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众神的山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一只脚踏出来。攀越冰瀑之后,在西谷中要选择中央的路线,接着把路线改成靠努布峰。冰峡的宽度也记在我脑海中。从那里开始,变成斜度四十度的冰坡。走那道斜坡抵达军舰岩之后,在冰坡上往左以Z字形攀登二十五公尺。从这里开始,斜度会变成四十五度。以双斧爬上那道斜坡……”
  羽生的眼中闪烁着坚持的目光。
  他的脑海中,肯定浮现了自己走在自己所说的画面中的景象。
  “我再也不要和任何人搭档。我要单独去爬。就算是失败还是顺利进行,全部都是我的责任。站上峰顶也是一个人。要放弃、要撤退都是我一个人。”
  羽生语气坚定地低喃道。
  “死的时候,也是一个人。”
  他以冰冷的语气,附上这么一句。
  “我不会替任何人扛行李,也不要任何人替我扛。我不会替其他队员铲雪开道,也不要其他队员替我铲雪开道。”
  羽生痛苦地扭动身躯说。
  “刚才,你说了因为四天三夜所以办得到,对吧?”
  “我是说了。”
  “那是什么意思?”
  “一九七五年的英国队,在秋天花了三十三天爬上西南壁。”
  “但是,三十三天是至今最短的时间吧?”
  “尽管如此,还是太长了。你听好了,如果单独行动的话,只要更短的时间就能在冬天爬上西南壁。”
  “——”
  “你知道英国队为什么花那么多时间吗?”
  “为什么?”
  “为了安全。他们为了安全,花了那么多的时间。”
  “——”
  “他们把八公里长的固定绳、八百瓶瓦斯瓶、七十瓶氧气瓶、一吨的粮食,以及其他杂物搬到基地营,再从那里搬到上面的营区。二十把梯子、三十顶帐篷。又是楔钉,又是登山绳,又是冰斧,把无法想象的大量物资往上搬,好让二十三名队员和雪巴人能够安全地行动、用餐。”
  深町也能够理解羽生所说的。
  以冰瀑来说,那里也要做开道的工作。在它宛如迷宫般的内部,拉起固定绳。为的是不在被冰塔包围的内部迷路,同时也是为了安全且有效率地通过那里。内部存在无数大大小小的冰隙,须根据其宽度架设铝梯固定。
  至于危险的岩场,也是一样。
  把楔钉打进岩石,装设钩环,再把登山绳穿过其中,使用上升器攀爬。
  若是在雪上,一旦因起雾而使得视野变差,就会辨不清方位。因此,也要在那里竖立旗帜,拉起绳索。
  以英国队来说,三十三天当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耗费在那种事情上:扛行李、搭登山绳,从C1、C2陆续朝峰顶爬。
  这一切往往是为了让几名,有时候是一名队员安全地踏上峰顶。
  然而——
  那么做的不只有英国队。
  许多队伍都以一样的方式爬喜玛拉雅山。
  要攀登喜玛拉雅山的巨峰就必须做那么多事才上得去,然而即使做了那么多事,还是有人遇难、死亡。这就是喜玛拉雅山。
  在喜玛拉雅山八千公尺高峰,有几名登山家做到了无氧单独登顶,但这种单独登顶者,有许多人是利用同一时期入山的别队设置的那种路线。
  “如果一个人的话,用不着三十三天。”
  “可是,四天三夜是——”
  “这八年来,我绞尽脑汁想出来的结论。我并不只是空想。而是实际攀附在西南壁上好几次所得到的结论。如果要单独爬西南壁,就要速战速决。”
  “——”
  “你听好了。假设到峰顶的所有开路工作都完成了。”
  “假设的话题吗?”
  “没错。天气良好,适应高度,体力和技术一流,身体状况良好,充分休养,比任何人都更熟悉圣母峰的山区,攀附在西南壁上好几次,当然,也数度经历过喜玛拉雅山八千公尺的高度。假如那种人使用氧气,走那条已经开好的路线呢?”
