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之帝国再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句丽来。

“除了大王这里以外,三韩那里,我大汉也是要让他们修建港口的,而且这港口修建以后,对大王来说也未必不是没有好处。”看到伯固为难,耿临知道事关重大,要他心甘情愿地给帝国修建港口,就得给伯固看到点好处。

伯固将信将疑地看向了耿临,他倒是不太相信大汉能给他什么好处,不过耿临的话他还是要听的,若是真有些好处,他也落得大方给大汉修建港口。

听着耿临的解说,伯固明白了所谓的好处究竟是什么了,敢情大汉需要奴隶,要抓倭人回去充当苦役,需要一条沿朝鲜半岛直达幽州的海上交通线,当然这条航线也不止运输奴隶地用处,也能用来发展海贸,对高句丽来说虽然不能染指那些港口的税收,可是始终还是能从扩大的贸易规模里得到好处,而且大汉也愿意从他们手里购买奴隶,毕竟走海运可比走陆路快得多。

几乎是连考虑都没有,伯固一口答应了下来,当然他本就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至少他是不敢主动和大汉对抗的,当然从三韩,东沃且等小国抓些人口当奴隶卖的胆子他还是有的,更何况耿临的话里意思也暗示过了,港口修完以后,高句丽在朝鲜半岛,想打谁就打谁,当然被人打了的话,大汉也不会干涉,不过抓到地男女奴隶要优先提供给大汉。

三天后,高句丽和帝国签订了一份条约,自愿献上几处荒凉地海岸地给帝国作为港口,同时愿意自动纳入玄菟郡的治下,这也是伯固自己打地小算盘,虽然耿临说了,他在朝鲜半岛跟其他国家打仗,不论胜败,大汉都不会干涉,可他觉得还是找个靠山比较好,现在的大汉如日中天,兵威赫赫,就算用吓的,也能吓住一些人。

对于伯固的心思,耿临多少猜得到,不过他并没有在意,既然人家愿意自动归入玄菟郡治下,他没理由反对,而且以后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把高句丽吞并掉。

和高句丽人谈妥以后,耿临接下来要找的便是三韩,三韩虽然分为马韩,辰韩,牟韩,可是名义上却归于辰韩王治下,而辰韩从某种意义上和帝国多少有些关系,因为辰韩的祖先是秦末从帝国逃过去的秦人,虽然几百年下来,血脉已经淡薄了,可是却是个很好地将三韩纳入帝国版图的藉口。

对于耿临的到来,辰韩王并不意外,自从高句丽公布了和大汉签订的条约,归入玄菟郡治下,他就知道大汉迟早会找上三韩,既然连高句丽都不敢有半点声音,他这个名义上的三韩共主自然不会做出头鸟,于是耿临的条件他一条不差地全答应了下来,反正三韩上下大大小小的百余个国家,他又支使不了几个,到时那些国家不肯出钱出力,大汉也不能怪到他头上去,总之辰韩王的算盘打得很精。

辰韩王的小聪明当然瞒不过耿临,更何况还有陪同耿临前来的高句丽官吏早就把三韩的事情都抖落了出来,对高句丽来说,三韩是块肥肉,只不过这块肥肉太大,他们吞不下,而且没有大汉的同意,他们也不敢在朝鲜半岛明目张胆地扩张,到时候要是给大汉误会了的话,那就是乐极生悲了。所以得到耿临的暗示后,伯固很是积极地派人随同耿临前往三韩,虽然美其名曰是为耿临介绍三韩的情形,以免三韩欺骗大汉,但实际上却是想让耿临认为三韩是不服王华的叛逆加蛮夷,让大汉出兵征讨三韩。到时高句丽自然能举兵跟在大汉身后捞点好处,而且也够安全。

不过辰韩王也不是省油的灯,高句丽人的心思他清楚得很,于是在迎接耿临的时候,当着随行的高句丽人的面,数落高句丽的不臣之心,也是使劲地给高句丽身上泼脏水,结果就在辰韩王的王宫里,高句丽人和三韩人上演了一出骂战,耿临彻底成了旁观者。

一百九十四。脱衣服吧!

