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令将这里作为登陆点,还树立起巨大指示牌标明登陆点。水下爆破组很快清理出通道。
六时三十分,登陆兵上陆,八时三十分,第一梯队先头团突破德军防线,向内陆发展,九时三十分,初步建立起团登陆场,十时,已上陆两个团的兵力,基本肃清德军在这一地区的守军第709师,加上空降部队已夺取了四条通路,保证了登陆部队迅速推进。
至日落时,第4师的三个团全部上陆,共上陆21328人,1742辆车,1695吨物资,建立了巩固的正面宽4千米,纵深9千米的师登陆场,先头部队已到达卡朗坦至圣梅尔的公路,并与空降兵会合。d日全天,第4师阵亡仅197人,为预计伤亡的10%,损失极小,是盟军五个滩头中最顺利,损失最小的。
……(未完待续。。)
ps: 鸣谢:
fluefox1 投了 1 票
风之缘分 投了 2 票
a1355008900 投了 1 票
海洋近卫军 投了 1 票
为你望风的鱼 投了 1 票
第488章 登陆开始(下)
奥马哈海滩同犹他海滩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是五个登陆滩头中损失最惨重的,有“血腥的奥马哈”之称。正因为如此,1994年纪念诺曼底登陆五十周年的会址就设在奥马哈海滩上。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拍摄的经典战争影片《拯救大兵雷恩》的片头那二十多分钟令人震撼的战争场面,反映的正是奥马哈滩头上所发生的惨烈战斗。
奥马哈位于犹他海滩的东面,科汤坦半岛南端维尔河口到贝辛港之间长6。4千米的海滩,海岸是三十多米高的悬崖陡坡,有四个被海水冲刷出的深谷,成为通向内陆的天然出口,海滩上高低潮之间的落差约为270米,海滩是硬质沙地,上面筑有高耸的鹅卵石堤岸,后面是沙丘,草地,树林,唯一通向内陆的道路沿途有三个小村子,村舍都是用厚石砌成,四周是一片田野,田间土埂上长满了小树,这就是诺曼底地区特有的树篱地形,易守难攻。
德军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地形构筑防御工事,在低潮线到**线之间设置了三道障碍物,还混杂有大量水雷,在卵石堤岸上筑有混凝土堡垒,在堡垒前有蛇腹形铁丝网和地雷,四个出口都用地雷和钢筋水泥障碍物封死。海岸上有16个坚固支撑点,配有机枪和反坦克炮,悬崖上还构筑暗堡,内有威力极强的88mm火炮,炮火杀伤范围可以覆盖整个海滩,在霍克角悬崖上还有6门155mm海岸炮。对海上军舰的活动构成极大威胁。
盟军之所以选择这里登陆,是因为从维尔河口到阿罗门奇之间正处在美军犹他海滩和英军海滩当中,位置非常重要,而这段32千米长的海岸只有这一段还勉强可以登陆,其余地段都是悬崖绝壁根本无法登陆。此外盟军认为这里的守军是第716海防师的一个团,既无装甲部队,又无机动车辆,士兵又多是后备役,战斗力很差。
实际上,李默为加强诺曼底地区的防御力量。从圣洛调来精锐的野战部队第352步兵师。该师的一个主力团就部署在奥马哈,而盟军情报机关直到登陆部队出发后,才查明第352师的去向,为时已晚。
在奥马哈登陆的是美军第5军第1师和第29师的各一个团。由霍尔海军少将指挥的o编队负责运送。6月6日三时到达换乘区。当时海面上风力五级。浪高12米。有10艘登陆艇因风浪太大而翻沉,艇上所载300名士兵就在海面上挣扎。没有翻沉的登陆艇上的士兵绝大多数人都晕了船,再加上海水打进艇内。士兵们又冷又湿,当到达海滩时,士兵们已经精疲力尽。
更糟糕的是盟军在登陆前的火力准备中,最初为达成战术上的突然性,在预先航空火力准备时没有对这一地区进行轰炸。6月6日五时五十分,由2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组成的舰炮火力支援舰队实施四十分钟的舰炮火力准备,可由于害怕霍克角德军岸炮射击,军舰只是在远距离上进行射击,准确率很低。
六时由480架b—26轰炸机对德军防御阵地进行直接航空火力准备,投弹达1285吨,但当时云层又低又厚,飞行员怕误伤己方部队,故意延迟30秒投弹,结果1285吨炸弹都落在5千米外。所以德军的防御工事和火力点大都完好无损,当盟军的火力准备刚一结束,德军的炮火就开始射击了。
