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兵英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每天的早晨和黄昏,就成了这个小口岸人流量的高峰期。

除了两岸的村民上学、农作、放牧或是收工放学,都在这个时间。很多做边境商贸的商人,还有国内外的游客,也大多是在这个时间段出关入境。

孔雀河上的铁索桥,不知存在了多少年,一直没有扩建过,铁锈斑斑的桥面比较狭窄,只能容两人并行通过,也不能通车。当通关的人流增多时,桥上就会有些拥堵。

此时此刻。不仅是在桥上,就连边检站内外的院子里,也都聚集了不少等着过关或是入境的人。

边防站的武警战士小李。正在自己值勤的窗口。一一核对着过关人员的证件。

因为他刚上岗不到半个月,业务不够熟练,人又比较认真,导致他的窗口放行的速度比别人慢了许多。

已经有群众大声嚷嚷着表示不满了。

小李一边忙得满头大汗,一边陪着笑脸请大家配合。其他窗口的值勤检查员也很忙碌,对他都是爱莫能助。

人越急就越会遇到麻烦事——这不。小李的麻烦来了!

一位住在对面尼泊尔玉萨村的大姐,嫁到了普兰县城,孩子们也在普兰县中学上学。她自己经常往来两岸,做些小生意。

这一次她又从普兰县城的“国际市场”批发了几十双中国胶鞋,准备带回娘家那边售卖——中国的各种日用小商品。在尼泊尔那边还是很受欢迎的。

可是在过关的时候,大姐才发现自己的边民证不知什么时候搞丢了。翻了半天口袋也没找到。

小李很坚持原则,一定要大姐回普兰去补办证件,才能放她出关。

大姐已经约好了今天带货过去,不想失约于人,更不想回去开证明那么麻烦。所以她不停地说着好话,请小李通融一下。

她的理由是,她就住在河对岸,每个星期都要从这座桥上走好几个来回,就是小李她也见过好几回了,总之她既不是偷渡也不是走私,就让她过去好了。

小李也看着这位大姐很面熟,知道她说的是真话。可他是新兵,胆子小、怕担责任,死活不肯放行。

两人你说你的,我坚持我的,就是说不到一块去。

藏族人的脾气又急又直,大姐不高兴地请乡亲们评理,周围的群众也嫌小李多事,都围着他吵吵嚷嚷的,那架势好像要把他给吃了似的。

正闹得乱哄哄的时候,人群之外有人一声大喊:“怎么回事?怎么围了这么多人?”

小李和过关的大姐,听到这声音,竟然都松了口气,不约而同地喊道:“王班长,你快来帮帮忙!”

王班长也不是真正的班长,只是在这里当兵快十年了,不要说两岸的村民都认识他,就是普兰县城的人也大多认得他,大家都尊称他一声老班长罢了。

见到他走过来了,群众们都说:这下好了,王班长来了就好办了,我们也可以快点通关了。

王班长果然是经验丰富,了解情况后很快就和大姐商量好,让她写了个保证——在三天之内补办好手续,这一次就只登个记就放她过了关。

大姐自然是高高兴兴地走了。

小李抹了一把脸上的汗,问:“这事儿还可以这么解决啊?”

“当然!你小子,还有的学呢!对这些边民,其实可以灵活些!他们天天出出进进的,没必要搞得那么死板!”

“是,我知道。”小李说完又给自己辩解了一句,“不过,我也是考虑到今天上面的风声紧,所以不敢在风头上放水。”

“嗨——那个严格检查,针对的是那些陌生人!其实,就算是陌生人,在县城里也会好好检查的!能到咱们这儿来的,基本都不会有问题。”

因为斜尔瓦的口岸太小,这个检查站一直没有联检系统。所以要出境的人。都会事先在县城接受海关和检疫部门的检查,最后才从这里出境。

说白了,这里就是查对一下证件照片是不是本人,就可以盖章放行了。

小李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心里对看守国门的神圣感还没消退,做事也就格外认真了点。也许再过一阵子,新鲜感一退,他也会像老班长一样“油”起来。

王班长看看外面还有一大群等着过关的人。便对小李说;“你忙半天了,先去后面歇会儿,我给你代会班。”

“那怎么好意思?”

“没事!你看你出的这身汗,领子都湿了——有大半天没上厕所了吧?快去放个水,透透气。”

“那……就谢谢班长了!”

