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耶路撒冷三千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穆阿维叶八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他的继承人耶齐德(Yazid)是个浪荡子,身边总是带着一只宠物猴。耶齐德在圣殿山上被拥戴为指挥官,但很快他就面临了阿拉伯半岛和伊拉克的反叛,这些叛乱宣告了伊斯兰史上第二场内战的开始。他的敌人嘲讽他为“酗酒的耶齐德,淫荡的耶齐德,豺狗耶齐德,猴子耶齐德,醉君耶齐德”。
  穆罕默德的外孙侯赛因为了替自己的父亲阿里报仇而发动叛乱,但最终在伊拉克的卡尔巴拉(Karbala)被砍头,他的殉教导致了伊斯兰教历史上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最大的分裂,逊尼派称为多数派,什叶派又叫阿里派。'3'公元683年,耶齐德早逝,叙利亚军队便拥立与耶齐德同族的一位精明年长者麦尔旺(Marwan)继任信仰者的指挥官。公元685年4月,麦尔旺去世后,他的儿子阿卜杜拉·马利克(Abu al…Malik)被拥立为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的信仰者的指挥官。但他的帝国已经很脆弱:麦加、伊拉克和波斯都已经被叛军控制。然而正是阿卜杜拉·马利克使伊斯兰治下的耶路撒冷成为帝国王冠上的宝石。
  阿卜杜拉·马利克:岩石圆顶清真寺
  阿卜杜拉·马利克无法容忍愚妄之人。谄媚之人恭维他的时候,他会打断他说:“不要来奉承我,我比你更了解我自己。”从所能见到的稀少的刻有他肖像的硬币来看,他表情比较严肃,瘦削,有个鹰钩鼻,头发卷曲,齐肩长,同时穿着长长的锦缎长袍,皮带上配有一把剑。但后来他的评论家们又宣称他有一双大眼睛,眉毛连在一起,鼻子突出,兔唇。另外一个关注王室的作家则注意到了他的情欲特征:“他想找一个婢女寻欢,就找一个柏柏尔人;要生孩子,就找波斯人;而需要内仆,则找拜占庭人。”阿卜杜拉·马利克在一个条件艰苦的学校长大,十六岁的时候就曾指挥军队对抗拜占庭人,并亲眼目睹其表亲、身为信仰者的指挥官的奥斯曼被杀害。他长大后成为一个享有神圣的君权却从不用担心弄脏自己双手的国王,他再度开始征服伊拉克和伊朗。抓到叛军领袖时,他会在大马士革围观群众面前公开折磨他,给他的脖子套上银质颈圈,让他像一条狗一样打转,然后“骑在他的胸前,用刀将他屠杀,并把头颅抛向他的支持者”。
  此时的麦加城并不在他的统治之下,但他拥有耶路撒冷,并像穆阿维叶那样崇敬着耶路撒冷。阿卜杜拉·马利克设想自己能从第二次内战中创造出一个统一的伊斯兰帝国,该帝国将以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作为心脏,为此他计划在耶路撒冷和大马士革之间修建一条公路。'4'穆阿维叶曾计划将帝国建立在圣石之上,如今,阿卜杜拉·马利克则准备利用埃及七年的税收建造岩石圆顶清真寺。
  这个计划非常简单:建一个直径为65英尺(约19。8米)的圆顶,由鼓状柱支撑,重量全部倚靠在八角形的墙面上。圆顶的美妙、力量和简约足以与它的神秘相媲美。我们难以准确了解阿卜杜拉·马利克为什么要建造岩石圆顶清真寺——他从来没解释过。它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清真寺,而是一个圣殿。它的八边形设计与基督教的殉道者遗物陈列所相似,而且圆顶确实有圣墓大教堂和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影子,而它的圆形走道乃是为了绕行祈祷而设计,这使人想起了麦加的克尔白。
  这块基岩正是亚当的伊甸园、亚伯拉罕的圣坛所在地,大卫和所罗门也曾计划在此建造其神殿,穆罕默德在夜行时亦曾拜访过此地。为了获得伊斯兰教安拉的真正启示,阿卜杜拉·马利克重建了犹太圣殿。
  这座建筑没有中轴线,却被三重建筑包围——第一层是外墙,紧接着是个八边形的拱廊,而正对圆顶下方的则是沐浴在阳光下、环绕圆顶本身的拱廊:这彰显了该地就是世界的中心。圆顶本身就是天堂,是人类建筑与上帝之间的连接。金光灿灿的圆顶和奢华的装饰以及耀眼的白色大理石都表明:这里是新的伊甸园,当阿卜杜拉·马利克和他的倭玛亚王朝在最后的日子里要把王国献给上帝时,这里就是接受最终审判的地方。那些财富的象征——珠宝、树木、水果、花朵和王冠——即使是非穆斯林都会觉得这是个令人愉悦的建筑。它的形象结合了伊甸园的视觉之美以及大卫和所罗门的威严。
