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任命宋人,军队的统领也一样。
  乔峰对于这些文武官员任命,从来就没表示过任何意见。上任之后,更多就是关注普通牧民的情况。监督大宋官员的同时,也震慑任何怀有二心之人。
  在宋辽之战结束不久,阿朱便抱着,已经会喊‘爹’的女儿,入住辽东都督府。而乔峰开始都不知道,直到阿朱入住都督府,外出回来的乔峰才知道。
  看着身为人母之后,更添贤妻良母气质的阿朱,这位一脸沧桑的大都督。也有种喜出望外的惊喜,唯有看到女儿怯生生的样子,他才觉得有些心酸。
  似乎有千言万语,却最终化为一句话道:“夫人,让你受苦了!”
  清楚这位别人眼中的大英雄,大宋契丹人心中的大都督,在自己面前却是个嘴笨之人。永远都是做的多,说的少!不过,能嫁给这样的人,阿朱觉得很幸福。
  没理会一脸激动的乔峰,阿朱却抱着女儿道:“念儿,你不是念着要爹吗?这位就是你爹爹,你怎么不叫呢?是不是太久没见,念儿都不记得爹爹长什么样了?”
  萧念慈,乔峰跟阿朱的第一个孩子。从小到大,一直都生活在密营之中。这次算是她们母女,走的最远的一次。可沿途,阿朱也享受到,如同公主般的护送待遇。
  望着女儿有些害怕,却有些好奇的眼神,有些手足无措的乔峰,努力挤出一丝笑脸。却没成想,把有些怕生的女儿给吓哭了,顿时又惹来阿朱一顿娇嗔。
  笑骂道:“你这样子,还是不笑的好。这胡子,多久没打理过了?我知道你忙,可再忙也要收拾一下脸面啊!都是大都督了,怎么还跟以前一个德性呢?赶紧刮胡子去!”
  挨了骂的乔峰,这才嘿嘿的笑道:“嗯,这就刮胡子去!”
  跟在其身边的护卫,看到这位不苟言笑的大都督,竟然还有这么一面,也觉得着实有些意外。不过,更令他们意外的,则是这位都督夫人,竟然能降服他们的大都督。
  难怪他们一直觉得,身边没个女人照料的大都督。从始至终,都不愿意让都督府,有一个女眷的出现。现在这位都督夫人来了,这都督府总算有点阴柔之气了。
  只是随着阿朱带来的武卫,将阿朱的身份透露出来。这些追随乔峰的护卫,才知道这个都督夫人,原来也大有来头,是大理公主出身。
  甚至她跟乔峰的结合,也是现在的大宋皇帝牵的线保的媒。听到这些事情,都督府的契丹护卫,才真正明白,乔峰为何如此忠心那位大宋皇帝!(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皇新气象

  当张亭光带领骑军班师回朝,赵孝锡亲率大宋文武百官,出城五里迎接。这待遇,对于军伍一生的张亭光而言,也是他毕生值得自豪的荣誉。
  想着当年差点被问罪下狱的往事,看着如今贵为皇帝的赵孝锡。这位统兵多年的骑兵统领,也忍不住热泪盈眶。若没这位皇帝,那有今日的他呢?
  在山呼的万岁声中,赵孝锡命人宣读了旨意,张亭光因开拓彊土有功,并正式赐封为定边侯。这意味着,他是自乔峰之后,第二个皇帝亲封的侯爷。
  有了这个爵位,张亭光便能在京城开府。只要他能一直享受君恩,那么他的家族,也将跟杨家一样,成为大宋一个新的武勋世家,这也算一步登天。
  跪领谢恩的张亭光,将大辽玉玺还有契丹战旗,一并交到赵孝锡手上之时。围观的百姓,也显得跟过年节一样兴奋。毕竟,这是大宋建国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大胜啊!
  将玉玺跟战旗,交给身边的太监保管,赵孝锡便道:“亭光,朕先前交待的事情,你可准备好了?如果准备好了,便让那些为国尽忠的将士,首先入城吧!”
  ‘末将领旨!’
