意他所谓总念的判断。看黑格尔对传统的三段论式的批评时,尤须注意他对于“推论”

    (指矛盾发展)或“三段论式”

    (指三项的有机结合,或对立的统一)的新用法,亦即特别注重他所了解的辩证法意义的推论或三段论式。

    三

    我开始着手翻译黑格尔的《小逻辑》是在1941年的春天,但因外务纷扰、工作不集中,直至北平解放时止,我仅译了全书的一半,约十一、二万字。解放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参加北京哲学界人士的哲学交流会和批判旧哲学的座谈会(经常每两星期举行一次)

    ,得到不少新的启示和鼓舞,使得我很兴奋地在半年之内完成全部译搞。译毕之后,一面请人重抄底稿,一面请友好代为校阅。友人校毕之后,我自己又从头至尾全稿校改一遍,这又费了半年的工夫。

…… 13

    21译者引言

    书首的三篇序言和开讲词,本身就比较难译,又因无英译本参考对照,所以更觉困难。这部分译稿除请冯至同志校阅一遍外,又请王太庆同志校阅一遍。又本册译稿的前一半曾经郑昕同志校阅过,又曾经陈镇南同志校阅过。他们都曾纠正过不少错误。此外在解放前读过我前一半译稿的有汪子嵩、陈修斋、谢邦定诸同志。

    在1949至1950这一学年内,我在北京大学授“黑格尔哲学研究”一科,班上有杨宪邦、张岂之、杨祖陶、陈世夫、梅得愚诸同学,并有王太庆、徐家昌二同志参加。上学期我们研读《小逻辑》,下学期我们研读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他们都参读了我的译稿,有几位同学并曾根据我的译稿与英文或德文本对照读,作有读书报告。他们对于名词和译文的斟酌修改,都曾贡献过宝贵的意见。

    此外,这书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三年多以来,我与读者发生了一些联系,且得到多位读者同志的鼓励与帮助。为了使这一新版的《小逻辑》更能减少错误,并进一步使翻译黑格尔其他重要著作的工作可以做得更好,我希望能多取得与读者同志们的联系,并多得到读者同志们的帮助。

    贺 麟一九五四年二月八日,北京大学

…… 14

    新版序言

    黑格尔著《小逻辑》(《哲学全书》中的“逻辑学”部分)的中译本,自1950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上海)初版,经修改后于1954年7月由三联书店再版(印刷了四次)

    ,1959年9月改由商务印书馆(北京)

    出版,原样又印行了三次,到1962年止,累计印行了八次,共八万余册。这个印数是比较多的,这说明国内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研究的重视,这种情况只有在解放后才会出现。

    这次新版对译文作了全面的修订,依据的版本除格罗克纳和拉松的德文本外,并参考瓦拉士的英译本,还对照了莫尔登豪尔和米歇尔(EvaMoldenhauer und Karl

    MarkusMichel)所编《黑格尔著作集》二十卷本第八卷《小逻辑》(1970年,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莫尔登豪尔和米歇尔的1970年版和格罗克纳本只在个别词句上略有出入,有的地方增加了编者注。

    我这次修订也采纳了该书的几条编者注。

    前两版译文的章节次序的编排和使用的章节符号与德文原著不尽一致,这次新版大体上按原文加以改动。首先是竖排改为横排,其次把旧译本里面的甲、乙、丙序号,改为A、B、C;把每章内的子目改成a、b、c;把子目下的细目,改用希腊文字母,如α、β、γ、δ。全书共244节,每节序号均按

…… 15

    41新版序言

    原著改为1、2、3……。在排印方面,德文原著在每一C节都有一段或两段纲要性的正文,并附有学生听讲的笔记“附释”

    ,此外,在正文之后常有低排两格的段落(例如在本书开始的“导言”里,第2、3、4、5、7、8、9、10、1、12、13、14、16等节中都有低排两格的段落)

    ,黑格尔提到这种低排两格的段落中的词句时,总是说参看某节中的Anmerkurg(说明)。例如在170节的正文内,就有参看163节和166节的〔说明〕的话;又如在164节的〔说明〕内,就有参看159节的〔说明〕的话。这类〔说明〕都是指低排两格的段落。我觉得这个排印形式并不醒目,这次新版,不再沿用低排两格的形式,而用方括号〔〕来标明,以便读者注意,并了解这些〔说明〕,也是出于黑格尔的手笔。这类低排两格的〔说明〕,在本书旧译本上没有与正文区别开来。《小逻辑》中“附粹”部分约占全书的一半篇幅,〔说明〕的篇辐比纲要性的正文的篇幅也较多些。纲要性的正文常有难懂的地方,翻译起来也较困难。我们如果认识到〔说明〕与“附释”在不同意义上对于正文都有补充解释的作用,并有明白晓畅、联系实际的特点,那末,对于纲要性的简短紧凑的正文,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遵循列宁关于从唯物主义观点来理解或解释黑格尔辩证法的指示,我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列宁全集》中评论或引证《小逻辑》的地方,在这次新版里都在脚注上标出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或《列宁全集》某卷某页,以便读者查对参考。可能还有遗漏,望读者指出见告,以便以后补上。

…… 16

    新版序言51

    新版译本对一些重要名词的翻译和前两版有些不同。这次改译主要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凡是一般通用的名词,尽量采纳,非不得已时,我不自创新词。在第二版“译者引言”中,我曾经就我译的名词、术语与一般译名不尽同一加以说明,现在译名又有变动,需要再解释一下:1。

    以前用“总念”

    一词来翻译德文Begrif和英译本的noAtion,目的在表明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的区别。

    这次新版里我采用了一般的译法,把“总念”一律改为“概念”。同时也特别考虑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了解的Begrif一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