  圆顶传达出的信息也因此具有了帝国性:马利克尚未从其对手手中夺回麦加城,因此他需要向伊斯兰世界宣称他的王朝是宏伟而永恒的。另一种可能是,如果最终未能收回克尔白,那么他也许会使这里成为新的麦加城。
  金顶突出了他作为一个伊斯兰帝王的雄伟,但它有一个更广泛的用处:就像位于君士坦丁堡、属于东罗马帝国皇帝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超越所罗门圣殿一样,阿卜杜拉·马利克超越了东罗马帝国皇帝,也超越了君士坦丁大帝,这是对基督徒声称这里将是新以色列王国的反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建筑上的马赛克可能由拜占庭工匠所做,这是君士坦丁二世在两大帝国少有的和平期间借给马利克的。
  岩石圆顶清真寺于公元691年到692年完工后,耶路撒冷便再也不是之前的耶路撒冷了:阿卜杜拉·马利克以他那令人惊奇的眼界创造了伊斯兰教耶路撒冷的地平线,选择的地点是曾被统治者拜占庭人蔑视的山头。事实上,岩石圆顶清真寺主导着耶路撒冷,使圣墓大教堂黯然失色,这正是阿卜杜拉·马利克的目的,这一点为后来的耶路撒冷人,诸如作家穆卡达西(al…Muqa ddsi)等所深信不疑。阿卜杜拉·马利克确实成功了:从那以后直到21世纪,穆斯林都会嘲笑圣墓大教堂——阿拉伯语称“Kayamah”,又叫“Kumamah”,意即“粪堆”。岩石圆顶清真寺不仅追上并超越了对手,同时也将犹太人和基督徒联系起来,因此阿卜杜拉·马利克的事迹成为伊斯兰教史上最具传奇性的故事。环绕这座建筑,他放置了800英尺(约243。8米)长的铭文,铭文直接抨击耶稣的神圣性,这暗示了两大一神教信仰的紧密联系:它们之间除了三位一体外有很多共同点。这些铭文非常迷人,它使我们得以首窥《古兰经》的经文,这部经书最终由阿卜杜拉·马利克整理成册。
  对于阿拉伯帝国来说,犹太人越来越不重要,但他们在神学上的作用却越来越突出。岩石圆顶清真寺由二十个犹太人和十个基督徒资助,雇佣了三百个奴仆来维护。犹太人无能为力,只是满怀希望地看着圆顶:这真是他们的新圣殿吗?他们仍然可以在那里祈祷,但倭玛亚王朝创造的是一个伊斯兰视角下的圣殿,这个圣殿里的仪式主要有净化、受膏以及围绕圣石行走'5'。
  岩石圆顶清真寺的力量远不止这些:它属于建筑艺术上最为恒久的杰作之一;一个人无论处在耶路撒冷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被它的光彩所吸引。它的光芒令它看来宛如从空中升起的一座神秘宫殿,又好似一座静谧的休憩场所,并瞬间幻化成一个巨大的露天清真寺,使周围所有的空间都变得神圣化。圣殿山顷刻之间就变为——并继续保持为——一个休憩和放松的地方。事实上,岩石圆顶清真寺创造了一座尘世间的天堂,它将世间的安宁、美好和来世的神圣结合起来,这正是它的精髓所在。早年,伊本·阿萨克尔(Ibn Asakir)就写道,“在岩石圆顶清真寺的屋檐下吃香蕉”是人世间至高的享受。作为神圣帝国大型建筑物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岩石圆顶清真寺与所罗门圣殿和希律王圣殿齐名。进入21世纪,它成为最世俗的旅游象征,它既是伊斯兰复兴的圣祠,也是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图腾,岩石圆顶清真寺至今仍然是耶路撒冷的代名词。
  岩石圆顶清真寺建后不久,阿卜杜拉·马利克的军队就收复了麦加,并以扩张真主的王国为名,与拜占庭继续展开圣战。他将庞大的帝国扩张为西跨北非、东达信德(位于今巴基斯坦)的广袤区域。在其疆域内,他需要将伊斯兰世界整合为仅强调穆罕默德的单一穆斯林宗教,为此,他必须强调,并且在各处刻上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先知穆罕默德的语录——圣训——被集结成册,而阿卜杜拉·马利克所编纂的完整的《古兰经》成为不可动摇的合法性和神圣的来源。礼拜仪式更加严格;禁止雕刻偶像——他让铸币厂停止铸造有自己肖像的硬币。阿卜杜拉·马利克称自己为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