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行,这个事情就麻烦老板你了,我这边就等着图纸来。”张亚平开口说到。
“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那些造船厂的确有很多需要更换的地方,无论是设备,还是机械,抑或者是厂房的布局,都需要更改。但是,有些东西,我们还是可以利用的。总的来说,这片地方,的确很适合于建设大型的造船厂,国际上最为高端的五十万吨级的货轮可能这个地方弄不了,但三十万吨级的,我看还是能够弄出来的。这里的先天条件,的确非常优越。有这么优越的先天条件,我们环亚船业,也不能浪费了。”刘东想到自己在船厂那些见闻的时候,不由得感慨的说到。
“这些东西,都需要我们环亚船业慢慢的来建造,总归是有一天,能够达到老板你的要求的。而现如今,我们环亚船业,最为主要的任务,还是以培训练手为主。等到开始建设环亚船业的时候,希望我们能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造船工人。”张亚平说到。
“这个事情我不急,我有这个耐心等待出成果。但是亚平,你可不能仅仅是看着我们船厂的事情,还要关注其他的方面。毕竟,就算是我们新的厂房建设出来以后,一艘船的设备,我们环亚也没有能力全都靠自己解决,这样一来,就需要很多的关联性企业,我们薄弱的地方,就要加强和那些企业的联系。不能等到我们的船壳都造出来以后,才发现船舶内部的那些设备元件,我们却没有能力解决。”刘东这个时候担忧的说到。
船舶之所以在某些方面,能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见证,就在于建造船舶,并不是属于单一性产业,他需要得到支持的行业会有很多。不论是内部设备,还是一些装修,要用到的行业是方方面面。
刘东不担心船厂这边的建造能力,因为他之前就想好了该怎么解决船厂内部需要遇到的问题。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资金方面,抑或者是人员方面的问题,他都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但是,刘东的影响力,也仅仅是限于环亚内部,他现在还没有多少能力,影响到外部的关联形企业。如果到时候船厂把船弄出来了,却缺乏相关设备,让船仅仅是一个空壳,那就实在太悲剧了。
虽然离着环亚船业建成自己第一艘船的时候,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毕竟有了一个完整的规划,只要按部就班,第一艘船建设出来,仅仅需要考虑的就是时间问题。而刘东就需要考虑,如何在环亚现有的资源当中,让关联形企业和环亚船业相匹配。
造船这一行,和环亚其他关联形产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因为无论是环亚特钢,还是大兴刀具厂,他们弄出来的产品,都是不愁卖的,现在完全是卖方市场,环亚是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而其他环亚正在建设的项目,发动机厂看起来也需要很多关联形企业,但是那些关联形企业的产值虽然不少,但是专注某一个领域的工厂,需要花费的精力并不算多。所以,刘东可以大大方方的引进那些和自己关系好的人,他们的势力能够吃得下某一个专业的领域,也能够让他们赚钱。
不但是发动机厂,还有数控机床厂,大型海上钻井平台设备制造厂,这些东西都是刘东所在的势力,能够吃得下的。即便是他们吃不下,还有别人能看得出来产业的前景,进而主动的找上门来。
但是船舶行业,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其他的东西,刘东可以自己弄出以自己环亚为中心的产业链,那是因为他弄的东西,国内其他厂家弄不出来,抑或者和环亚的东西,不是那么匹配。
但是船厂这一块,就算国内的底子再薄,那也不是能靠环亚一家企业能够撑起来的。刘东想要让环亚船业,成为船舶制造行业的中心,压根就是在妄想。别说其他厂家同不同意,就算是国家,也不能同意。毕竟,真正的船舶制造行业,牵连到的行业实在太多,刘东的环亚要真在船舶制造行业说一不二,那就是犯了忌讳,太多的利益牵扯,就算刘东的同盟军,也不会希望刘东或者说是刘家彻底的掌控这一行业。