计划伴随登陆兵上陆提供及时火力支援的水陆坦克,在西段的32辆中有27辆在下水后的几分钟里就因风浪太大而沉没,余下的5辆中有2辆是驾驶员技术高超战胜风浪驶上海滩的,另3辆要归功于一位坦克登陆艇长的主动精神,他见第一辆坦克刚下水就在风浪中沉没,立即命令关上艇首门,将余下的3辆直接送上海滩。
在东段指挥员见风浪太大,水陆坦克无法下水,就命令将坦克直接送上海滩,但这样一来到达海滩的时间提前了,为了等待配合作战的装甲车辆,坦克登陆艇不得不在海岸附近徘徊等待,德军抓住机会猛烈炮击,击沉了2艘坦克登陆艇,直到六时四十五分,水陆坦克和装甲车辆才驶上海滩,可刚上海滩,就被德军炮火摧毁了好几辆。
接着第一波1500名士兵开始突击上陆,因为海中有一股向东的潮汐,以及岸上迷漫的硝烟,使得士兵难辨方向,队形也变得混乱。上陆时士兵们要先趟水涉过一米多深,50至90米宽的浅水区,再要通过180至270米宽毫无遮掩的海滩,才能接近到堤岸,而且这一切都在德军密集而猛烈的炮火下。
所以在最初的半小时里,这1500名士兵根本无法投入作战,只是在浅水中,海滩上为生存而苦苦挣扎。在第一批登陆的8个连中只有2个连登上预定海滩,但也被德军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
由工兵和海军潜水员组成的水下爆破组,伤亡惨重,装备丢失损坏严重,但仍克服困难冒着德军炮火开始清除障碍物,在东段开辟出两条通路,在西段开辟出四条通路,可惜在涨潮前来不及将通路标示出来,后续登陆艇一直找不到通路,拥塞在海滩上听任德军炮击。
第二波于七时到达海滩, 正逢涨潮,德军炮火非常准确猛烈,完全将登陆部队压制在狭窄的滩头。两小时里美军在西段没有一个人冲上海滩,在东段也仅仅占领9米宽的一段海滩。海面上挤满了登陆艇,秩序异常混乱,海滩勤务主任只好下令只许人员上陆,车辆物资一律暂时不上陆。
此时美军第1集团军司令布莱德利根据几份零星的通信和军舰了望哨的报告,知道登陆遇到极大困难,胜利几乎不可能了,他打算放弃在奥马哈的登陆,让美军第5军后续部队在犹他海滩或英军的滩头上陆。
然而就在这时,局势发生了转机,担任舰炮火力支援的美国海军见陆上的官兵死伤累累,岸上火力控制组和海军联络组都没有消息,意识到海滩上形式已极为严峻,17艘驱逐舰充分发挥主动精神不顾搁浅、触雷和遭炮击的危险,驶到距海滩仅730米处,进行近距火力支援。
……(未完待续。。)
第489章 血战诺曼底(上)
海滩上有150名别动队员艰难地爬上了霍克角,发现所谓的155mm海岸炮竟然是电线杆伪装的,消除了海岸炮的威胁,美军的驱逐舰大发神威,向海滩上德军火力点逐一开火,强大的火力打得德军毫无招架之力,只得黯然撤退。
然后驱逐舰又向每一个新发现的目标射击,并且只要见陆军用曳光弹射击,就把它当作是在指示目标,马上进行轰击。正是驱逐舰的积极援助,逐步压制住德军的火力,为海滩上的美军攻击创造了条件。在滩头上的美军指挥官也努力激励部下,如第29师副师长科塔准将在弹片横飞的海滩上大声说:
“留在海滩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已经死的人,另一种是即将要死的人。来啊!跟我冲!”第1师16团团长泰勒上校也鼓励士兵:“呆在这儿只有死,要死也要冲出海滩!”在他们的带领下,海滩上的美军尽管伤亡惨重,但毕竟是久经战阵的王牌之师,尤其是第1师,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就立下赫赫战功,在美军中有“大红一师”的美誉,组织残余部队前仆后继,连续爆破炸开封死的出口,终于冲过堤岸。布雷德利闻讯后,感慨地说:“幸亏第1师在那!”
中午时分,第二梯队三个团的生力军提前上陆,在舰炮和坦克支援下,一步一步扩大登陆场,接着在“喷火”式飞机的校射指引下,美军战列舰和巡洋舰上的重炮也加入对岸射击。更是炸得德军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