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篡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阚棱,带我去探望一下令堂。”

“啊?”

阚棱诧异看了一下郑言庆,不明白言庆为何要屈尊前来,探望他那瞽目老娘。不过,言庆既然来了,阚棱断然不可能把他赶走。且不说他欠了人家的银钱,从礼数上,也说不过去。

于是,阚棱领着郑言庆走进了斗室之中。

那刺鼻的气味,却未使得郑言庆流露半点不虞之色。

他快步走到老夫人的跟前,自我介绍了一番,“老夫人,我是朝廷云骑尉,荥阳安远堂郑言庆。昨日与令郎在城中相遇,一见如故……令郎武艺高强,故而郑某心中甚喜爱之。今日前来,一是想要拜访老夫人,使老夫人莫要为他担心;二则是想要为老夫人诊脉,探视病情。”

言庆在峨嵋山两年,虽说只是给孙思邈打杂,可耳闻目染之下,却也通晓不少的医理。他既然决意要招揽阚棱,当然不可能只打发一百贯铜钱就可以。倒不是说阚棱会不会反悔,他需要的时,阚棱全心全意的臣服,而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百贯可以买他的命,却买不来他的心。

郑言庆不需要阚棱的命,他需要的是,阚棱的臣服。

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搜集猛将兄的嗜好。即便郑言庆前世经历丰富,见多识广,也无法免俗。

他不记得,史书中有没有阚棱这么一个人物。

但如果能收服此人的话,对他而言,无疑是一大臂助。

所以,郑言庆连夜召见了掖县医馆的医生,并详细的询问了,阚棱母亲的病情。

加之他粗懂医理,略知皮毛,见到老夫人的时候,对她的病情,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上的了解。

一开始,阚棱还不是很相信,郑言庆真的懂医术。

可是当言庆说出来的那些话语,和医馆的医生几乎一模一样的时候,阚棱的眼中,顿时流露出一抹希翼之色。

“郑……公子,敢问我娘的病情,可有希望?”

他实在不晓得,该如何称呼郑言庆。言庆只是一个旅帅,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称呼将军、都尉,显然都不太合适。但若让阚棱唤言庆为‘主公’,他心里面,又未必真的情愿。

我只是卖命给你而已……

可主公这个称呼,则代表着无条件的臣服。

郑言庆笑了笑,“老夫人的病情,说好治也好治,说难治,也真难治。只需每十日服用一支野灵芝,同时加以适当的调养即可;说难治,这治疗的花销恐怕很大,非寻常人可承受。”

和医馆里的坐堂,说的一模一样。

阚棱不由得低下头。

他何尝不知道,要好好调养,用野灵芝为药引?

可问题是,他能撑住这样的花费吗?一支野灵芝,至少要十贯铜钱。十天一支,一个月下来,可就是三十贯。一百贯……也不过三四个月就折腾干净。这还不说其他的花销……即便是阚棱节衣缩食,拼命的赚钱,能维持住这野灵芝的供应就已困难,况乎适当调养?

郑言庆没有理睬阚棱,而是握住了老夫人粗糙,略有些泥污的手。

“老夫人,我有一个建议。

这掖县虽然安稳,没什么响马盗贼,可终究地处偏远,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都有些不足。

阚棱既然要跟着我,老夫人若不能得以安稳,只怕他也不会心安。

所以郑某有一个想法,我命人送老夫人去巩县休养。那边即有人方便照顾,而且距离荥阳洛阳也都不算远,寻医馆也好,买药草也罢,都很容易。老夫人能颐养天年,阚棱也能安心做事。”

阚棱闻听,顿时生出希翼。

他向老夫人看去,而老夫人也在沉思。

老夫人也许不识字,不懂诗词歌赋,更不要说读书。可几十年累积下来的生活经验,焉能体会不出,郑言庆的心意?

这个小娃儿,想招揽阿棱!

不过,这似乎并非一件坏事……

这些年,阿棱为了照顾自己,也算是吃尽苦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低声下气的四处求医。老夫人嘴上不说,但是对阚棱遭遇的那些苦楚,她又怎可能不了解?

现在,有一个机会,能让阿棱转运。

这位郑公子虽然有做作之嫌,可毕竟是大户人家,名声在外,将来的前程,不可估量。阿棱若跟着他,说不得能做得一番事业。自己呢,也能有人照看,对阿棱而言,更免去许多麻烦。

这可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情!

老夫人说:“郑公子美意,老妇焉敢拒绝?

