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宠--名医庶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到如今,当初因分手的嫌隙,早就释怀了,有的只是纯真的朋友之情,撇去那层关系,谭雅伦,是个很值得结交的人。

谭雅伦脸上的表情,先是喜,后是惊,最后转为担忧和惶恐,竟不顾唐突,拉起常笑就往外走,一边说道:“笑笑,这里闹了瘟疫,你不能来,我马上送你出城!”

他说得又快又急,脚步甚至有些慌乱,唯恐后面有什么洪水猛兽,要生吞了他。

常笑很感动,更有些心酸,他可以和清远县的报百姓同甘共苦,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却怕她受到伤害。即使过了这么久,他对她的感情,仍旧没有减少!

常笑不肯走了,谭雅伦停下来回头看她,一脸的疑惑。

常笑抽回自己的手,笑道:“你忘了,我可是个大夫,难道你对我的医术这么没信心吗?再说了,我可是专程来给你排忧解难的,你不用这么不领情吧!”

看似玩笑的语气,常笑的眼神却很认真,也很执拗。

谭雅伦定定地看了她好一会儿,才有些挫败的说道:“你旅途劳顿,还是先去休息一下吧,我去给你安排住处!”

他知道,常笑的倔强,认定的事情,谁也无法改变,还是先让她离开这里再说。

常笑却摇了头,“我不累,还是先看看这里的情况吧!”

说罢,也不等谭雅伦反对,转身就往回走,屏儿也走了过去。

谭雅伦看常笑走进棚子里,查看患者的症状,微微叹了口气。

这时,存了满肚子疑问的魏峰这才走上前,对谭雅伦道:“谭大人,这人是谁呀,您京城的朋友吗?”

谭雅伦望着那人的身影,眼里有种说不清的落寞,“是啊,她是我的朋友!”

魏峰却没听出他话里的异样,只是欣慰地说道:“大人的朋友真够义气,这个时候还敢来这里帮您呢,京城来的大夫,医术一定很厉害,说不定,能治好瘟疫呢!”他的话里,有着浓浓的期盼,就如黑暗中看到了曙光。

谭雅伦但笑不语,只目光不离那纤瘦清雅的人影。

常笑绕着棚子走了一圈,脸色却越来越难看,最后停在一个棚子里,盯着一个不断呕吐的患者,蹙眉深思。

此病属于急症,剧烈泻吐、排泄大量米泔水样肠内容物、脱水、肌痉挛少尿和无尿,严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症或酸中毒死亡。

这,分明是霍乱的症状啊!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在现代还好,已经有足够的医疗条件治疗痊愈,但是在古代,死亡率是相当高的。

见常笑在原地蹙眉不语,脸色却难看得可怕,谭雅伦心里担忧,赶紧走了过来,“笑笑,可看出什么来了?”

常笑这才将视线转向谭雅伦,“是霍乱!”

“霍乱?”谭雅伦和魏峰面面相觑,显然不太明白。

常笑想了想,道:“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一中医的角度,此病由于感受暑湿、邪阻中焦、秽浊撩乱胃肠,遂成洞泄呕吐。吐泻重则秽浊凝滞,脉络闭塞,阳气暴伤,阴液干枯,可因心阳衰竭而死亡。”

谭雅伦似乎是懂了,神色也凝重起来。

魏峰虽然一知半解,但也听明白了,这瘟疫麻烦,难治,但是,这么多大夫连个病因都说不出,这人竟然一看就看出来了,想必也是有法子的,忙道:“李大夫,你一定有办法的是不是?”

。。

正文  第142章 有宝宝了

常笑蹙了蹙眉,迟疑道:“具体解决之法,还得容我再想想!”

闻言,魏峰显然有些失落。

倒是谭雅伦见她面露疲惫之色,体贴地开口,“看也看了,现在随我回衙门稍作休息吧!”

常笑是真的不太舒服,不知道是旅途劳累,还是被这里难闻的味道给熏的,有点恶心想吐,好歹忍住了。不然真在这里吐出来,倒会让人觉得自己吃不得苦,枉为医者了!

小镇不大,即使从祠堂徒步到衙门,半个时辰不到,也就到了!

