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五这才上来穿了鞋;从自己的背篓里拿出镰刀;把水边儿上长得一丛野菠菜;割了一大把丢进去道:“上回嫂子贴的那个野菠菜团子;秀娘喜欢;足吃了两个;今儿劳烦嫂子再做些;我捎回去;给她解解馋;难得能吃这么多;我瞧着心里都欢喜。”
    碧青点点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累不着我;说这些客气话做什么。”说着,瞅了眼那半桶泥鳅:“你们抓的多;一顿吃不完;留下一半你带回去;也不用放什么;就跟豆腐炖了;让秀娘吃一碗;比什么药都有用;说到底还是身子虚;慢慢补早晚能补上来。”
    小五点点头;从怀里拿出一包莲子来:“昨儿去冀州府;那刘记的掌柜倒是个办事儿的人;把莲子弄来了;嫂子瞧瞧可能使,若不成,咱们再往别处寻也一样;嫂子不说四月里种上就行吗;还有两个月呢;不着急。”
    碧青打开看了看:“回头我先试试;若是能出芽应该就能种。”
    还不到吃饭的时候;小五就去瞧那些上个月种好的杨树苗;都活了;短短的一个月就窜了一截子高儿;小五挨颗看了一遍;才算放心;把长高的杂草拔了;也到了吃饭的时候。
    扛着锄头往回走;没进院呢就瞧见二郎跟小三围着菜园子边儿上那颗嫁接的酸枣树转圈;手里还拿着镰刀;砍什么;忙过去道:“好端端的祸害这颗枣树做什么?”
    小三嘿嘿笑了两声道:“小五哥这话可是冤枉我们了;是大郎嫂子说;除了上头这颗枝子,下头只要生出树芽子来就得砍了;不然,可结不出甜枣儿。”
    小 五挠挠头;看了看那颗枣树;上头接上的那颗树枝上已经长满叶子;从那颗枝子上横横的又抽出了不少新枝条;虽不算密实;可长势好;估摸等麦收的时候,就能开 花了;大郎嫂子跟自己说过,这个接树的法子如果能成;就把莲花山下的山桃林都买下来;山桃不值钱;若是能结出大蜜桃就不一样了;那可比种庄稼强百倍呢;自 己手里那十亩山桃林;也就不愁了。
    一想到满树都是大蜜桃;小五恨不能现在就看看自己那四个哥哥的脸色;自己给家里卖了几年力气;那四个哥哥嫂子;有一个算一个;都恨不能自己三口去死才好;爹娘也都听大哥大嫂的;明明知道分给自己的十亩地种不得庄稼;仍然装聋作哑;这让小五心里的心彻底凉了。
    大郎嫂子说的是;越是这样越不能让他们看了笑话去;让他们站在一边儿瞅着;自己怎么把日子过好了;过得比他们谁都好。
    小五打的野菠菜多;足有一篓子;贴菜团子哪用的了这么些;之所以秀娘喜欢吃这个;是因为自己往馅儿放了猪油。
    野菠菜用水焯一下切碎了;猪油在锅里化开倒在野菠菜上;放上盐;搅匀实了;晾凉就能包了。棒子面不如白面精细好吃;还有些拉嗓子眼儿;又不能抵农税;还爱招虫子;故此,虽然冀州府也有人种;却并不多。
    碧青觉得,究其原因是不会吃;王富贵家种了一亩玉米;收成下来磨成渣子;掺着麦糠喂牲口喂猪;说贴饼子蒸窝头太硬,孩子们都不乐意吃;又不是那些年闹饥荒的时候;家里的白面还吃不清呢;谁还巴巴的吃这东西。
    见 碧青提了一句,转过天就让他家老二给碧青扛了一口袋棒子粒来;上石磨碾碎了磨成面;掺上黍米面;再掺些豆子面发起来;包上猪油搅的野菠菜馅儿;往大锅里一 贴;熟了铲下来;一层金黄的锅巴黏在团子上;咬上一口;满嘴香脆;不说秀娘,就是饭量一向不大的何氏都能吃好几个;就着熬得糯糯的棒茬子粥;比什么山珍海 味都强。
    小五走的时候碧青给他的褡裢里装了十几个;告诉他家去别用笼屉蒸;往锅里一贴就好;那层香脆的锅巴要是软了,就不好吃了。
    小五刚走;王富贵就来了;碧青倒是颇有些意外;虽说两家走的近;可都是桃花娘来的多;王富贵一个男人,又是村子里的里长;天天串门子不合适;所以,这会儿来了就有正事儿。
    王富贵不进屋;就在院里坐了;何氏端了水过来;一看王富贵的脸色就知道找儿媳妇儿有事;寻个托词进屋了。
    等 何氏进了屋;王富贵才道:“大郎媳妇儿今儿叔过来是有件事儿想跟你商量;咱村子里虽说有几十户人;可就没一个识文断字有见识的;也就你是个能商量事的 人。”说着,搓了搓手:“今儿一早;我跑了一趟间河县县衙;是杜大人叫我去的;说今年想在咱们村种番薯;大郎媳妇儿,叔不瞒你;这番薯虽说见过,也吃过; 还是叔报上去的新庄稼;可这心里就是没底;虽说你种了出来;可不知道在别的地里咋样;再有,这东西好吃是好吃;到底不是粮食;比不得黍米;哪怕是种棒子, 好歹是垫饥的粮食;这番薯再好也不能顶粮食啊;大郎媳妇儿说叔说的可在理儿不?”
