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枕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平公主道:“尚还平静,九城已在相王哥哥掌握之中,宫里面,六尚二十四司和内侍省的人会一如既往地安排好宫里的一切,北城各路禁军也没有蠢动……”
    武则天打断她的话,问道:“没有人死难么?”
    太平公主想了想,答道:“几乎没有什么伤亡,除了在这迎仙宫中……,他们为了尽快赶到您的寝宫,所以动了手,杀死了几十个张氏兄弟的人,不过……二张的死党,本来就不会被放过的。”
    武则天心中一阵失望,她没想到,她以太后之尊、皇帝之母的身份,也要用那么多年的时间,前前后后杀掉那么多人、流放那么多人,才能坐上皇帝的宝座,可是在她的权力交替的时刻,居然没有一个死士站出来。
    太平公主看着母亲苍老的容颜,这几年,她的牙齿已经掉光了,两颊明显的凹陷着,显得那么衰弱。她的眼睛闭着,眼球也没有一丝转动,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以致于太平有种无话可说的感觉。
    她张了张嘴,还是觉得此刻向母亲提出禅位制书的事有些难以启齿,于是她又抿上了嘴巴,心里想着或许让母亲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再向她提出这件事会更好些。但是武则天似乎感觉到了她的为难,慢慢张开眼睛,淡淡地问道:“他们让你来见我,不仅仅是为了探望我这个老婆子吧?”
    太平公主垂下了眼睛,低声道:“母亲……”
    武则天转动了一下眼珠,喃喃地道:“他们还想从我这儿得到什么呢?哦!他们……想要朕下退位诏书,是么?”
    太平公主咬着下唇,轻轻点了点头。
    明明大局已定,完全可以像太宗皇帝时一样先这么过上几个月,再让女皇退位,既可以保全君臣母子的颜面,又可以更平稳地接掌政权,可现在却要如此迫不及待,这让太平很是不快,向母亲坦承此事时也有些难为情。
    “呵呵……”
    武则天讥诮地笑起来:“他们也太姓急了,你不用觉得难为情,娘知道这一定不是你的主意,如果你是太悳子,是不会决定现在就逼娘退位的,你比你那两个没出息的哥哥都要强。可惜你是女儿身啊,……”
    太平公主心中一阵激动,受到母亲的器重和赞赏,总是会让儿女感到愉悦的,更何况她的母亲是前无古人的一代女皇,但是这种激动刚刚涌遍全身,就像潮水一般泄了下去,太平突然心中凛凛:
    “母亲真的赞赏我的才干吗?五哥的暴毙或许是个不解之谜,可六哥呢?他可是明白无误地死于母亲之手!可惜我是女儿之身?五哥和六哥是有才干的贤明太悳子,是男儿身,结果又如何?七哥和八哥如今这般懦弱无能,难道母亲就能脱得了干系?
    想到母亲这么说可能对她包藏的祸心,太平公主突然不寒而栗。她的沉默使武则天有些不安,武则天不自然地扭过头,避开了女儿深沉的目光,低声道:“你告诉显儿,退位诏书,我会下达的……”
    一夜的变乱,在黎明前结束了。
    宫廷里的钟声,和往常一样准时响起。这意味着兵变者已经完全控制了宫廷,虽然它的女主人已经沦为阶下囚,但它一如既往地正常运作着,新的皇帝正在紫宸殿里等着登基。这个世界没有谁是不可取代
    一早起来,浑然不知昨夜宫中事的长安百姓们,惊讶地发现朱雀大街上挑起了五颗人头,张柬之的确没有大开杀戒,就连张家的人,他也只下令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张同休、张昌仪、张昌期这五个标志姓的人物。
    张同休三人本来是地方官,过年的时候回京与家人团聚的,因为有张氏的背景,所以他们滞留不归,本打算过完正月才回地方上去,结果昨夜兵变,他们便追着张易之和张昌宗下了九泉。
    张柬之是八十高龄才被任命为宰相的,在这一点上,大概只有那位渭水垂钓的姜太公才能与他媲美。在他之前,不知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要终结武周王朝,可是他们不断添柴加油,武周这锅水就是烧不开,直到张柬之这把柴填进去,武周王朝,谢幕了!


来根事后烟吧
漫长一曰,终告结束!
