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资源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按照计算中型造船厂是能完全满足建造三千吨级货船的需要,但那仅仅是计算啊!能被当地政府抛出来让我们整合的船厂,老板你以为会是什么好货色?虽然那三家中型造船厂,任何一家造船厂都有建造三千吨级货船的经验,甚至其中一家,曾经还承建过五千吨级的货船。
  但那都是老黄历了,他们最晚建造这些船的时候,都是在十年前,也就是在七八年那会儿。而在那之后,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在造那种两三百吨的小渔船,一两千吨的运沙船,都很少建造。要不是这样,当地政府也不会以那么优惠的价格,让我们公司把这些船厂都给兼并掉。这些造船厂里面能用的东西,就像老板你说的那样,就只有船厂里面的熟练工人,其他什么机械设备,虽然不是完全没有,但想要靠那些东西来满足我们环亚船业的需要,压根就不可能。”为了让刘东明白现实的残酷,张亚平把最为真实的情况,告诉了刘东。
  听到张亚平这话,饶是刘东知道国内的造船行业薄弱,很多时候还比不上东南亚的那些小国家,但这样的现状,实在是太让人蛋疼了。怪不得九十年代到两千年以后,国内的很大一部分船运需要,根本就不是靠国内的那些船业运输公司来搞定的,反而需要求到国外或者是香港的船王。
  这样的造船底子,就算是造出来船,又有谁会要?这还是民用船舶,技术含量还要更加放宽,要是军用船舶,那就更得骂娘。怪不得后世航母这样的玩意,都还要用苏联这个时候建造的老家伙,技术水平达不到标准,就算有钱你也弄不出船来。
  “唉,我原本以为我对环亚船业的要求不高,但现在看来,我之前的要求还是太高了。以现在这样的底子,想要在五年之内,达到一定的水平,那基本上就是在扯淡啊。看来我们不但要培养国内这方面的基础,要想尽快的达到预期的目标,还得请外援啊。”刘东叹息到。
  听到刘东这话,张亚平的脸都红了。虽然船舶建造业这一块,压根就和他没有多大的关系,总体的水平都是那样,他就算再有能力,也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但毕竟环亚船业现有的基础,是他打下来的,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环亚船业达不到要求,那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做到位,不脸红都不行。


 第四百六十七章 能利用的只有熟练工人和地皮

  看到张亚平这个样子,刘东笑着安慰到:“罗马也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我们也不用太过自卑,就算现在的根基薄弱,但如果我们尽力发展,也不会出不了成果。大势上,我们没有改变的力量,但在我们环亚能够做到的范围内,我们环亚肯定不会输于任何人,我们环亚本就是奇迹,再在船业上,创造一个奇迹,又有什么不行的呢?”
  刘东这话,虽然说得有些霸气,但也算贴近环亚的事实。环亚才发展了多久?满打满算都不到五年的时间,而就在这五年的时间里面,刘东带着环亚一步步的走到现在的位置,不说在国内有多大的影响力和实力,就算和国外那些老牌财团,也有较量的本钱。
  而任何一个能挂上老牌这个名头的财团,哪个不是发展几十上百年?就算那些年轻一些的财团,那背后哪个又不是有政府的支持?而环亚呢?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政府的支持,但那支持的力度,和其他的财团根本就没得比,基本上就相当于没有。
  而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环亚依旧发展成为现在这样的庞然大物,换一个人,谁能拍着胸脯保证到,自己能做到环亚这样的奇迹?至少张亚平就从来没有看到过谁这样说过,就算那些心高气傲的二代,虽然嘴里面说得响亮,但也没见谁真正这样做到过。既然刘东能带领环亚创造出这样的奇迹,那么再创造出一个小奇迹,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相比起要环亚船业创造奇迹来,让整个环亚发展起来更加的艰难。刘东连环亚都能够弄到现在这样的高度,一个小小的环亚船业,应该不会放在刘东的眼里。
  “老板你既然这样说,那我还能说什么?其实想要环亚船业在短时间之内,快速的发展起来,也有捷径可以讲的。”张亚平开口说到。