一路上,常笑想起祠堂里躺了这么多病人,还要谭雅伦亲自熬药。若不是常笑说,那些药吃了没用,只怕谭雅伦还要将魏峰留下来给那些人继续熬呢!偌大的一个祠堂,这么大的瘟疫,竟连一个大夫都找不到,真是奇怪。

常笑自然也将心里的疑惑问出来了,谭雅伦的答案让她默然。

疫情发生以来,疫病屡治不愈,反倒日益严重,原来留在城里的大夫们,因为和病患接触的较近,短短一月内,便死了一半多,还有几个,自认医术不到家,又害丢了性命,卷铺盖逃了。

只剩几个本地大夫,或因为责任心,或为了家人,留下来继续治疗,没多久也死了。只剩下一个,据说是一个老大夫的学徒,每日上山采药,研制解疫之法,始终不见成效。今日那小大夫正巧上山采药去了,谭雅伦作为父母官,又是个有责任心的,大夫不在,自然亲自给病人熬药端汤了!

除了这些,常笑也打听了一些朝廷的应对措施。

清远县初发疫情,所属州郡太守本来不太重视。谭雅伦作为当地县官,却在瘟疫初发阶段组织起清远县的民间大夫进行抗疫工作。只是这瘟疫太过棘手,民间大夫手段有限,疫情越扩越大,死的人也越来越多。

谭雅伦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为了大局着想,便将此事上报。因为官位太低,不能越级而报,只能报给当地太守。当时,整个西秦都被东南战役转移了注意力,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小瘟疫自然不被重视,太守见京城形势又十分复杂,不想在此时去触老皇帝的眉头,对于谭雅伦的奏折,一面敷衍,暗地压而不报。

谭雅伦心中气愤,为了清远县百姓,却不想就此认命。

现如今,是因为他有远见,快速将死者掩埋,隔离病患,才延缓了瘟疫蔓延。若是上头不采取措施,真的等疫情蔓延出清远县,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当官的大多都有个诟病,小事不当事,非得等闹大了才晓得亡羊补牢。解决了大事能立功,解决不了,就往上报,若是累及自身,跑的比谁都快,到头来受苦受难还是老百姓。

谭雅伦不是这样的人,他的家教也不允许他做这样的人,一身清高与生俱来,到了穷乡僻壤,见了纯朴又热情的百姓,反而越发激起他的爱民之心。

他也不怕得罪权贵,毕竟,他自身便出自权贵之家,抬出谭正的名头,那太守面子上挂不住,答应禁止清远县的交通,对于相邻的几个县,也做好防范措施,并从城里派出好几个一流大夫来此诊治。

不知道是否防范得早,瘟疫并未蔓出清远县,清远县几万百姓还是无法避免地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只因,疫情无法医治,大夫以一种比常人更快的速度消亡着,整个清远县都被惶恐所笼罩。

为了逃命,有人开始想尽办法出城,再留在这里,无异于自寻死路!

清远县陷入了混乱之中,谭雅伦没有办法,唯有开城放人,但放的每一个都要经过严格审查。此病的潜伏期只有一两天,想要出城者,必须在知府衙门住满两日,确认没有感染,才能放出城去。

虽如此,那些急于逃命的人还是踩坏了知府衙门的门槛。

关于出城的人选,没有贫富之分,而是由知府衙门统一进行抽签,登记在册,这倒是让不少平民百姓安了心,却也让富人咬了牙,以至于在后面落井下石,宁可将粮食低价倒卖,也不愿救济贫民。

如此,几个月过去,放了千余人,相邻两个县陆续出现了几个感染者,因为消息发放得早,感染的特征都在榜文上写的一清二楚。那几个在邻县感染的人,一经发现,便隔离起来,倒也没再出现扩大的趋势。只是大家都认为这是清远县放出来的,一致反对清远县放人。至此,清远县彻底封闭了,里头的人不许出,外头的人只进不能出。

太守念及谭雅伦是太尉公子,派人捎了口信,只要谭雅伦没有感染,随时可以出来,也算卖谭太尉一个面子。至于这清远县,眼见事态日益严重,太守决定将百姓困死城中,也好过牵连周围州县。

谭雅伦自然不肯放任百姓枉死,便与太守僵持下来,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外头送来接济的物资越来越少。后来,更是只靠谭雅伦的好友——邻县的知县想办法弄来的,只是没了太守的支持,眼下也吃不消了。毕竟,贸易不通,哪有这么多粮食来养这几千人口。

太守并不想困死谭雅伦,他只是觉得,这官宦人家的子弟,到底不比平民百姓,吃够了苦,自然会出来的。到时候,谭太尉感谢他都来不及呢!

听到这里,常笑十分感慨,仕途艰辛,就在于一潭浑水里独守那一点清渠,难,难,难!

谭雅伦自己就住在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