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耶路撒冷三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敏斯特宫有自己的耶路撒冷式的厅室,从西边的巴黎到东边的普鲁士和利沃尼亚(Livonia),许多地方当时都拥有耶路撒冷式的建筑。英格兰的耶路撒冷位于林肯郡的一个小村庄,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产物。每年都有数千人前往此地'1',其中许多人声名狼藉,并不圣洁:乔叟笔下那粗俗的巴斯夫人曾去过耶路撒冷三次。
  朝圣者必须得不断缴纳罚金和通行费,以进入耶路撒冷来到圣墓大教堂,圣墓大教堂由马木鲁克控制着。马木鲁克每晚都要关闭圣墓大教堂,所以朝圣者只要出钱,就能按自己的意愿日日夜夜地待在里面。朝圣者发现教堂好像一个兼带集市功能的理发店,包括货摊、商店、床和大量头发:许多人相信,只要剃去自己的头发,并将头发放在圣墓上,身上的疾病就将被祛除。很多朝圣者会花大量时间将自己全名的首字母刻写在访问过的每一座圣地上,而精明手巧的穆斯林则提供圣物:朝圣者宣称死产的穆斯林婴儿经过防腐处理后被卖给了有钱的欧洲人,以作为诸圣婴孩殉道庆日的祭品。'2'
  一些朝圣者深信,在教堂里怀上的孩子将会得到特殊护佑,当然教堂里还有酒,所以黑夜经常成为伴着烛光的醉酒狂欢会。这里没有亲切友好的圣歌,却常常有人捣乱闹事。一个对此感到厌恶的朝圣者说:圣墓“完全就是个妓院”。另一个朝圣者阿诺德·冯·哈尔夫(Arnold Von Harff)是一个爱搬弄是非的德意志骑士,曾学习过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习语警句,他用学到的习语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你会给我多少东西?
  我要给你一个古尔登。
  你是犹太人吗?
  让我今晚与你共枕。
  夫人,我已在你的床上。
  方济各会修士引导、欢迎到访的天主教徒:天主教徒循着耶稣走过的路行进,从一个他们认为叫“彼拉多总督府”的地方开始,这个地方现在是马木鲁克总督府。这成为上帝之路(The Lord's Wang)即后来的苦路的第一站。朝圣者震惊地发现基督徒占据的地方已被伊斯兰化了,比如圣安妮教堂——圣母玛利亚母亲的出生地——现在成了萨拉丁的马德拉萨。德国天主教托钵会士菲利克斯·法布里(Felix Fabri)偷偷溜进这所圣地,而哈尔夫冒着生命危险乔装打扮混入了圣殿山——两人都记录下各自的冒险行为,他们那妙趣横生的游记表现出一种新颖的风格,既有寻察问访式的轻松愉快,又不乏崇仰敬意。
  然而,处在马木鲁克压制下的基督徒和犹太人从来都不是很安全——而且耶路撒冷的圣洁感染力非凡,以至于当两种较古老的宗教开始争夺锡安山上的大卫墓时,苏丹公然宣称大卫墓属于穆斯林。
  当前有大约一千名犹太人定居在犹太居民区里,他们在自己的拉姆班犹太会堂祈祷,也在圣殿山大门周围(尤其是在西墙边的学习室里)和橄榄山上祈祷。他们开始在那里安葬死者,等待着末日审判的降临。但他们也去敬拜过基督徒的圣地大卫墓(这里说的大卫墓与真实的大卫并无联系,而是指十字军时期新建的那座)以及最后晚餐室的部分建筑,方济各会控制着这些地方。基督徒试图限制犹太人进入,犹太人便向开罗申诉——结果对两者都不利。在位的苏丹巴尔斯巴伊(Barsbay)发现基督徒还有这么个地方,震怒不已,他跑到耶路撒冷,摧毁了方济各会的教堂,在大卫墓里修建了一座清真寺。数年后,他的一个继承人贾科马克苏丹(Jaqmaq)为伊斯兰夺取了整座锡安山。境况变得更加糟糕:旧有的限制措施得到强化,新的限制手段也提了出来。基督徒和犹太人所戴头巾有限定的尺寸;他们沐浴时,男子必须像牛一样戴上金属项圈;犹太女子和基督徒女子不得一起进入浴池;贾科马克还禁止犹太医生给穆斯林治病。'3'拉姆班犹太会堂在一场暴风雨中倒塌后,法官下令禁止对其进行重建,并宣称会堂归附近的清真寺所有。当犹太人通过行贿使这一决定被撤销后,当地的伊斯兰学者还是拆除了它。
