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老俩口悠闲红楼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里的人本来是来给薛王氏撑门面的,没想到还真有事。事情了结后,他们也对薛家太太说了主家的意思,问薛王氏是不是移居京中,老爷就近也方便照看。

薛蟠一听就头大了,前些时候他是盼着进京的,但是后来人家成了三皇子的正妃,他就觉得没了盼头了。而且。一听说舅舅的方便照看,他就觉得皮子紧,想到舅舅那锥子一样的眼神看在自己身上就觉得疼,哪有把自己送到他面前给他管束的道理的?

薛王氏看着儿子摇头不要去,又想着丈夫才刚刚过身,自然要给他守制三年,给他坟头添土,也没有离开的道理,就推辞了。王家的门人也就是替主子一问,即这么着,也就罢了,办妥了事也就回京了。

既然家中已无事,宝钗也安心的替她父亲守起孝来,只是每每午夜梦回,想起那日里她娘脱口而出的话,就心痛难忍,想着老爷对她的好,就越发的虔诚的替老爷念经守制。而想起老爷对自己的殷殷期盼,她就越发的不敢放松,就越发的努力,而性子也越来越沉稳,说话行事都讲个圆滑,就连在她母亲面前。也是如此。

且不说宝钗在金陵守着孝,京城里,子肜通过她哥哥知道了薛老爷过世的事,那些杂七杂八的事,子腾自然不会对妹妹说的。子肜也就感慨了一番,想到这事还是按着命运的轨迹走着。对于这个姐姐,当初是有点不待见,毕竟,谁会对要害自己的人有好感?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姐姐已经全变成了肉/体/上稍有点关系的陌生人,自己也已经儿女成群了。也没必要对当初的事耿耿于怀。当然,自己也不会对她伸出热情帮助的手,虽然,自己是对宝钗有很浓的兴趣地,但还是就当作是偶然认识的路人吧。

子肜也就想了想,又把这是告诉了贾政,就全丢在脑后了。

今年的过年很是热闹,一来是贾珠成了亲,新媳妇要祭拜祖宗,告诉祖宗家里多了这么口人,要祖先保佑家人时不要忘了。二来,政局稳定,国泰民安,皇上也有意要热闹热闹,于是当然上行下效。

现在府里这样一大家子人,又要好好热热闹闹的过年,凤姐儿就忙着脚不沾地了。她向老太太央告了好几回,老太太看她实在是忙,也就松了口,让珠儿媳妇给她帮帮忙。既然老太太开了口,子肜也就不作声了。只是回过头,子肜还是关照了石氏,多听说少,万事按着章程,有什么难以定夺的不要自专,记着自己的身份,只是帮忙而已。然后,又鼓励石氏说,听说石氏在娘家时也是个能干的,只是每家人家的家规不一样,让石氏好好看着学着,也积累点经验,以后若是珠儿当官外放,也能做个贤内助。

她这样一番吩咐,石氏自然听到了心里去。嫁过来这么些日子,石氏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好命了,丈夫不去说他。是个人都羡慕自己的。公公婆婆更是好伺候,公公虽在小辈面前板着脸,可是看的出是疼婆婆的,家里的杂事只要婆婆不说什么,公公也不会来挑刺。而婆婆就更好了,往日里常听说人家婆婆是如何的难伺候,如何的对儿媳妇挑鼻子挑眼,如何地给儿媳妇作规矩,可自己这个婆婆什么都没有。

开始时,自己还在担心,以为婆婆在等着捉自己的错,日日小心,就算是婆婆说要免了自己前去立规矩,自己都不敢大意,还是日日前去。后来丈夫都对自己说了,让自己在娘面前不要那么拘束,娘让她不要去立规矩,那就不要去了,对于长辈的话,听着就要遵从。

自己那时听着丈夫这样说,心里还很委屈,以为那是婆婆换法子给自己警告,更是小心翼翼。后来日日相处,才发觉,婆婆才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婆婆心里想着什么,嘴上就会那么说,不会心里一套面上又是一套。再有,就是,婆婆原来真是个让人省心的人!