    碧青点点头;心里知道杜子峰推广番薯,这是又碰壁了;最后只能把王富贵叫去;想着在王家村先推行试试;如果成功了,有了收成;别人的一看有好处;不用官府推;就都抢着种了。
    杜 子峰挺聪明;王富贵也不傻;嘴里这么说;心里其实知道这是个机会;要是成了;王家村就是间河县种植番薯的模范村;甚至,冀州府全国都要来跟王家村学种番 薯;到时候,王富贵这个里长的地位不用说也知道。却一旦失败;就的担负起责任;王富贵是拿不准;所以才跑过来跟自己商量。
    碧青想 了想道:“富贵叔,我知道您的意思;是怕乡亲们没收成;到时候要落埋怨;其实您不必如此;番薯本来就不多;即便都做种儿出芽,至多也就能种十亩地左右;我 家的五亩收了麦子之后都种番薯;您家可有几十亩地呢;拿出几亩地来种番薯也不是什么难事;如今咱也不缺粮食吃;就算收成不好;损失的不过几亩地罢了;杜大 人既开口让您种了;即便收成不好,想来官府也会有补偿措施;若是收成好;富贵叔;您这脸上可就有光了。”


☆、第37章 
    王富贵这个人其实相当聪明;一个大字不识的人能当上里长;自然有他独到的本事;凭着这份本事;才从一个穷的叮当响的人家;过成了村里的富户。
    王兴娘说过;当初王富贵家穷的比她家还不如呢;再瞧人家如今;王兴娘说这话的时候并不嫉妒只是羡慕。
    从根本上说,王兴娘是个本性善良的妇人,只不过因为太穷了;以前才会欺负婆婆跟二郎;如今她家三小子王兴不在家吃,少了一张嘴;一个月还能得一百文钱的进项;这大大缓解了王青山家的窘境,也就收敛了刻薄的性子。
    一 开始母子俩还怕拿不到工钱;直到碧青按月结算了工钱之后;娘俩才真正松了口气;王兴儿也更卖力气。王青山两口子嘴里不说什么;可碧青家那五亩地;自从大郎 走了之后;就没除过一回草;两家的地挨着;王青山两口子除自己麦子地杂草的时候;总是顺便就把碧青家的也除了;知道碧青喜欢给猪仔喂青草;王兴儿的两个哥 哥;还会每天给家里送来一筐嫩嫩的青草。
    作为回报,碧青隔三差五就让王兴捎回去些吃食;有时是酱头肉;有时是一碗扣肉;有时是几个咸鸭蛋;总之,只要家里做荤腥儿的菜,就会记得让王兴捎回去一份;碧青坚信,不管是邻居还是乡亲,有来有往的才能长久,不必计较一时得失;她婆婆说的好,一份厚道一份福。
    进了四月,更是一天比着一天热;地里的麦穗已经长得沉甸甸;撸一把搓了外皮放在嘴里;有股子青甜的麦香;碧青很喜欢;而从麦粒的饱满程度看;今年她家这五亩的收成,应该不会差。
    因为大郎立了军功,家里的农税徭役都免了;种多少收多少;都是自己的;这些粮食足够一家子吃一年的了。
    如今碧青跟村子里的人一样;就盼着老天爷别下雨;等把地里的麦子收上来再下;碧青有时候觉得,人真是会被环境潜移默化;自己这样一个现代人;在这个朝代待了一年多,也渐渐融入其中;成了一个最普通的农妇。
    不过,也只有她自己这么认为;在别人眼里,王大郎的小媳妇儿不仅是福星;还有大本事;坑边儿上那片种什么死什么的地;到了她手里就成了一片杨树林儿;天越热;杨树苗长得越快;短短两个多月已经长了一人高;翠绿的杨树叶从枝桠间伸展开;一阵风过来哗啦哗啦的响。
    莲藕还没栽下;王兴每天的活计就是伺候这些杨树;照着碧青说的;修剪杂枝;避免它们长的乱七八糟;然后,隔一天给坑里的小鱼苗撒些鱼食。
    鱼食是碧青做的;现代时,爷爷是个钓鱼爱好者;隔三差五就会全套装备的去野钓;至于那些养鱼池;爷爷是绝不去的;说那样就丧失了钓鱼的乐趣;与其去养鱼池,不如干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