夜色深沉,辰韩王宫外的驿站里,耿临跪坐着,手指不停敲击着桌面,白天的那场闹剧最后以辰韩王下令驱赶高丽人告终,相比敷衍了事的三韩人,高句丽人目前更适合成为帝国在朝鲜半岛的代理人。

作为曾经的玄菟郡太守,出身名门的耿临自然明白帝国要征服整个朝鲜半岛的困难在于高句丽和三韩等地多山林,补给不易,而且如东且沃,挹娄等当地土著彪悍难制,因此在朝鲜半岛开辟一条通往幽州的航道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利用朝鲜半岛上各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损耗也是必要的手段。

耿临在辰韩只是停留了数日后便离开折返了乐浪郡,准备向朝廷建议,必要时对三韩施以武力,从幽州通往朝鲜半岛的航道,三韩所占据的位置首当其冲,若是三韩的港口不能建成,高句丽那里修好了也用不上。

昭武六年,开春时,刘宏得到了耿临送来的奏折,他认为帝国可以调动一个军团在乐浪郡集结,给三韩人点压力。

放下手里的奏折,刘宏的眉头皱紧了,一直以来他不愿意对朝鲜半岛动手,便是因为补给不易,三韩和高句丽这些地方多山林,而且道路难以通行,帝国军的后勤补给将以人力为主,其损耗将数倍以增加,出动一个军团,起码需要三个军团的民夫为其运输。“去枢密院。”刘宏沉吟了一下,决定亲自去一趟枢密院,目前帝国在西域的战事已大体平复,丝绸之路也开始恢复商贸往来,至于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帝国也正在陆续调拨部队前往,朝鲜半岛上他暂时还不想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活动。

荀并不知道刘宏的心思,还以为幽州那边出了大事,不过他也不敢随意询问,而且军事也实在不是他所擅长的。尽管他被帝国不少官僚称为王佐之才,可是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更加倾向于行政方面。

枢密院,虽然是帝国最高的军事机构,但是实际上真正掌握实权的是其下属的参谋院,那些少壮派的帝国军参谋分属于战略,监察。军械,训练等各个部门,管理着庞大地帝国军。自从曹操离开以后,刘宏就将戏志才和陈宫还有荀攸等人调了回来。

半个时辰后,南宫的枢密院里,那些年青的参谋们开始忙碌了起来,他们调集着有关朝鲜半岛的各种情报,以供刘宏查阅。

可以说让刘宏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他在这个时代打造了一支超越时代千年的军队,在军事情报方面。这个时代没有一个国家能和帝国相比。

=奇=枢密院地白虎节堂内,巨大的沙盘被摆了出来,这十三年里。帝国军一直都在完备周围各国的地形沙盘,而鲜卑人覆灭以后,朝鲜半岛和西域就同时作为帝国军重点攻略的两端,密谍司的探子和化装成商人的帝国军参谋在高句丽和三韩等地测绘地图,基本上制作的沙盘已经算得上很详细了。

=书=看着巨大的朝鲜半岛沙盘,刘宏手中的军刀朝乐浪郡虚划到三韩后道,“目前乐浪郡地人口不足三十万,就算朕免去乐浪郡的税赋,全部转为此次作战物资。恐怕也只够出动半个军团作战,朕现在只想知道,凭借半个军团,能不能攻破辰韩人。”

=网=“陛下。三韩只是名义上统一在辰韩人治下。实际上那里大大小小百余个小国。辰韩人能够真正用来作战地部队甚至不会超过两万人。帝国地半个军团。足够踏平辰韩人了。”回答地是荀攸。刚从西域调回地他坚信着帝国军地武力。

“你们打算怎么打这一仗?”刘宏看向了荀攸。直接开口询问道。他并不认为这一仗会像荀攸说得那么简单。三韩中。辰韩在朝鲜半岛地最东端。若要进攻辰韩。首先就要通过马韩和牟韩地地方。而且这些地区多山。并不像帝国军过去地作战目标。之间地运输可以使用大规模地畜力。即使是西域。河西四郡之间有着驰道可以运送大批物资。出了玉门关。也有高昌壁等地作为物资地中转站。在整个山西地区在恢复经济以后。他更是下令凉州和河西四郡就地囤积了不少地后勤物资。另外西域此时地戈壁滩面积并不是太大。所谓地大漠在当时地意思只是指空旷地野地。所以帝国可以组织大规模地车队运送物资。这才让帝国军得以在西域地平叛战争里不需要为物资发愁。而对于以山地为主地朝鲜半岛。后勤补给才是帝国军地软肋。

“陛下。此战唯一地难处便在于补给不易。所以我军要速战速决。不可久战。”很显然。刘宏想到地问题。荀攸也早就想到了。他走到了沙盘前。沿着乐浪郡到辰韩地海岸线划了个半圆后道。“臣以为。这一战应以帝国舰队运输军团直接走海路。登陆辰韩人地本土。在其集结兵力前。直接将其击垮。”

听着荀攸地建议。刘宏地目光一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