  “哦?捷径?看来你对环亚船业的认识不少嘛,功课做得很充分,那我就听听,你对于环亚船业的看法。”刘东笑眯眯的说到。
  在刘东面前,张亚平并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不想当老总的员工也不是好员工。刚才刘东都亲口答应了,如果张亚平能把闽省这边的情况处理好,他就是第一任的环亚船业经理,那就立马成为环亚真正的高层管理人员。
  既然刘东都给了他发挥的余地,他要再不懂得抓住机会,那根本就不可能能达到现在的高度。于是张亚平也不藏拙,开口说到:“其实在商业上的问题,归根到底,那都是资源的问题。而具体到环亚船业这里来,那就可以看成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的问题。但这两个问题,其实都可以划归到一个问题当中来说,那就是资源,充足的资源,只要环亚船业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得到环亚总公司充足的资源,想要短时间出成果,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虽然张亚平说得底气十足,但刘东也没有显得多么的高兴。因为就张亚平现在说的这些,只要是一个明白人,稍微了解一些环亚船业底细的人,都能说出来。
  所以,刘东摇头说到:“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大家也知道。有资源,就算是烂泥,也能焕发光彩,你说的这些都太过笼统,具体的情况该如何实施,这才是重点。”
  “环亚船业现目前,可以说仅仅是一个空架子,虽然我们公司收购了不少的船厂,这其中还有中型的造船厂。但实际上,这些船厂对于我们公司有用的部分,基本上没有,无论是技术力量还是生产设备,这些他们原有的东西,我们拿来基本上没用。对于我们公司来说,这些收购下来的船厂,有用的仅仅是他们之前的工厂用地和熟练工人。
  但就算是这些东西,就拿工厂来说,他们原有的厂房和设备,如果按照我们环亚的计划来看,都不是那么合时宜的。想要真正发挥作用,他们的工厂和船坞,我们都只有拆掉重建,要是把这些东西都留下来,不但对我们环亚船业没有丝毫的用处,反而会拖累我们环亚的发展。
  毕竟,他们那些东西,建造的时间,最短的也是在七十年代建造的,离现在起码有十多年的历史。虽然造船这一行,更新换代的速度,没有电子产品那么快,但十多年的时间,足够造成至少一代的差距。更何况,这些他们原有的船坞设备,在当时建造的时候,都不能算是世界先进的,那水平,充其量能达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世界先进水平。所以,真要算起来,这些东西,离世界平均水准至少要差三十年。而三十年的差距,到我们现在,基本上就相当于一堆废铁。
  所以这些机械设备,对我们环亚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就算是我们最为看重的熟练工人这一块,情况其实也相当不乐观。因为这些现有的熟练工人,他们熟悉的生产模式,其实和现有的世界水平,已经脱节了。再加上他们真正造上千吨级船的经验也并不多,我们想要真正运用他们,其实还要经过一定的培训。要算起来,其实仅仅比新招收造船工人,要好一些,也好不到哪里去。”
  张亚平说的这个事实,对于环亚来说,还是比较残酷的,花钱收购那些国有造船企业,真正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多少实际的价值,这样看起来,环亚其实在做亏本买卖。
  但这个亏本买卖,环亚还不得不做。因为这就是进入行业的规矩。如果刘东不收购那些已经成为废物的造船厂,那么环亚想要进入造船行业,是相当的困难的。虽然环亚有着上面的支持,真要想强行上项目,也不是不可能。但那样做,纯粹就是没有把地方政府看在眼里,政府很生气,那后果自然就会很严重。
  在国内做事,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就算是小孩子都明白。如果环亚真要直接跳过地方政府,那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但如果有上面的支持,再加上收购现有的国有企业造船厂,那么环亚的麻烦,就不会出现。
  收购那些地方造船厂,其实就是环亚要了一个准入资格,虽然这个所谓的资格,是绝对上不了台面的,算是潜规则一类的东西。但事实上,在国内很多时候,你不光要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