小李高兴地离开了,心里还在想:王班长真是老兵中难得的好人!既不欺负我们新兵,也很勤快。听说,他老家是农村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谈了几个对象都没成。但就是这样,这些年他还助养了三名藏族贫困女孩子——真是个大好人啊!

几分钟后,当小李重新回来时。发现过关的人流已经明显减少了许多。不禁对王班长的高效率十分钦佩。

王班长正倚在窗口,和一位戴着圆顶小花帽的尼泊尔中年商人轻松地打着招呼:“巴桑老板,这次又运这么多酒过去,这是要发大财啊?”

小李也认得这位巴桑老板,知道他的老家在尼泊尔南部平原腹地。

巴桑不像一般的尼泊尔商贩那样贩卖日用小商品,而是做的是贩酒生意——大塑料桶装上散装批发的沱牌酒。用骡马翻山越岭地运到尼泊尔腹地,到了那边再分装成一瓶一瓶的卖。

由于尼泊尔人特别喜欢喝中国的沱牌酒,所以巴桑虽然贩运得比较辛苦,赚的钱可比普通小商贩多多了。

“发什么财哟?就是混个饭吃。”巴桑老板的汉话很地道,还很具中国特色地给王班长递上了一根烟。并点燃了打火机凑过来,“王班长。怎么又是你当班啊……”

王班长熟不拘礼地接过烟叼上,低头凑到火上,点着烟后猛吸了两口才说道:“不是,帮人看会儿。”

小李这时已经走到了他们身后,赶紧上前大声说:“班长!我回来了,您歇着吧。”

“没事,你再去喝口水,”王班长却头也不回地摆摆手,挡住了小李,“我把这位巴桑老板送走,后面的你来。”

“那……好吧。”

小李以为班长是想和熟人多说几句话,便识相地退到后面,老老实实地找水喝去了。

“好了,你的证件都没问题。”王班长冲巴桑老板使了个眼色,手里的红章“啪啪啪”地盖在了他递过来的一叠通关证上。

巴桑接过去证件后,一一递给身后的几个伙计模样的人,“都拿好了!快点赶着骡马,去那边排队检查货物。”

正在喝水的小李一眼瞥见那些伙计们之中站着一个穿着艳丽花裙、蒙着头巾的尼泊尔姑娘。

因为那姑娘的衣饰艳丽、身材瘦小,和一群身材粗壮的赶马汉子们站在一起,实在是太违和了,小李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姑娘正低头看着手里的证件,忽然有所觉察似地抬头看过来,眼神迅速锁定了小李。

明明她的面孔并不惊艳,眼睛也不是特别大,但那眼神却不知为何特别锐利,像一把闪着寒光的利剑,“唰”地一下就指了过来——小李心里一震,失神之下,竟把水杯里的水浇了一半在胸前。

等他抓过毛巾胡乱擦了几下,再抬头看去,却见那姑娘已经低下了头,却一直皱着眉、轻咬着下唇,似乎有什么为难之事。

旁边一个英俊的藏族男青年拉了她一把,两人便一起跟着前面的巴桑老板等人从窗口走了过去。

小李不禁好奇地凑到窗口,指着那个纤细苗条的背影,问:“那小姑娘是巴桑老板的女儿吧?”

“你怎么知道的?”王班长反问。

“这里难得看见身穿尼泊尔腹地那边民族服装的姑娘,所以她应该和巴桑老板有关。不过,我看她长得可一点不像尼泊尔人。”

王班长瞪着小李问:“哪里不像了?我怎么不觉得?”

小李扳着手指头说;“眼睛不像。皮肤不像,还有,气质也不像。”

王班长鄙夷地说:“得了吧!你又见过多少尼泊尔人?他们可是多民族国家,比我们的56个民族还多几个呢……好了,不和你废话了!这里就交给你了,我回营房了啊。”

“谢谢班长,班长慢走。”

当小李检查完了后面陆续赶到的零星过客后,就和战友同事们走出窗口。等着看最后的关闸门。

关闸门其实也没什么好看,只是这边和对面的闸门总是会同时关闭。

每到这时,一桥之隔的警察们就会友好地挥手致意。

“嗨——辛苦了!明天见!”小李扯着嗓子和大家一起喊话,然后听到对面的尼泊尔警察也用汉语回话——“你们好!再见!”

那略有些夹生的汉话,让小李听了忍不住发笑。笑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