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资源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天晚上之后,刘辉和许浩算是彻底的闹翻了。许浩在面对强势起来的刘辉,也没有任何的优势。不但没有优势,而且他还要向刘东道歉。那天晚上他回去,原原本本的把自己怎么得罪刘东的事情告诉了他老子,他老子当时就给了他两巴掌,说他不识好歹,后面,还带着许浩给刘东道歉。
  虽然刘东并不想拿大,但是知道刘东厉害的许浩老爸,还是在京城饭店给刘东摆了一桌。由于刘东并不是体制里面的人,这样的道歉也就算过得去,这个过节也算是了了。
  对于许浩这样的纨绔,刘东并没有放在心上。他这两天的注意力放在了老爷子那里。之前给老爷子说过要去苏联谈谈贸易的问题,老爷子也是真下了功夫去联系。而且对于刘东的提法,他在一些会议上也说了出来。
  原本不怎么感兴趣的那些大佬们,听到私人企业合作有那么多好处后,也觉得,这私人企业掺合进来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他们之前也有想过这个问题,但限于他们所知道的那些私人企业条件不够,也就没有开放这个市场。
  之前他们入眼的那些私人企业,要么就是港商,或者东南亚的那些华商,虽然资本是够了,但却不是那么容易让他们放心。最主要的就是,政治因素。但如果是刘东的企业,那政治方面的因素可以忽略不计。
  刘东好歹是根正苗红,有些国家不方便出面的事情,要是交给刘东来处理,是比较让人放心的。而且,刘东也有那样的资本来运作一些事情。虽然老爷子并没有把刘东所有的老底都给翻出来,但也介绍了一部分。
  而就是这么一部分的资产,也让哪些原本想要看刘东笑话的人闭上了嘴巴。两年前哪些人还说,刘东贸然持有那么多外资,害怕他不会打理。但两年后,刘东却用事实甩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不然资金没有亏损,还进入了良性循环,并且还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面,有了很大的斩获。
  这样的成绩,他们自己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能够完成。
  现在刘东自己提出和苏联贸易的事情,对于国内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虽然国内和苏联的关系开始解冻,但由于多年没有联系,苏联现在具体的情况如何,国内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要是仅仅只有国家资本的参与,很多东西苏联方面都会隐瞒,对于具体的事务就没有很好的判断依据。可如果让刘东这样的私人资本进入苏联,苏联官方的抵触情绪就会大大的降低。
  比起国家资本,私人资本在这个领域上面,更有着先天性的优势。虽然双边贸易是为了赚钱,但是如果能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那些国内的大佬们也不会反对。
  所以,刘东的提议让那些大佬们也十分感兴趣。虽然马上就要过年了,但国家大事这个层面,并不会因为节假日而有所懈怠。
  就在春节前夕,高层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让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资本,进入到苏联贸易这个领域之内。虽然这其中刘东占据的因素有着很大的原因,但是,对于其他的那些人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尤其是那些常年活跃在边境线上的倒爷们,现在也算是有了一个正经的身份。而不会像之前那样,被苏联方面抓到就是走私,被国内抓到就是走私加投机倒把。
  当然,为了响应这个政策,国家准备了一次商业考察团。前往苏联,试探一下苏联的反应。而刘东,就是这个考察团的第一个代表。至于其他的,那就要好好安排了。
  当刘东第一时间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在老爷子的家里。
  听到老爷子说要弄个商业性质的考察团去苏联,刘东也觉得这算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所谓考察团,那就是可以先看看,不一定会投资,也不一定能够做成生意。
