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宇宙密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告文殊师利,六道四生,唯人最贵,唯人最灵。佛从人中修成,业从人中造就。人能修福,决生天上;人能造恶,必堕地狱;有德为神,有道成圣。入五总路头,福罪不由近定,临命终时,随业受报。人道不修,余道不及,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佛菩萨对十种众生及六道众生,以大悲心灭其罪业,示法说法,度他们超脱轮回六道,不生不死入于清净无为之乡。佛虽然如此灭度无限量、无计数、无边际的一切众生,但是实在没有众生得佛灭度。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众生与菩萨,同具此菩提心(本觉本有),现在灭其妄念心而度归清净(不觉本无),原来就是还其所本有。自性自度,非如来所度之,方能使别有所得。世尊又曰:“须菩提!若他们有得我灭度的念头,即执著我人众寿者四相,还是自性中的众生,尚未灭度无余,自然不是菩萨。这个道理,就是未悟的菩萨还是众生,已悟的菩萨方是菩萨,实在自性自度,如来我,并无功于他们,但他们也不可有得如来我灭度的念头。若存念头,即执著四相,就不是菩萨。”

    妙行无住分第四:【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此段为:佛曰:“须菩提!菩萨于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应该不著相布施。不著相布施,就是要六根清净,离开色、声、香、味、触、法(意、心)的尘相布施(施者忘施,受者忘受,并要忘所施之物。似此施空、受空、物空,谓三轮体空)。佛又曰:“须菩提!菩提应该不住相布施。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著相布施,是局于有相,实在众生之相,等一微尘,纵能获福,并不久远。若不着相,三轮体空布施,则无相可住。似这样无住相的福,其福德不可思量,乃世人常说的功德也!与清净自性相应故。”佛又曰:“须菩提!你说东方那个样子无边际的虚空,可以用心思度量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思量。”佛又曰:“须菩提!你说南西北方,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合上下为九方的虚空那个样子无边际,可以用心思去度量否?”须菩提答曰:“世尊!不可思量。”佛又曰:“须菩提!菩萨应该照我善护念,善付嘱之教,如是降伏其心,如是常住其心,再不必另求住心也。”

    如理实见分第五:【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此段为: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修行的人,能见如来的形体否?”须菩提回答:“世尊!不能见如来的形体,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我师父世尊您所说的身相,非身相,是法相,所以不能见。”世尊又告须菩提曰:“不但此也,凡世间所有的相,皆是空虚不实的。若是识破了诸相皆是空虚的道理,就可以见如来的法相了。”

    正信希有分第六:【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此段为: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师父说不住相布施,又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个无相真空的妙理,有大乘根基的善人,自必信受奉行,却是有大多数的众生,听见这个说法,能生实信吗?”佛告须菩提曰:“你不要这样说,我说的法,即使深妙,又怎么会没有人全信呢?不但现前有之,至于将来,也是有的。就是到我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守戒律广修福田的人,对此经中一章一句,能信以为实,也能印证这种人善根深厚。这样的人不仅是一二三四五佛所种的善根,乃至从无量佛种得来的善根。若是有这个善根的人,闻此一章一句,心净不乱,深信不疑。须菩提!如来我,以佛慧眼,洞悉此种净信众生,善根纯熟,已悟得真空无相的道理,已离我人众寿四相,并且无法相(执著此经章句,实信其言说,落于有见,是法相),也无非法相(执著于沉空守寂,陷于无见,是非法相)。这个缘故,就是这种众生,若心有所取即着了我、人、众、寿者四相,若执著此经章句,也是著了四相,若心执偏空,就是固执人死后身心都归断灭、归于空无的一个错误的断见,也与著四相无异。所以要放下两头之见,不应执有、也不应执无,方可悟入性空,自然离法。正因这个妙理,所以如来我说此法也是不得已,是因为要汝等离相见性,超越彼岸,不能不假此法门使汝等渡脱生死的苦海。倘是汝等见了自己的本性、证了涅槃之乐的时候,我法就可舍去无用矣。这个比喻,就好比编竹为筏,渡人过河,到了彼岸,此筏就无用了。似此佛的正法,尚且要放下,何况不是佛法的世间文词、有相无实的五欲六尘的享受又有什么坚执而不肯舍掉的呢?!”

    无得无说分第七:【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该段位: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如来果有所得正觉否?如来果有所说一定之法否?”须菩提曰:“如我解佛所说的意思,没有一定的法,名为菩提,也没有一定的法可说。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我师父如来所说的法,是无上菩提之法。可以心悟,不可以色相取;可以意会,不可以口说。我师父说的是非法(虽有而却无),非非法(虽无而却有),这个缘故,不但我师父如来,就是一切贤圣,皆用这个无为法自修。不过得道浅者(贤),或假言说章句而后自悟;得道深者(圣),就可以顿悟、顿修。其成功虽一,因根有利钝、悟有深浅的差别,所以成功乃有迟速不同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该段为:佛曰:“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设若有人以七宝充满大千世界来行布施,此人所得福德多不多?”须菩提答:“世尊!自然是很多。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这种福德是有相的布施,与我等自性中智慧的布施全无关系。究竟是无福德性,师父是就世间报施的福德而言,所以说多。”佛又说:“设若有人受持此般若经,或一卷半卷或一章半章,甚至四句偈,或为人演说经的意思,则他所得的福德比前说的大千七宝施的福德还要更多。”佛又曰:“须菩提!这缘故,是因为一切诸佛及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皆从此经出。故云般若是诸佛之母。”佛又曰:“须菩提!但是般若并非佛法。其意是本来就没有佛法,不过假名耳。故云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二百六十八章 金刚精义
 
    刘静已是听的如醉如痴了,他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但是没有任何的饥饿感,只是感到一种幸福和对世界的了悟之中,他听到那佛陀正在讲着:

    “一相无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