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国大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了仓促动员,但到底不是一线作战部队,编制、武装以及补给工作迟迟未能得到完善,尽管周将王屏藩做了最大努力,但要散驻四川各处的军队集结运动却不是短时间所能做到的,所以在战争开始后的第一旬,立功心切的王辅臣所部动作迅速,成功肃清了入川栈道,并且攻克了川北军事重镇广元,而偏师王吉贞所部也绕大巴山而过,攻克云阳,窥视重庆。

这时大汉西进兵团前部骑兵第七军已经接管西安城防,后续马英骑兵第五军、瑞克近卫步兵第一军正飞马赶来,而张勇所部大汉步兵第七、第十军亦和王辅臣所部主力汇合于广元,一路开拓、加固入川栈道,整备粮道驿站,同时飞马北京,催促粮秣补给。

因战事仓促,汉军方面根本没有做好后勤补充动员,在上一轮的军事行动中,汉军张勇、王辅臣所部近十万人全线运动,短时间之内几乎耗尽了帝国西北方面军的全部辎重屯积,在获得新的物资补充之前,大军根本无力对四川发动新一轮的大规模进攻。

对于林汉帝国近乎无耻的突然宣战,南周皇朝的反应令人大跌眼镜,这时整个南方皇朝已经划分为皇太孙派、皇太子派以及中立派三大块,几乎所有人对自己的前途不报希望,大周的旗帜到底能打多久已经成为江南地区的主流话题,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个注定短命的王朝在如此危难之际,居然涌现了一批忠心耿耿的有识之士,他们上下奔走左右呼号,强烈要求皇室争夺帝位的双方停止内战,重新整合政权,共抗北方强敌,公允的说,就南周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避免覆灭的唯一办法,不过可惜的是,这种言论几乎没有任何人理睬。

在汉军发动西南战争的这段时间内,南周内战正式拉开帷幕,皇太子和皇太孙的军队已经在湖南打了两场恶战,双方都是损失不小,现在正憋了一口气准备继续狠打,所以这个时候要谁退出帝位角逐显然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而且即算是某位皇室成员良心发现大彻大悟,那也容不得他自己放弃了,要知道跟随和拥戴他们的军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千上万人,若是贸然退出,无异于让自己这些忠心耿耿的部下集体自杀。

所以针对林汉帝国悍然无耻的入侵行动,内战双方不约而同的表示了沉默,一眼望上去,仿佛认可了“王屏藩叛乱自立,大汉义愤征讨”的说法,唯独只有坐镇江西的周将高大节发出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认为大汉趁火打劫于理不该,并且立即动员所部军队,准备介入四川的抗汉战争。

可惜的是,这个声音并没有掀出多大的浪花来,老实说高大节这个人确实品质不错很有义气,但实力却实在是小了点,江西这个时候并非是南周的疆土,全省各处到处盘踞着大大小小的军阀,而高大节所部总共也不到两万人,原本吴三桂交给的任务也只是警戒和防御,卫戍南周帝国的最外围国防防线。

尽管如此,毗邻驻防安徽边境的大汉步兵第四军孙思克部依然进行了全军动员,并且向北京方面发出了战争警告,不过这个警告显然没有得到总参谋部的重视,这个时候北京张灯结彩,全城人民兴高采烈地准备庆祝汉王世子林璁殿下的周岁生日。

经过一年的饲养培育,如今的汉王世子已经成功的从一团肉乎乎的东西转变为一位四肢结实、面目清晰的预备王爷,这个过程其实殊为不易,起码汉王府内上下数百个太监宫女老妈子就是持有此种看法,这一年实在是极其危险的一年,随着小殿下的一呼一吸,这几百位可敬的育儿员几乎每时每刻都把心肝吊在嗓子尖,如果追究起来,引发此类担忧的主要责任人是大汉首辅大臣李光地大人,当初小王子一落地,这位面目可憎、一连霉头相的老家伙就给大伙撂下了狠话:说是如果小王子有个三长两短,那么全体保育员一律陪葬。