不过,石氏也是个心诚的人,你对她好,她也会更对你好。既然婆婆那样对自己,石氏也就更诚心诚意地孝敬公婆。于是二房这一家,日子过得还是那样的顺心。

这在别人眼里的好事,让大太太邢氏看了,又是撇着嘴不屑,嘴上还嘀咕着,这老2家的就是个虚伪能糊弄人的,把个老太太也奉承住了,丈夫儿子什么的都捏得死死的,没想到,娶个媳妇也是那一路人。看看,现在着看着其乐融融的,还不知道日后能闹出什么事呢。只是嘴上这样嘀咕也只敢在自己的屋里说,然后旁边那个娇红他们还是迎合奉承自己的。邢氏虽嘴上这样说的,但自己知道自己心里还是犯着酸,看看别人家媳妇对着婆婆是如何的恭敬,再看看自己家的媳妇,唉,果然儿子不是亲生的就不行啊。

(晚上还有一章)

正文 163 晴雯

163 晴雯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一点都没错,特别是对于林黛玉这样多思敏感的姑娘。别人过年都是喜气洋洋的,人前她不好招别人忌讳,也摆出个笑脸来,人后,就是愁眉深锁,眼角湿润,多亏有袭人紫鹃的时时开解,还不至于哭肿了眼睛。不过,好在黛玉身上还带着她娘的孝,所以一些热闹的场面她都不必出来的,对于这个,她倒是大大的松了口气。

黛玉现在正在碧纱橱内,外面前头正热闹着呢,不过黛玉却避开了,躲在这里垂泪。不过今次的眼泪倒不是悲伤哀愁之类的。今儿个黛玉虽泪水涟涟,却是喜极而泣,因为她今日里接到了父亲林大人的书信,心中词义恳恳,述说思念女儿的心情,也包含期望,望女儿身子康健,平安长大。

自黛玉进了荣国府后,如海只是按着三节给老太太送礼问候,当然,对府里的大事喜事也是有礼节往来的,但是并未专门单独给黛玉写过书信,往往是在给老太太贾赦贾政等人的信中带过一二,而老太太让人回信时也会把黛玉的近况告知如海。黛玉倒是想过给父亲写信,但是自己已是客居在此,怎可再屡屡生事?所以黛玉想归想,还是把这些个念头压了下去。

只是子肜忙定下来,想起黛玉如海的事,才出言提醒贾政,让他给林海去了信,因此上,才有了黛玉今次这一幕。黛玉把父亲的信读了又读,还舍不得放下。信中,父亲也提及,是舅舅舅母的想头,让自己父女俩勤写书信以慰思念,自己回信尽可交与二舅母即可,让自己不必担心,也嘱咐自己要视二舅母为母,视表兄表妹为亲兄弟姐妹,好好与人相处等话。再想起往日里外祖母舅舅舅母对自己的疼爱,几位哥哥姐姐妹妹对自己的照顾,心中亦是感动,虽偶尔也曾听到一些无知下人的闲言碎语,但如果因这些话儿存下心思,让真正疼爱关心自己的人操心,那自己就太是不该了。想到这里,黛玉总算是放下一些平时时时刻刻缠绕在心头的多思多忧了。日后,袭人紫鹃这两个时时跟着姑娘的丫鬟姑娘好像有点转了性子,不再为听了一些不上台面的话在啼哭,也不会因为一点点的小事而想上半天。只是姑娘的性子虽在这上头有点改了,但看花开落泪、听细雨忧愁的性子还是没改。

宝玉这段时间的日子过的是顺风顺水的,舒畅以极。

在宝玉看来,人家家里都是严父慈母,他们家好像有点不一样,母亲虽宠爱他,但是还是对他定了许多规矩,如果犯着规矩了,也是要领罚的。父亲虽严厉,但也不是像别人家的父亲对孩子老是板着脸,就像是大伯对琏二哥哥那样。父亲会对他笑,会抱他,还会揉他的头,跟他开玩笑。只是大哥,宝玉有点怵,总觉得家里对他管教最严的不是父亲母亲,而是他大哥。小时候大哥也很疼爱他,当然现在大哥也疼爱他,只是大哥给他定的规矩比父母都严,对自己的功课也看得很紧,不光如此,父亲都不给自己加功课,但是大哥会教自己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很多事情的说法也和夫子说的不一样,当然,他知道据说父亲当初也是这样教大哥的,只是现在父亲都对自己很纵容,但是大哥。。。咳,他总感觉大哥是把他当作儿子教!

只是他只道大哥是为了他好,只能硬着头皮学,当然,他有时候也多些懒,但是想到大哥变着法子折腾人的手段,他就头皮发麻。在他看来,犯了错,父母那里还好过些,到了大哥手里就麻烦了。他哥也不骂他也不打他,可比骂他打他还可怕。比如上回,他与人打架,被先生告到家里,母亲只是问了事情的缘由,结果发现错不在他就没有罚他。而大哥知道后,说他犯了几处错,第一,打架被人抓住了,第二,自己有理还让人告上家来,第三,既然有理,为什么没有狠狠的收拾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