  1452年7月10日,耶路撒冷人发动了一场反基督徒的集体杀戮,他们挖出基督教会修道士的骨头,拆除圣墓里的新栏杆,以胜利者的姿态将其运往阿克萨清真寺。基督徒有时会进行疯狂的挑衅。1391年,四名方济各会修士在阿克萨清真寺大叫道:“穆罕默德是放荡男人、谋杀犯、贪吃鬼”,他赞成“嫖娼”!法官让修士们决定是否愿意公开宣布放弃旧有信仰,他们拒绝放弃,结果被严刑拷打,差点被打死。大教堂的庭院里燃起了篝火,“喝得酩酊大醉、暴怒发狂的”暴民将修士们砍成了肉块,“以使全尸也不留下”,随后又将尸体烤成肉串。
  然而,拯救就在眼前,一个更为开明的苏丹掌了权,法国菜肴里的一道菜改变了基督教耶路撒冷的命运。'。 '
  苏丹和基督徒的蛋饼
  盖贝伊(Qaitbay)是个切尔克斯(Cicassian)童奴,现在是一个马木鲁克将军,此人曾被流放耶路撒冷数年。由于被禁止进入穆斯林的家,他就对方济各修士友善起来,后者曾介绍他吃法国菜:1486年登上马木鲁克王位时,他似乎仍对方济各修士的蔬菜蛋饼念念不忘,因此他欢迎托钵会士来到开罗,并准许他们在教堂里大兴土木,还将锡安山还给他们。托钵会士想报复犹太人,盖贝伊就顺势禁止犹太人靠近教堂或锡安山上的女修道院:违反这一禁令的犹太人通常会被秘密处死,甚至连不经意间路过教堂都会遭到杀害,这种境况一直延续到1917年。但苏丹已允许犹太人重建他们的拉姆班犹太会堂。他也没忽视圣殿山:1475年来访时,他委托兴建了阿什拉夫伊斯兰学校,有人描述这座美丽的建筑为“耶路撒冷的第三颗宝石”,那儿有喷泉、一个红色的华丽钟状圆顶和淡黄色的深浅相间的石头墙饰,至今它仍是全城最光彩夺目的建筑。
  但盖贝伊关注最多的是马木鲁克正在失去权力。当每天日落时分看到大卫塔前的游行人群时,耶路撒冷的法官穆吉尔丁(Mujir al…Din)都会说:“这根本无人注意,完全是乌合之众。”1480年,贝都因人进攻耶路撒冷,差点活捉总督,后者不得已骑马迅速穿过圣殿山,经雅法门逃了出去。“耶路撒冷一片荒凉。”贝尔蒂诺罗的拉比奥巴代亚(Obadiah)在贝都因人攻击后观察到。远远望去,“我看到的是一个被毁的城市”,他的一位信徒也持同样观点,此时胡狼和狮子正在山间悠闲地奔跑。但耶路撒冷仍旧让人激动不已。奥巴代亚的追随者从橄榄山上眺望时,说道:“我精神饱满,内心悲痛。我坐下来哭泣着,撕裂身上的衣服。”穆吉尔丁钟爱于这座城市,他认为这座城市“到处都是智慧和爱——堪称一大奇观”。'4'
  1453年,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继承了庞大的罗马帝国的辉煌和意识观念。一代又一代,奥斯曼帝国深受王位继承战争的困扰,同时面临着重新兴起的波斯的挑战。1481年,盖贝伊接受了逃亡的奥斯曼王子杰姆苏丹(Jem Sultan)来访。盖贝伊希望这位持不同政见的奥斯曼王子能够分裂奥斯曼王朝,他主动提出将耶路撒冷王国让予杰姆。这样一来,耶路撒冷陷入了十年蹉跎战争中。其间,马木鲁克和奥斯曼都受到了正在兴起的力量的威胁——葡萄牙在印度洋的扩张威胁到了马木鲁克,奥斯曼则面临波斯新即位的国王伊斯玛仪的威胁。伊斯玛仪利用十二伊玛目派将国家统一,十二伊玛目派至今仍受敬拜。这就促使奥斯曼人和马木鲁克暂时务实地联合了起来:日后,这一联合被证明是死亡之吻。
  #####
  注释
  '1' 1393年,亨利·博林布鲁克出发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在他夺得王位即位为亨利四世时,他被告知自己返回耶路撒冷时将死在那里。临死时,亨利竭力想实现这一预言:他将自己安放在威斯敏斯特的耶路撒冷大教堂里,他的儿子亨利五世同样也是这般虔诚:弥留之际,这位阿金库尔战役的胜利者祈望自己能去到耶路撒冷朝圣,并给耶路撒冷重建城墙。
  '2' 出自《圣经·马太福音》第2章第16节,希律王下令杀掉伯利恒以及周围地区的所有男婴。——译注'3' 然而,恐吓过拉丁人的贾科马克苏丹保护亚美尼亚人:在亚美尼亚修道院的大门里有段铭文,铭文上有他承诺保护亚美尼亚人的字样,至今仍可辨认。
  '4' 在马木鲁克统治耶路撒冷的最后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