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这些朝臣一脸灰败之色,拼命求饶的样子,赵煦一脸厌恶的道:“将这些败类拖下去,交与三司会审,立刻查封没收他们的家财。尔等不是贪财吗?那朕今天让尔等整个家族一贫如洗,看看到时尔等还如何酒池肉林。”
  拖走这些涉及江南贪腐案的朝官,不少改革派的官员就清楚。这些犯官都是保守派范纯仁一派的官员,现在他们出了事情。想来他们这些忠皇派的文官,应该能捞到几个好位置。只是在这种皇帝震怒的情形下,也没人敢把这种兴奋表露在脸上。
  ‘若非有人向朕奏报,在两淮地区出现大批私盐冒充官盐大肆获利,朕直到现在怕是还蒙在鼓里。面对国库入不敷出的情况,朕跟太皇太后等皇族成员,都缩食减食只为多挤出点钱,来贴补到处需要安抚的黎民百姓跟边疆众军。
  现在可到好,朕跟太皇太后每天粗茶淡饭,两浙路知州事刘光迁,竟然连睡觉的床榻都是用银砖垒积起来的。这真是朝廷的有功之臣,朕的好臣子啊!就因为这几个败类,收受了他的贿赂,在这里还替他糊弄朕,让朕觉得他在任上做的还尽职。
  可眼下摆在朕面前,却是一个江南官场几乎六成官员被盐商收买,将朝廷贩布的盐税法令形同虚设。大肆贩卖私盐,扰乱其它地方的盐市不说,还从中谋取大批不义之财。其心之坏、其罪之大,可谓欺君诛杀之罪!
  是不是觉得担心江南失控,尔等就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打算继续瞒着朕。是不是觉得朕年少好欺,那朕今天就要告诉尔等,敢伸手贪朝廷的钱,朕就要摘他的脑袋。’
  一番杀气腾腾的话说出来,被骂的大汗淋漓的朝臣们,呼拉跪倒一片请罪。这让赵煦第一次感受到君王的无上威力之余,却也清楚这些官员,会存在那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未尝不是担心上奏之后,惹出乱子来成为朝廷的替罪羔羊。
  正当赵煦显得义气风发之时,帘子后面的高太后,也不想这位孙子太过兴奋或愤怒。轻轻咳嗽一声,让其注意君王的形象,不要在这些臣子面前失仪。
  被这声咳嗽打断自我感觉良好状态的赵煦,这才收敛好激动的心情,重新坐回龙椅之上让这些请罪的大臣平身。
  而后开始按照之前跟高太后商量好的办法,宣读了一番早就准备好的圣旨,指派了新的两浙路知州,同时命令吏部选拔考核其它地方的官员,准备陆续增补到即将被清洗的江南官场。这也意味着,这份圣旨下达之后,又要有人喜有人忧了。
  可相比这些事情,在场的官员都想知道,到底是谁揭这个如同火药筒般的江南贪腐窝案盖子。难道对方就一点不担心,一个局势失控,让这个承担朝廷近半税赋的江南生乱吗?
  唯独身为皇叔的徐王赵颢,此刻才终于长长松了一口气。因为只有他清楚,此次负责调查江南贪腐案的钦差,正是那位原本应该待在属地,却跑到江南去揭火药筒的次子。现在看起来,想必这位次子,此次又替朝廷跟皇室立一大功了!


 第八十六章 新知州人选

  随着应天府的禁军指挥使呼延豹,带回了赵煦这位少年皇帝,期盼已久查处江南贪腐案的铁证。这个早朝让所有朝官都明白,这位少年皇帝发起怒来,同样会令他们双脚打颤心惊肉跳。那几个涉及此案的朝臣,就算不死也恐怕再无出头之日。
  更何况被查墨家产之后,他们的家族成员也将因此受到牵连。过惯了奢靡浪费的生活,突然一下变得一贫如洗,这种急转直下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过来的。但相比以往的抄家灭门,现如今这种崇文抑武的情况下,他们这些犯官都应为之庆幸。
  江南贪腐案盖子被掀开,并没这些大臣所担心的那样,引起江南各地的纷乱。要说真正引起混乱的,也只有江南官场那些涉及此案的官员。
  其中两浙路无疑是此次的重灾区,知州外加转运使通通被拿下,即将押送京师受审。其管辖之下的州府官员,同样也是波及甚广。一直由钦差大臣看着,总归不是个事,很快怒火消平了一些的赵煦,开始让朝臣商议,由谁去接任这个朝廷税赋丰厚的两浙路知州职务。
  清楚这个两浙路知州的份量,一点不比在朝廷当朝官差,虽说品级底一点。但毕竟是管理朝廷税赋最丰厚的地区,加上那又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那个朝官不希望有机会外放。去那里担任一方知州,真正成为一方诸侯般的角色呢?