我家阿棱日后就拜托郑公子多照顾……阿棱啊,你要好好跟随郑公子,莫要辜负了他这番心意。”

阚棱说:“娘只管放心,孩儿一定好好做事。”

“阚棱,我已嘱托黄文清县令,请他抽调出一些人手,护送老夫人前往巩县。

车马已经备好,随时可以启程。你与老夫人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我军务繁忙,就先回营中。”

第二六章 春江花月夜

正午方至,阚棱护送车仗出掖县三里,目送母亲随车仗离去,这才赶赴港口军营向言庆报到。

郑言庆委任其为右扈从,意为亲随。

由于如今是在军营中,言庆身为旅帅,也只是一个基层军官。按道理说,他没有达到配备扈从的地位。但他又是隋炀帝杨广亲封的云骑尉,按照爵位而言,他配备扈从也属于正当。

言庆出身安远堂,所以就沿用了安远堂的常用名号:猛虎。

雄大海为猛虎左扈从,阚棱为右扈从。

再算上沈光这个跟随言庆最久的‘虎长’,昔日安远堂祖先,大将军郑伟组建的猛虎扈从,已初具雏形。这三个人,等同于是言庆的私兵。他们的俸禄并非源自朝廷,而是由郑言庆所支付。并且在宗团的名单里,不会显示他们的名字。若言庆功劳越大,他们地位越高。

这也是自南北朝以来,世家最常用的一种手段。

郑言庆一方面在掖县港口,一方面看护和接收从各地运送而来的辎重,另一方面,则加紧了对宗团的操练。他把周法尚调拨给他的二百官兵,与谢家三百宗团合并一处,日夜操演。

谢科自幼熟读兵法,相比之下,言庆就显得有些不足。

他不是一个精于治兵,善于调兵遣将的人。即便是苦读多年兵书,最多也就是能纸上谈兵。

所以,郑言庆非常自觉的把自己的位置放低。

这支五百人组成的护军,就以谢科谢映登为主将。言庆依旧充当军中司马的角色,协助谢科出谋划策,同时整治军纪。用郑言庆自己的话来讲:专业的事情,还是应该交由专业的人做。

闲暇时,他就带着沈光三人,与掖县令黄文清,亦或者当地的名士游走周边。

掖县,也就是后世的山东省莱州。

这里的风景名胜不少,但在隋唐时期,最有名的莫过于掖县南边的云峰山。这云峰山,又名文峰山,不过更通俗一点的,则是根据它的山势形状,而名笔架山。山中岩石嶙峋,峰高、谷幽、林茂、景色如画。

正值初春,苍松滴翠,百花吐艳。

这笔架山的春桃,是三时绝景之一。言庆随着黄文清等人,畅游山中,倒也算是逍遥自在。

不过,山中最有名的一处景致,也是黄文清着重介绍的一处景致,就是郑道昭石碑。

这郑道昭是荥阳郑氏族人,曾在北魏年间楚人光州刺史,有‘北方之圣手’的名号。他在云峰山中,留下题刻十七处,均位于摩崖之上。在后世,郑道昭的名气或许比不得那些著名的书法家。然则他的碑刻文字,却广为流传。其中尤以日本书道学者,对郑道昭的碑刻视若珍宝。

黄文清觉得,郑言庆既然是郑家子弟,虽说并非与郑道昭属于同一宗房,但却同为书法大家,肯定会对山中题刻产生兴趣。事实上,言庆也的确是对郑道昭的题刻生出浓厚的兴趣。

后来干脆居于山中,整整十日,临摹碑帖,过的好不快活。

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黄文清购买来的粮食,陆陆续续抵达掖县。先前向言庆借出的六百石军粮,也按期归还。粮食有了,再加上春耕开始,流民的数量,也没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郑言庆见军粮辎重调集完备,而麾下兵马也日渐配合完善,于是通报沙卑城。

二月下旬,周法尚命郑言庆押送粮草,随海船前往沙卑城集结。

同时,隋军抵达辽水河畔,向高句丽发起了凶猛的攻击……

……

沙卑城,亦即后世的辽宁省金县。

位于黄海和渤海之间,海岸线曲折,港湾相连,滩涂广阔。这里是水军进击高句丽都城平壤的中继站,五百艘海船囤积于港湾内,旌旗招展,彩旗飘扬,遮天蔽日。三万排镩手,三万弩手,亦即从江南抽调而来的万余水手和宗团,几近八万人,整装待发,随时等候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