  “——”
  “四天三夜并非不可能。”
  羽生仿佛要确认自己说的话,又像是要说给自己听似地说道。
  “从基地营到C2,实际上只要六小时半就能到。从C2到C3也只要六小时半就能到。从C3到C4是八小时。从C4到峰顶是八小时。从峰顶下到C4是三小时十分。这些全是英国队创下的记录。一天的行动时间从六小时半到八小时半不等。把这些时间加总,就是四天三夜。”
  “可是,那是好几名队员分别在天气好的日子创下的记录吧。一名队员不可能在四天三夜内,连续移动那种距离。”
  “至少,不是完全的天马行空。”
  “——”
  “深町,你听我说!”
  羽生拉高音量。
  “你听好了,早上从基地营出发,以双斧花两小时半穿过冰瀑,再以四小时前往西谷位于六千五百公尺的地点。在那里过一晚。”
  “——”
  “隔天,渡过冰峡,穿过军舰岩,到达七千六百公尺的灰色岩峰。这花八小时——”
  “——”
  “在灰色岩峰底下过第二晚,隔天早晨出发。以八小时通过岩沟,攀越岩带,在那里过一晚。那里就是我的最终营区。隔天早上,把帐篷留在那里,以八小时抵达峰顶,再以三小时回到帐篷——这样正好是四天三夜。”
  “可是——”
  “你听好了,第一天也能到达军舰岩。如果打算稍微加快步调,多走一小时半的话。可是,我不会那么做。你知道为什么吗?”
  羽生的眼睛闪闪发光,带着坚定的光芒。
  “什么意思?”
  深町问道。
  因为深町问了,羽生心满意足地扭曲嘴唇。他看起来像是笑了。然而,实际上只是嘴唇右边像抽搐似地上扬,那里露出白色的牙齿。
  他的眼神没有笑。
  “为了尽量缩短待在海拔高的地方的时间。”
  “——”
  “就算那一天到军舰岩过夜,反正第二天也会在灰色岩峰过夜。日程不会有所改变。既然这样,比起在六千九百公尺的军舰岩,最好在六千五百公尺的西谷过一晚。”
  “——”
  “你知道吗?人类无论再怎么努力,也有无法完全适应的高度。虽然因人而异,多少会有所不同,但那正好是六千五百公尺一带。你听好了,一旦超越那个高度,不管再怎么顺利地适应高度,光是什么都不做地睡觉,就会越来越疲劳。所以,是六千五百公尺。如果在那里过一晚,就能以几乎不疲劳的状态,进入第二天的行程。反正如果顺利适应高度的话,在六千五百公尺之前,并不需要氧气瓶。也就是说,只有从第二天开始的三天两夜算是无氧攀登。”
  羽生瞪着深町说。
  但是——
  深町结巴了。
  即使理论上再怎么可行,到了现场之后,事情并不会按照理论进行——然而,那种事情不用深町指出,羽生自己大概也充分明了。
  “那没有把天象列入考虑。你大概是假设连续四天好天气吧。说不定攀登过程中要等天气好转呢?”
  “我多带了四天份的粮食。”
  “可是,天气……”
  “我知道。你说的没错,重点是天气。如果说得更具体一点,是风。圣母峰一带,一到十二月的圣诞节时期,就会暴露在比那之前更强的风之中。这个时期已经无法登山。就算半路上风停,顶多也是一、两天。第三天又会刮起强风,这种情形会一直持续到春天。如果走在圣母峰的棱线上时遇上这种风,立刻就会被刮走。所以,必须在吹起这种风之前,结束攻顶。但是,那种风也并非总是从十二月中下旬才开始。每年不同,有时候会比较早。所以,十二月十五日是一个基准。也就是说,必须在那一天之前结束登山。”
  “一想到攀登过程中要等天气好转,就必须在十二月十日之前从基地营出发,对吧……?”
  “没错。”
  羽生点了点头。
  深町心想,羽生大概会去吧。
  羽生大概会去吧。
  若是和井上爬上鬼岩,后来又单独爬上鬼岩的羽生,大概会去吧。
  自己能够跟着他爬到哪里呢?
  峰顶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能爬到哪里——?
  冰瀑没问题。
  虽然没有拉起绳索,但若是充分适应高度的人,应该能用双斧,以和拉起绳索相同的速度穿过冰瀑。
  至于其他地方,应该也一样。
  如果有相当于羽生的技术、体力,以及意志力的话……
  但是,我——
  深町咬住嘴唇。
  5
  十一月三十日——
  白天,安伽林从山下上来了。
  安伽林一卸下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