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枕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显和韦后兴致勃勃,安乐公主趁着他们的兴头,笑嘻嘻地道:“父皇,母后,还有许多大臣不曾献技呢,可城上寒冷,站久了怕也难耐,不如接下来这拔河就从方才不曾歌舞赋诗过的大臣们选拔,让他们活动一下也好暖暖身子。”
    李显欣然道:“裹儿所言有理,众位卿家,不曾歌舞赋诗的,这便出列拔河吧。”
    本来以为逃过一劫的大臣们顿时苦下脸来,可是眼见皇帝兴致勃勃,却又不敢推脱。
    城下早就做了准备,一条近四十丈长的粗大绳索摆放在地上,中间立两杆大旗为界,那些大臣们你推我搡,不情不愿地推选出一批人来,磨磨蹭蹭地下了城头。
    这些人分作两队捡起绳索,李显在城头兴致盎然,亲自夺过鼓槌为他们擂鼓助威,城下这些老臣方才有资格侍立于天子身边,大多都是年岁大的,平均年龄都在六十岁以上,其中像宰相豆卢钦望和杨再思等人都要八十高龄了。
    且不说这个年代,官员大臣极重威仪,堂堂宰相撸袖子拔河供天子取乐,这与他们自己饮酒半酣,主动下场舞蹈的意义大有不同,就算是为了奉迎天子,如此高龄、又位至宰相的人,也是不应该下场的,
    可是李显一见韦后和安乐拍手叫好,生怕扫了她们的兴头,竟是并不阻拦,反而亲自擂鼓助兴。
    拔河源于春秋战国,古称“牵钩”,最初起源于楚国,到了唐朝时期已经和蹴鞠、相扑一样,成为一项极普遍的民间运动了,不过这一次的拔河当真非同小可,因为参赛者不是身强力壮的青壮男子,而是当朝文武大员。
    鼓声一响,双方便一声低喝,用力技起河来,别看他们不情不愿的,可是一旦真的动起手来,却也不免起了好胜之心,双方许多白发白须的老者,咬牙切齿,争的面红耳赤。
    双方拉锯般较量许久,其中一队渐渐占了上风,不由得士气大振,他们随着小太监喊出的号子突然用力一拉,只听“轰”然一声,胜方和败方就一齐摔倒在地上。
    败的一方摔了个狗吃屎,固然形像难看,胜的一方个个摔的仰面朝天,韦后和安乐在城头看见,只笑得肚子都疼了,许多宫娥太监也都成了掩嘴葫芦。
    李显扔下鼓槌,哈哈大笑,道:“来啊,胜者一方,每人赏彩缎五匹,败者一方……”
    他还没有说完,城下突然一阵喧哗,许多人都围拢过去,似乎出了什么事情,李显眉头一皱,扶着碟墙向下观望,片刻功夫,就有一个太监一阵风儿似地掠上了城头,正是一身功夫的杨思勖。
    杨思勖脸皮子发青,一上玄武门,便向李显急急禀道:“陛下,大事不好,杨相公一跤跌倒,不省人事。豆卢相公呛破了额头,血流如注。”
    “什么?”
    李显一听,两位年近八旬的老宰相因为拔河竟出了这样的事故,顿时也变了脸色。这两个人若是出了事,只怕他在史书上难逃一个荒唐皇帝的评语了。
    李显脸色难看地从御座上站起,急道:“快,快带朕去看看同,马上传太医。”
    李显随着杨思勖匆匆走下城去,韦后和安乐公主一见出了事情不由大为不悦,韦后颦起眉头道:“真是扫心,走吧,咱们回宫。”
    安乐道:“是,女儿陪娘亲说话。”安乐搀起韦后的手臂正要下城,突然发现一道挺拔的身影正自石阶一步步走下去,那背影有些寂寥,却似大雪下的青松,有种说不出的孤傲……
    P:诚求月票、推荐票!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灞上川
    杨帆实在无法忍受这种把股肱重臣当猴耍的场面了,对一些人为了阿谀奉迎皇帝,不惜自己扮小丑的行为更是无法忍受,所以他提前离开了。
    杨再思经过御医的抢救,总算悠悠醒来,马上被送回府去休养,豆卢钦望没有晕厥,只是一跤跌破了头,简单做了下包扎,也着人送回了府邸。
    这两个人一个八十岁,一个七十九,本来就是风中残烛的年纪,这一番拔河角力,又重重摔了一跤,被人狠狠地压了一下,有无更严重的后果,眼下却是无法预料了。
    这件意外并没有影响李显和韦后的心情,当天晚上,在安乐公主的提议下,皇帝、皇后又换上便服,继与臣同乐之后,打算与民同乐了。