  说着话,张亭光很快将,走到队伍中间的一群,需要士兵搀扶的伤残士兵。当着围观人群的面,让他们享受得见对颜,享受第一个入城的隆重待遇。
  望着这些激动的泪流满面的伤残士兵,赵孝锡显得异常认真的道:“众将士,对于你们的付出,朕跟大宋的百姓都会记着。此次首入城,也是你们应得的荣誉。
  朕早年便说过,不能让我们的为国贡献将士流血又流泪。朕在此郑重承诺。只要你们活着一天,朕便会交待专人,膳养你们一天。那怕你们回归故里,相应的抚恤一样不少。”
  尽管早就知道,他们此次负伤,不用跟以前的伤残老兵那样。最终落的无人管理的下场。可眼下听到赵孝锡亲口承诺这些,伤兵们自然感激涕零。
  随着赵孝锡做出的承诺,同样令百姓也看到,这位新皇上任之后。对于武事的提倡,似乎比历朝都要高调许多。这重文抑武的传统,到赵孝锡手里似乎被打破。
  谁都清楚,随着今天赵孝锡的话传出去,大宋的将士未来作战,必将勇往直前。好男不当兵的话。或许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尘埃中。
  如今改变军制的宋军,尽管人数精减了不少。可相应的待遇,跟相应的训练都提升了许多。一些贫寒百姓家的子弟,想出人头地,从军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伴随着赵孝锡亲自走路,带着这些伤残荣归的将士进城,那山呼的万岁之声便没断过。最近这段时间,大宋也因为大胜辽国的事情。可谓陷入一片欢腾的气氛之中。
  就算有所准备的西夏跟吐蕃,面对这场大宋举国欢腾的大胜。也觉得非常意外跟震惊。相比西夏显得长松一口气,觉得他们最终站对了队伍。
  吐蕃方面,则真心觉得雪上加霜。面对大理跟大宋边军,越发高涨的士气,他们的士气则越发的低迷。很多人都觉得,中原又出现一个诸番敬服的大唐王朝了。
  吞并了大辽的大宋。如今实力无疑最为强大。如果他们再有军事动作,目标在吐蕃国君臣看来,除了他们根本没有第二个。西夏同样心有忐忑,不知赵孝锡会如何对待他们。
  西夏能建国,更多也是占据了水美莫肥的河西平原。对于这块宝地。只怕大宋也不可能拱手让人。如果大宋来袭,他们又应该做何选择呢?
  总之,在赵孝锡大宴群臣跟有功将领,犒赏众军将士的时候。这些番邦诸国的皇帝,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迫。就连勉强保留下来的高丽,同样觉得胆战心惊。
  原本还觉得,欠的银子能拖便拖。现在看起来,想让大宋找不到吞并他们的借口,这笔赔偿银还是尽早偿还。可怎么尽早偿还呢?
  为了保证国统,高丽的皇帝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提高税赋。实在不行,就是找一些国内的肥羊,做出抄家灭族的事情,尽快筹备这笔银子还债。
  却不知道,这种事情正是赵孝锡希望看到的。假以时日,这个高丽王朝,不用大宋派兵都会自动灭亡。等高丽王朝覆灭,大宋再顺势平乱将其吞下。
  在很多人觉得,士气正旺的大宋,应该会再次兴兵。攻打前番拉拢大辽,意图抗拒大宋的吐蕃时。赵孝锡却下旨,撤回布置在吐蕃边境的部队。
  这样的举动,别说大宋的百姓看不明白,那怕吐蕃的百姓同样看不明白。可赵孝锡根本没想过,需要他们想明白,撤军更多也是出于国内建设考虑。
  此次征辽之战胜利,大宋自然民心凝聚,军心民心都高涨。可赵孝锡清楚,好战必亡的道理。眼下朝廷更多的,还是要整顿民生,恢复战区的破烂不堪的局面。
  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跟管理琼州还有琉球不同。存在于大宋的南北贫富差距,让赵孝锡同样清楚,北方之所以贫穷,更多也是饱受战乱与威胁。
  那怕大宋立都北方,除了皇城周边诸城,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其它边境地区的百姓,生活过的可谓苦不堪言。不治理一下,何谈明君二字呢?
  大辽灭了,那位未来金朝的开国皇帝被砍了。压抑在赵孝锡心头,那担心的亡国之祸,也算告一段落。现在他要做的,便是带领大宋走向富兴强盛。
  大批边军转变成屯边军,参与训练的同时,也开始建设边彊。针对这些边军将士驻守边关,赵孝锡同样给予大力的资金扶持,迁居关内百姓赴边开垦。
  与此同时,赵孝锡的民族融合政策,也开始在大宋管辖下的彊域中展开。在琉球跟琼州推广的汉语拼音,随着一批批书生,开始陆续开赴边境教书育人。
  为了让这些年青书生,甘愿远赴边陲传授大宋文化,赵孝锡特意制定。类似后世,支边教学的奖励措施。这种奖励,将体现在他们将来考取功名时。
  如果同样中到进士榜,参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