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逗你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钕臁€浦疚慌粤鯐D、李春亮为一批。我觉得好像第一批和后边几批的分别非常明显,也就是说,在丁智勇、王汐成长起来的那个时代,正好老社员都走了,京昆社是另起炉灶的时代,我算是赶上了丁智勇这一批的尾巴。论时间、论交往,都和后边两批同学多,但是在心里,除了自己这一批的人之外,总是和老社员们更亲一点。无论是拉着王艺、王璇叫姐姐,还是赶着徐鹏、刘昊叫妹妹,都有一种想让人家加咱们玩的心态。我希望刘旸同学在看到这一段时不要说一句:恋母情结。
  也许这是一种常态,可能后边那些同志们还对想对我亲一点呢(谁说我臭美我跟谁急)。当然我不知道后来的同志对我的印象是怎样,但刘旸对我的第一印象我是知道的,在此不便转述。
  上述前丁、汐时代与丁、汐时代的特征差别还在于,前丁、汐时代的人大多很内行,唱功也很好,而丁、汐时代的人大多唱功不佳,半内行和像我这样的外行居多,而“痴迷”的更少。可以想想,从《大登殿》的时代直到现在,除了徐鹏和刘老师,唱功就指着丁、汐两人。虽然李响同志和闫志同志成长起来了,但毕竟还是差着那么一点,旦角除了刘旸这个小花旦之外简直就没人了。这是从我们这一届开始落下的毛病。掰着手指头算算,我们这一届,我自己不必说;田媛同志、陈旻倩、郭晓琪两位贤妹也是或根本不唱,或唱得荒腔走板。往下数,李响、闫志不必说;徐添同志是肯定不唱了,李春亮有潜质但还没开发出来,刘旸不用功,孙丹贤妹近来有很大进步,但想挂个头牌怕还得等些日子。唉呀,越想越担心,“京昆社四大青衣一人一段大慢板”的时代早已过去了,但长此以往,等丁、汐一走,没有头牌老生青衣的京昆社如何演戏?如果到时候真没人才了,恐怕只能看张先生的调教了。
  前丁、汐时代与丁、汐时代的特征还有差别之三,差别之四……总之我觉得,丁、汐的时代,是一个新的时代,而这个时代,恐怕要随着我们这批人和丁、汐那批人的离去而结束。
  六
  京昆社排戏的疯狂在今年春天毫无保留地凸显了出来。三个月排大小七出戏,专业剧团也不过如此了吧。张先生顶着大太阳一天一天地往这边跑,角儿们也都置办了自己的行头,每一天都离不开排戏,真够敬业的。
  但是我忽然想起来,在练功方面大家可是不这么勤快,比如每天早晨的喊嗓子。前年把早晨喊嗓子这个光荣传统恢复了之后,到是一直保持下来了,就是人一直不多。有很多时候都是只有一两个人,好像只是向外界宣告:京昆社在此,京昆社还是有人不睡懒觉的。我还记得第一次张先生也来了,四点多就起了床往这儿赶,告诉大家如何喊,如何用气,如何练腰腿。我记得写在他脸上的心气儿和精气神是什么样,当时也还是颇有几个人不睡懒觉。但一两个学期之后就完了,只剩一两个人。从最早的王汐、田媛天天必到到只有王汐一人支撑,到只有李响一人支撑,嘿嘿,不太像话。在这其中最应该受批评的就是丁社,戴着头牌老生的大帽子,而且还肩负着带着师弟师妹们喊的重任,总是说来不来。那次他和大宗师头天晚上起誓发愿早晨一起去喊嗓子,结果快九点的时候在学三吃早点时遇见了,二人相视一笑,什么都不说了。像这种事情以后绝不许再发生,大家来一起批判一下丁智勇,那个叫大宗师的由我去说服教育。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千年元旦通宵记(8)
当然,我们还是有勤快的地方,比如说每年年终的吃通宵饭。
  第一次通宵让我终生难忘。那次我唯一一次见到了李可宁同学,第一次见到了王璇姐姐,第一次见到了徐鹏妹妹哭,第一次看见了王艺姐姐对她那种大姐姐似的关怀,第一次为张先生教“《游园》第N期学习班”而感动,第一次见到了已毕业的同志对京昆社的归皈感和拥有感,第一次见到了午夜未名湖上的狂欢和似乎遥远的钟声。
  我们对这个一年一次的大聚会似乎都非常热中,虽然张先生对此一向不赞成。