从法理上推究,这个事情应该是属于汉王的家事,即使李光地大人身为政府最高首脑亦无权过问,实际上林风本人也不大可能发出这种非人道的命令,但是这时却没有任何人胆敢质疑李大人的命令,虽然这些太监宫女老嬷嬷私下里进行过无数次讨论,认为李相爷没胆子杀宫人,因为大伙虽然地位卑微,但终究是“天子近臣”,杀他们等于造反,但是——如果有个万一呢?虽然李相爷确实不算帅男,但若是一定要摘几百个人头,那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针对汉王嫡长子周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林汉帝国再次开了一个小小的先例,根据朝廷合议决定,小王爷周岁之后,将正式得授“汉王世子”称号,并仿东宫例,迁入别府,置别驾、从事、主薄、洗马官职,另成一套行政体系,为汉王不测之储。

这种做法在历史上是没有的,而且在“周礼”上也没有任何根据,按照中国历代王朝数千年来形成的默契和习惯,一般王爷世子是没必要开府的,等到老爸挂了直接顶替就是,而且就算是按照册立太子的程序,那至少也得等到皇子具备初步的学习能力之后,象这样满周岁就上马的,委实闻所未闻。然而大汉这时却有点等不及了,这个时候林璁在朝廷上下的人气实在是太高,虽然年仅周岁,然而身边的什么太傅、侍读、伴读、护卫等一大批属官早已满满当当,而且其中大多数都是正儿八经的“朝廷之栋梁、国家之柱石”,而且在去年一年实习之中,他们表现得忠心耿耿兢兢业业无可挑剔,尤其值得表扬的是马英将军之子马仞和张勇将军之子张仟,两位大人年仅六个月,就已经担负起保卫小王子的责任,每天由奶妈抱着按时去中南海报道,作为小王爷的随从,趴在隔壁的摇篮上一起吃奶睡觉,忠义盖世天日昭昭。

如此重要的活动自然轰动一时,声势几乎超过了前不久的西北战事,除了周边友好邻国之外,帝国上下自认有头有脸的人士纷纷携重礼前来拜贺,其中不少人物都是大有来头,但若是论起身份背景来,却以现任漕帮帮主牛千毓最为有趣。

《窃国大盗》

第七章燃烧的远征终请看

第八章华夏有鼎

第八章华夏有鼎

第一节

漕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特组织,若是按照历史地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以河工以及苦力搬运为主体的民间组织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成立最早的行业工会,有文字资料记载,这个组织大概在北宋就出现了雏形,最早是汴梁城外一批河工的互助组织,随后因为宋代发达的工商业体系而不断成长,最后终于形成一个组织严密、内部团结、秩序分明的庞然大物,它们势力庞大几乎无处不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就史家大事件记录,当年韩世忠大战金军、岳飞兵进洞庭湖甚至宋蒙之间的襄阳攻防战,背后都有这个工会活跃的身影。

然而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这种组织随着历代王朝的兴旺更替和沉浮起没,时而势力大张,时而销声匿迹,然而无可质疑的是,它们始终没有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更没有被彻底消灭,在政府管制严厉的时候,官员们找不到他们的身影,然而却可以清晰的感觉到,他们无所不在甚至无所不能。

后世的法律学家给这种庞大的非官方集团起了一个正规的学名:黑社会。

在中国历史背景下,类似于漕帮的地下组织层出不穷,或是依附于某种行业的工会,或是自行盘踞的独立武装,或是披着宗教外衣的教会集团,它们彼此影响,互相交融,各有特点,在几百数千年的进化中发展出了独特的内部文化。

仅就首领的称呼而言,漕帮内部的大首领称为“总舵主”——这个称呼来源于漕帮的专用黑话,因为该帮会成员的日常生产生活大多在船上进行,而众所周知的是,掌握一条船的前进方向的职责在于舵手,所以一般担任舵手职务的水手大多是威严而有资历、能为众人信服的公信人物,久而久之,在整个内河运输业之内,舵手就成了首领的象征,于是数百年演化下来,漕帮驻扎在各地的办事处负责人就被尊称为“舵主”,而掌握整个帮会最高权力的会长,就被冠以“总舵主”的尊称。

但其他行业帮会却不尽然如此,譬如白莲教组织,这个组织一贯以富蕴反抗精神而享誉全国,历史悠久势力庞大,因为屡屡受到政府打击的原因,内部组织极为紧密。在这个组织之中,其首领的称呼就是“香主”——这个称核来源于白莲教独特的宗教祭祀。白莲教虽然派系复杂,组织内神明繁复,北派多信无生老母,而南派则奉弥勒佛,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