    他们换上了便服,可这并不是想微服私访,仅仅是为了出行方便。宫中六尚二十四司所有宫娥太监,除了一些必要的留守人员,全部提着灯盏伴驾同游。
    数千上万名宫娥太监再加上换了便装的大量卫士,簇拥着帝后,这本身就是一支庞大无匹的队伍,再加上初次见此盛景的长安百姓们蜂拥而来,今年的上元夜显得格外热闹。
    但是天明时分,游行队伍返回皇宫时,宫里管事清点人数,骇然发现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宫娥秀女不见了。
    近年来朝廷政变频频,宫中一些正常管理也受到了影响。本来每隔三五年就要进行一次选秀,选些年轻的宫娥进来,年满二十五岁的宫女如果不能成为女官,没有担任重要职务的,则大多释还回京,可这几年却没有进行这种大规模的轮换。
    于是,趁着今夜提灯出宫,游行朱雀长街,而且夜黑人杂,无人看管的机会,竟然有数千名宫女逃之夭夭了。
    上元节三天是没有宵禁的,宫女们这么多年下来都有一定的积蓄,她们事先带在身上,一旦逃脱,大多连夜就出了长安城。
    这令李显既尴尬又羞愤,唯一让他感到安慰的是:太监一个也没走。韦后也是懊恼不已,可这种事张扬出去,又是皇家的一桩丑闻,这时节的户籍制度也不是那么严密,难道要大索天下,追缉逃亡宫女吗?
    再者说,能选进宫的女人身材长相就没有太差的,换个男人逃出去还不好讨生活,而女人不愁没人要啊,就算真查下去,只怕闹的天翻地覆也找不回几个人。
    无奈之下,李显和韦后只好忍了这口恶气,可是这么大规模的逃亡,消息还是不可避免地泄露了出去,杨帆听说此事后,不禁也是一声苦笑:荒涎、荒唐,莫过于此。
    上元佳节期间,婉儿主持宫中内务最是繁忙,始终不得清闲,所以直到上元节后,婉儿才得以告假休息。
    杨帆在上元期间陪伴妻妾儿女,一家人聚会出游、其乐无穷,如今自然要把功夫用来陪伴婉儿。
    灞上千里雪原,天气晴朗的时候,这里常有野免觅食,有时还有狐狸和狼,而这正是不怕寒冷,喜欢出游狩猎的人最开心的曰子。杨帆今曰也带了一队随从,与婉儿策马灞上、射猎散心。
    杨帆劲装结束,皮裘罩体,荷弓佩剑,雄壮颀长,英武之姿剽悍无比。婉儿则是与他完全不同的气质了,虽然她也穿着一身男装,却是秀媚无双。
    一袭蜀锦圆领窄袖短袍,纤腰紧束革带,足蹬鹿皮小靴,外罩灰鼠披风,唇若涂朱,目秀神清,肌肤细腻,宛如桃花。如此俊俏,女人见了不免目眩神驰,好男风的见了怕更要心旌摇荡了。
    婉儿的骑术相当不错,箭术也是不俗,她策马轻驰,动作轻捷利落,披风飞起来时更显英姿飒爽。猛然间,婉儿扣箭认弦,遥遥一箭,每每便有所斩获,如今在她马股上,已经搭了一串肥兔子。
    婉儿又是一箭射去,一只灰兔被射中,在地上打了个滚便寂然不动了,侍卫急急策马驰去捡取,婉儿回眸对杨帆笑道:“呵呵,今曰出游,斩获不小。”
    杨帆笑道:“看你玩的这么开心,可不要冻着了。”说着探身过去,帮她把有些松散了的狐尾围脖系紧了些。婉儿向他甜甜一笑,很是享受郎君的温存体贴。
    杨帆为她系好狐尾,笑道:“婉儿乃当世才女,可你还不曾当着我的面吟过一首诗,此时灞上情景,气象万千,上官姑娘可想一抒胸臆么?”
    “郎君有命,妾妇自当遵从!”上官婉儿笑答了一句,轻摇马鞭,沉吟片刻,便漫声吟道:“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杨帆击掌赞道:“好!好一句‘遥看电跃龙如马,回瞩霜原玉作田’,婉儿虽是女子,可这诗波澜壮阔,气象不凡,大有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啊。”
    婉儿正想急转直下,从灞上盛景转到二人之间的郎情妾意上去,被杨帆这一赞打断了思路,不禁嗔怪地道:“瞧你,人家刚想把你我融入诗中,被你这一打岔,却一时没了灵感。”
    杨帆轻咳一声,低笑道:“这有何难,等游猎回去,香闺中温暖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