  第二年因为刚演完戏就算了,第三年出现了那篇京昆社有史以来最恶的文章《千年元旦通宵记》。在文中我把没来聚会的朱、魏、徐鹏等人口诛笔伐,也本想以之充社刊稿件之数,但没想到被王汐以“断尾文章”之罪名封杀。
  提到文章之事,京昆社的好传统在丁、汐时代终结了。以前的同志们笔底下都有两把刷子。王璇同志当年的《关于爱情》让我赞叹,《侃谈录》更让我久久不能释然。可惜的这两年京昆社妙文太少,《侃谈录》又一直恢复不起来。按说文科的不少啊,理科的也不是不能写啊,唉,某些人真应该好好反省一下。
  七
  写到此处似乎可以打住了,我曾经和刘旸同学说过:“我这篇文章,有一头一尾……”刘旸同学立刻接过来说:“中间是流水账。”我于是力争不写成流水账,于是就写成了这个样子。
  翻回头来一看,还是写旧事多而写新事少,也许人的天性就是恋旧,我想也许在十二周年或者十三周年再办社庆专刊的时候,那时的文章中也许会有人提到我,就像我一而再,再而三提到相对于我而言的那些老社员一样。
  “我爱我们的京昆社”,王汐的这个签名档可能有点俗,但是这正是我们共同想说的话。枫岛上星星点点,岛亭里影影绰绰,我想这将会是我梦中的常景。我定会常回来,我也能常回来,然而我写此文并非矫情,而是为着难于抑制的伤感。那是很浅很浅的一丝,却缠住了我的心。我就像岛上那棵被藤子死死缠住的树一样,不怕被缠死,只想永远地留在那里。
  2001年6月21日结稿
  
搞笑八角鼓《白蛇传》(1)

()好看的txt电子书
曲艺是讲故事的说法是正确的,所以曲艺改革的方向应该是进故事的手法和故事中表现出来的观念,手法是应该现代的手法,观念更应该是现代的观念。而已经很成熟的音乐、唱腔等等不应该是改革的对象,最起马码不应该是主要的着眼点。但是现在曲艺观众总是以老年人居多,新的观念恐怕也是他们接受不了的。就像俺写得四本的《白蛇传》,写是写完了,可是比较担心观众是否接受,所以拿不定主意是否把它背下来放在台上去演。
    收青
  【曲头】红尘滚滚是非多,最难堪沉迷爱河。小青儿与白娘天缘有份姻缘错过,言必信,行必果,拿得起,放得脱,古至今谁能比紫竹林内小青蛇。
  【数唱】世界上男女之爱恋,从来是浑浑噩噩。现如今开放搞活,结婚姻不用媒妁。常常是一见钟情,马上就坠入了爱河。自以为一生不变,那不过是片刻间干柴烈火。若能把这谜团打破,必能够成仙成佛。且说那峨嵋山紫竹林内,修炼着一条白蛇。数千年已成了仙道,变成了绝色的娇娥。自称是姓白名素贞,整日间在山中游乐。
  【别韵后花厅】碧水青山任穿缩,白云红日笑蹉跎。夜来明月松间照,喜看清风动丝萝。金丹已得,岁月如歌,花开花落两相得。脱去角麟成大道,美如天仙与嫦娥。
  【靠山调】这一晚白娘子闲来无事,施展神通,一纵身形来至在悠悠碧落,就在这点点繁星之中遥望那淡淡银河。忽听一阵风声大作,见一人、面似黑锅、穿青挂皂、眼似蜂窝、三皇宝剑、掌中托,来至近前,叫声白蛇。
  【南锣北鼓】白娘子听我说,我不劫财,光劫色,你我回山把夫妻做。白娘子怔可可,小青蛇,真缺德,胡言乱语把事做错。
  【南城调】看来人原来是山后的妖魔,叫小青本领不错,他本是修炼千年一条小青蛇。小青你如此的行事,可有点不妥,这么脸对脸的胡说八道让姐姐我这脸往哪搁。小青儿手持双剑,哈哈一乐,你是谁的姐姐我是你师哥。只皆因你天然的貌美,我对你是魂牵梦绕,今夜晚特前来成就这天作之合。我是真心地爱你啊,白娘子微微的一乐,叫声贤弟别着急听我对你说。你这可不叫爱,你这是青春期有点上火,你现在肯定是浑身发热好像下了汤锅。小青闻听,说你纯粹是瞎扯,我要不爱你我何必跟你啰嗦。我想你想的我呀,不吃饭都不饿,白天我净哆嗦一到晚上拆被窝。你今天要是从了我,咱俩去寻欢作乐,你要是不从我哼哼我给你把头磕。这也是成长的烦恼,小青被爱情迷惑,实际上要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