  这所谓的不确定性,就应该是看苏联的反应。如果苏联方面对于这商业考察团没有感觉,那考察团就真的是考察团。但如果苏联方面对于考察团很热烈,那这个考察团肯定是有些实际的意义。
  “老爷子,那这个考察团,我是不是也要服从大局呢?”刘东问到。
  “当然得要服从大局,你还是不是个党员?连这点政治觉悟都没有?如果那边没什么回应,你也不能热脸去贴他们的冷屁股啊?难道就只有苏联才有好东西?你只能在苏联扔钱?要是苏联方面热情不高,你完全可以回到国内来嘛。相应的条件,肯定不会差。那些老家伙们,还巴不得你在国内投资,十亿美元,放到哪里都是个大数目。”老爷子答道。
  老爷子说刘东是党员,这也不是玩笑。像他们这样的人,在大学四年,要是还不能入党,那就成了笑话了。
  “服从大局就服从大局吧,但我想,苏联方面肯定不会错过这次机会。他们现在也算是内忧外患,前几年被美国人在国际黄金市场上抄了个底,到现在都还没有恢复元气。再加上这几年又在阿富汗搞风搞雨,日子也不好过。就算军工强大,但没饭吃也是个大问题。”刘东嘲讽的说到。
  对于苏联,他可没有老爷子那样的敬畏心理。老爷子这一辈的人,和苏联人打交到不少,在细节方面,就能看出苏联的强大。就是刘东的父辈,也是听《卡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小路》、《红莓花儿开》长大的。
  在他们的心目当中,苏联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苏联就没有不能战胜的敌人。虽然国内当初也和苏联有着小规模的摩擦,但那都是小打小闹,并没有想扩大的意思。
  后世刘东就知道这么一件事情,有记者问苏联人,问他们当初和华夏关系紧张的时候,做过什么有效的防范措施么?就比如挖防空洞一类的。但当时那个苏联人却反问到:“我们为什么要挖防空洞?难道华夏的飞机还能开过来么?”
  单单就是这么个平民的想法,就知道苏联对于华夏很蔑视。根本就没有把华夏当成同一个级别的对手。双方都对自己的身份深信不疑,所以就照成了这个年月,老爷子这样的人物都对苏联非常忌惮,并没有感觉到苏联已经快要走到末路了。
  而刘东,却算得上是个过来人,他很明确的知道,要是没有什么外来因素,苏联会在一九九一年解体。这个庞大的帝国,在二十年后,就会变成人们的记忆,而这记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淡忘。
  一个庞大的帝国,在时间的流逝下,变得微不足道。只有那些怀旧的人们,才会在茶余饭后的有限时间里,去诉说那个帝国的过去。所以,对于苏联,刘东没有多少畏惧的心理。


 第一百零二章 在路上

  八六年的春节对于刘东来说,注定是不会过得太好。虽然家里的长辈们,对于刘东这个在商业上有着巨大天赋的三代足够的照顾,在春节期间拉着刘东给他介绍媳妇。
  但是,想着马上就要去苏联,刘东也就只有放下这些儿女情长的事情。原本没想到那么急切的事情,却因为考察团的事情,变得忙碌起来。一些之前没有准备充足的资料,现在也要尽快的补充,要不然,等到队伍开拔了,什么东西都没有弄齐全,苏联那边就算想要和你合作,也找不到项目不是?
  在某些事情上,国家机器的效率绝对不是吹的。就算是在过节期间,像这样高层都讨论过的商业考察团的组建工作,都不会有一刻的停歇。所谓领导动动嘴,下属跑断腿,也就是现在这么个情况。
  由于之前没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国务院那边也是很头疼。以前有过别国过来援建的,也有国家去别国援建的。但是这没有官方代表的私人商业考察团,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想要有现成的经验都找不到地方。
  但是,不得不佩服别人的效率,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之内,国务院那边就拿出了一个计划。关于商业考察团的事项,也算是敲定了。虽然这个计划在刘东的眼里,还带着浓厚的行政痕迹,但好歹算是把这玩意给弄了出来,虽然有些不伦不类。
  也难怪刘东看不上眼,实在是这个所谓的商业考察团里面,除了他一个人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国企,当然,这些国企也不可能是搞机械的,而是那些搞日用品为主的国企,还有几家所谓的乡镇企业。对于这种挂着羊头卖着狗肉的时代性产物,能在这个考察团里面出现,也算是一种奇迹。
  当然,最奇葩的事情在于,这个商业考察团带队的人,居然是一个正厅级别的对外经济贸易部的官员,正厅级别,在华夏的官场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