  担惊受怕完的朝臣们,现在听到赵煦让他们推荐接替这看似烂摊子的两浙路知州官员。就算因此事元气大伤的范纯仁,也丝毫不客气的推荐了,他门下一位品级够资格,声誉也不错的文官担任此职务。
  但其它跟其对立一派的大臣,自然不会甘愿让其再抢到这个职位,同样推荐了本派的官员。为的就是,让这个空缺出来的知事州,能有本派的官员担任,加大他们在朝廷跟地方上的话语权。这种几乎拼抢的推荐,也令赵煦觉得烦躁不已。
  就在两方朝臣为一个份量极重的知事州而相互攻击时,赵煦看着平时很少说话的皇叔赵颢,突然道:“徐王,有关两浙知事州任命,你有何看法?”
  听到这位皇侄将矛头转向这里,徐王赵颢望着改革保守两派大臣的如炬目光,清楚支持谁都是个得罪人的事情。只是关于这个知事州的人选,他心里还真有一人。当然,这个人选从某种意义上,也是赵孝锡在给他的密信中稍稍提及过。
  ‘圣上,微臣以为此次江南贪腐案,究其原因还是这些官员私心太重。面对上官的贪婪压迫不敢直面谏言,导致今天整个江南官场,几乎半成官员涉及此案。微臣以为,江南税赋事关朝廷根基江山稳固,而两浙路知事州的职务,更显得尤其重要。
  依微臣看,若圣上舍得,微臣举荐左司谏刘大人担任此职。虽说品级上略有降低,但微臣觉得值此江南官场动荡之时,需指派一得利之大臣整肃官场。
  刘大人无论其品德还是为官操守,微臣觉得都足以胜任此职,若刘大人能担任此职,也有助此时江南官员心思浮动之时,起到安抚众心的作用。同时替圣上牧守一方,令江南税赋不再出现此次的乱事。同时也能彰显圣上,对江南的器重之意安抚江南百姓之心。’
  原本充当看客的刘安世,突然听到这位亲家王爷,把他给推到这风口浪尖之上。也不明白对方到底是何意思!尤其是看到范纯仁这位宰相,望着他的眼神中多了一丝询问,刘安世也实在不知做何解释。总不能现在告诉他,这两浙路知事州他可没想过吧!
  也许是因为避嫌的原因,刘安世这位以前更多靠向保守派一方的大臣,在与徐王府结成姻亲之后,已然变得低调了许多。不再象以前那样,每次上朝之时都显得咄咄逼人。这让原本对他没太多好感的赵煦,也觉得这位皇祖母的亲信,在他面前似乎老实了许多。
  现在突然听到赵煦推荐他担任两浙知州事,虽然品级略有相差,但赵煦突然觉得。相比这两派大臣窝里斗推出来的大臣,刘安世似乎还真的最适合。在如今这种情况下,出任这个两浙路知事州。至少赵颢有一句话说到他心里,那就是刘安世的官品还是靠谱的。
  若非看到刘安世也是一脸错愕神情,似乎根本没预料到这种事,加上其望向范纯仁的眼神中,也多有难言之意,赵煦还真会以为。这位皇叔什么时候,真的跟这位文官亲家走到了一起,才特意在这个时候唱双簧,想要拿下这个两浙税赋重地呢!
  想到这些赵煦道:“刘爱卿,对徐王之举荐,你怎么看?”
  面对这位皇帝的问询,刘安世其实在当日赵孝锡上门之时,明显提醒他收敛一点。不要以为靠上高太后,这位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就能无所顾虑的抨击赵煦的决议。因此,借着跟徐王府结亲的机会,他很适时的疏远保守派,成为类似于中立派的朝官。
  ‘回禀圣上,微臣才疏学浅恐难当此大任。若圣上觉得微臣能担此重任,那微臣一定尽心尽力,早日令江南恢复平定,为朝廷提供稳定税赋。’
  先推后迎,也是他们这些身为臣子的老套路。但对赵煦而言,此时的刘安世似乎是最佳的合适人选。因此他征询了身后垂帘听政高太后的意思之后,很快决定由刘安世担任两浙知事州,并兼职江南督查使,赐其直接具折上奏到圣前的权力。
  看着最大的肥肉被刘安世吞得,范纯仁觉得相比那些对立大臣推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