既然不能以自己环亚船业为中心的弄出一个新的船舶行业产业链,那就是要让刘东的环亚船业,和其他国内的船舶公司做竞争。但这个竞争,并不是那么好弄的。因为在这个领域当中,最大的势力是国企,并且是非常强力的国企部门。
这和钢铁行业当中,刘东弄出一个特钢联盟来,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钢铁行业当中,刘东占据着绝对的技术优势,别人如果不想加入到这个联盟来,那他们就得不到相关的先进技术。刘东以技术占据主动权,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但是船舶行业这一块,刘东的环亚,却不占据任何的优势,刘东就算想搞一个船舶行业的联盟出来,那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完全不能像钢铁行业那样做。就算弄出一个船舶行业联盟来,环亚依旧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那样反而不利于环亚。
所以,这就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环亚船业的道路,不能像其他行业那样以技术优势来让自己获得主动权。说实话,当初刘东得出这个理论的时候,那是相当的纠结。因为环亚成立以来,刘东无论是在什么行业当中,都是一优势碾压别人,从来没有想过,万一环亚处于劣势,又该怎么去运作。
环亚金融的优势在于刘东的金手指,虽然前世刘东并不是学习的金融行业相关的学科,但一些国际上的大事件,是有参考的价值。所以环亚金融出道以来,还真就没有怎么吃亏过。
环亚特钢也是这个道理。刘东本就是这个行业的大拿,有着先进着世界的三十年经验,技术方面的先进,足以让任何工厂,都没办法和环亚特钢争夺高端市场,就算是那些国际著名企业也一样。
至于发动机工厂,大型海上钻井平台设备,还有数控机床厂,移动通讯技术这些方面,虽然刘东手上是没有现成的技术,但刘东却知道这些技术未来走向趋势,再加上充足的资金,发展几年,就能比别人做得更好。所以这些厂在刘东眼中,是有着很大优势的。就算一时间只能国内称雄,那也是优势。
但船舶制造业,就完全是两回事儿。这东西需要牵扯到的行业太多,就算刘东有一些相关的经验,但也不足以形成代差性优势。再加上这行业的投入,就算是环亚这样的暴发户,也觉得头疼,想要依靠资金快速追赶,根本就是妄想。这还是国内的情况,要放到国外,那就更不用说。华夏在这方面本就处于弱势地位,刘东的环亚船业,更是弱势当中的弱势。
所以就算有金手指,刘东也没能力把环亚船业立马拉起来。要不是等到环亚船业整合完毕之后,立马就会迎来二十年的发展牛市,刘东压根就不会进入这一行去找不自在。但就算有别人养着自已的环亚船业,那压力也是相当大,尤其是在配套产业上面,环亚船业的基础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因为当年这些船厂建设几千吨船的时候,是靠国家调配的。
也就是说,从头到尾收购的那些船厂,自己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没有,但他们拥有的关系,完全不足以让未来的环亚船业利用。所以,一想到还要重新和其他关联形企业弄关系,刘东就头疼得利害。
第四百八十一章 船业发展道路漫长
头疼归头疼,但事情要做还得做。好在这些事情,基本上不用刘东自己来处理,要不然,刘东非得被那些繁杂的事务给烦死。这样的琐事,其实应该由环亚船业这边的人自己来处理。
听到刘东对于如何联系那些元器件设备厂感到烦恼,张亚平就知道,该自己说话了:“这些琐事,就交给我们环亚船业吧。既然以前用到的老关系,现在已经用不上了,那我们就从新找关系。反正我们环亚船业也不是立马就能建出船来,慢慢找,总归是能找到的。”
“以我们环亚为主体的配套厂,现在你是不用想了。所以,你就得打算,如何在那些非配套设备生产厂商之间,选择一个更加适合于我们环亚的厂商。我记得弄船舶产业链的工厂,在闽省这边应该不少吧?”刘东对着张亚平问到。
“是啊,本来闽省这边,船舶行业,就是国内比较顶尖的省份,依靠船舶行业生活的人,并不算少。虽然环亚船业没有环亚其他公司那么好的条件,但有总公司的资金支持,我想环亚船业即便会遇到很多困难,也能克服掉。”张亚平说到。
“有信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