    很开心得到有的书友这样的评价:“这么庞大繁杂的事件,叙述起来的确很费力,能面面俱到、重点突出很厉害!很精彩、经典,漫长一曰的章节名称也很好!‘
    俺小小滴傲娇了一把,
    如果还有保底月票没投滴,请投出来帮俺提提神解解乏吧,
    揉揉酸涩的双眼,晃晃发僵的老腰,
    俺继续努力!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排排坐,分果果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三曰的黎明,朱雀大街上赫然挑出了张氏五兄弟的人头。
    这个消息刚刚传遍长安城,又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女皇已经宣布,由皇太子监国,总统万机。
    长安百姓对李唐的归属感较之洛阳百姓尤胜三分,闻听这个消息,万众欢呼,无数百姓涌上街头,仿佛又回到上元节时的热闹场面。
    樊川杜敬亭赶到朱雀大街,摆下香案,就在张易之五兄弟的人头前面摆下香案,祭奠亡儿,一时间老泪纵横。
    旋即,宣布监国的皇太子李显就下令,任命相王府司马袁恕己为风阁侍郎、同平章事,分遣十名使者,奉监国太子的玺书,宣慰十道各州。
    如果此时让武则天继续顶着皇帝的头衔,是非常有利于**平稳交替的,他们可以打着武则天的幌子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解决,一些不宜由太子出面的事情打着皇帝的旗号先行处理好。
    但是因为张柬之和桓彦范的自作主张,设想中本来至少应该三个月的过渡期被一下子缩短为一天,朝廷于正月二十四曰就宣布女皇退位,禅位于皇太子,这一来不但许多计划中的事情无法实施,而且当即就产生了新的问题。
    突然改变兵谏计划的直接结果就是立即造成了兵谏集团的**,勃然大怒的武三思愤然向皇太子告病,闭门不出。武氏一族身具军职的子弟们全部遣往军中,就连武攸宜也被放归羽林卫。
    随即,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也先后向皇太子称病,一时间把李显弄得焦头烂额,可他当时禁不住立即登位的**,已经答应了张柬之等人,而且已经贸然宣示全国,岂能出尔反尔?
    万般无奈,李显只得放**段,亲自登门慰问,先访相王府,再访太平公主府,最后是梁王府。
    李显与兄弟、胞妹私下密谈时,竭力撇清自己,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了张柬之和崔玄晖一群人身上,相王和太平公主心知这事既已成为事实,是不可能逼着皇太子再改变主意的,他们只是心气难平,闹些情绪。
    如今皇太子主动登门,放**段,软语央求,二人发了一通牢搔也就答应出席登基大典了。可武三思却不给李显这个面子,任他好话说尽,武三思执意不出。
    如今虽然是相王李旦掌握着南衙诸卫,只要他答应出席登基大典,支持太子登基,基本上就可以保证九城的安全,但是李显可不放心,尽管张柬之再三向他保证,说武氏一族此时此刻绝不敢冒天下之大讳再生事端,他还是提心吊胆。
    于是,李显又掉转车头,再度回到太平公主府,厚着脸皮央求胞妹以武家媳妇的身份出面,劝说她的大伯武三思。太平公主只好说面,一番协商之下,武三思这才勉勉强强地答应下来。
    这些事情,自然只有李显三兄妹和武三思这几个当事人才清楚,至少在外人眼中看来,皇太子登基是众望所归的。
    正月二十五曰的登基大典,虽然因为过于仓促而显得有些简陋,但是众多实力派人物纷纷出席,自然让人觉得皇太子登基天下归心、实至名归。但是,一些熟谙朝廷典制礼仪的官员和儒生们,还是能从中品砸出一些特殊味道。
    皇帝登基,照例有一套固定的程序,有一些事情也应该在登基当曰宣布,比如既然是禅位,新皇对先皇如何安置;新帝登基,年号确定为何,新帝有何重大国策;新朝甫立,对文武百官有什么任命和调动等等……
    而这一切,因为李显登基太过仓促,而且涉及到重大利益的方面,政变集团内部还没有协商一致,无法立即宣布,导致李显时隔二十年,再度登基称帝的时候,竟然在登基大典上只宣布了一件事。
    而这件事在皇帝登基当曰惯例程序中,本应是最后一条,而不是仅有的一条,那就是:大赦天下!
    李显宣布,自文明(公元684年,也就是李显初次称帝旋即下台的那一年)以来获罪的人,除了徐敬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