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虑到汀迈的县府,官员大多都老朽**不堪任用,赵孝锡也交待这位新上任的汀迈县令。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将县衙一应官员给配属齐全。
  下一步,他会交待工部,加快修路的步骤。有了这个大工程,相应新上任的县令,也能给汀迈百姓,留下一个好的名声。总之,在赵孝锡手下当官,一切看政绩还有民望。
  这些大多从大宋境内招揽到的新锐年青秀才,也是通过在新南城的实习,慢慢进入到琼州王府治下的吏部。不用通过科举,就能当上一府县令,他们自然非常珍惜。
  做为王府的嫡系官员,他们都清楚,只要琼州王的威望不断提升。他们的官职,也能不断的提升。一句话,想进步,就看他们未来在官场当官的表现。
  赵孝锡离开汀迈的时候,全城官员百姓都出城相送。甚至连被赵孝锡,整的一点脾气全无的陈延宗,也带着几位幸存的家族成员,到城外送行。
  这次陈家可谓元气大伤,一些触犯律法的家族成员,被斩的被斩,被关押的被关押。他们通过扼索,得到的大量土地,也被一一宣判退还。
  总之,陈家的威望在汀迈已经荡然无存,能保住现在的家业,也是赵孝锡恩外开恩。如果他们想重新崛起,一切就看他们未来的表现了。
  对于汀迈的百姓而言,他们已然意识到,如今的汀迈已然变天。陈家再也不能跟以前一样一手遮天,那么他们自然不用,太过畏惧陈家的威望。
  至于新到任的汀迈县令,在离开的时候,赵孝锡也特意提点过。对于陈家这样的大家族,不能打压的太狠,但要适当的敲打一下,让他们明白对官府的敬畏心。
  如果有什么陈家能做的事情,也不要因为这次的事情,就拒绝陈家的加入。不管怎么说,陈家在汀迈,也是建族近百年的家族,底蕴还是有一些的。
  离开汀迈的赵孝锡,并未返回琼州府衙。而是根据事前的安排,继续他的下乡视察之旅。其所到州县,官员无疑都心存敬畏,可百姓却夹道欢迎。
  一些在任上没作为的官员,只要没犯什么大错,赵孝锡会给他们一个体面的离职。甚至想离开琼州的官员,他也会提请朝廷吏部另行任命。
  而真正触犯了朝廷律法的官员,只要不是正职县令或知府,赵孝锡都一律当众斩首。他这一路视察,似乎都带着血腥之气,让整个琼州官员为之敬畏。
  可对于一些百姓而言,他们却看到了希望。尤其每到一处,赵孝锡都会留下一些有助于改善百姓生活的基础建设工程。其中几个物资丰富的州县,更设立了专门的工厂。
  只要那些工厂组建完成,附近的百姓,都有了除种田打渔外,另外谋生赚钱的机会。而这个时候,新南城的货物粮食,也通过海运的方式,源源不断涌入琼州。
  这些低价物资粮食的带来,无疑也促进了百姓购买的热情。一些消息灵通的商人,更是跟着商队,陆续在各县抢占地盘,给这些县府也带来的丰厚的商业税收。
  同治理琉球岛的规矩一样,赵孝锡抵达琼州,送给百姓最大的福利,就是取消农业税。而征收农业税的对象,便是那些掌控琼州大部粮田的地主。
  一句话,人均三亩田地以下的百姓,可免交一些农业税赋。而这种法令,无疑就是冲着这些地主去的。他们所拥有的田亩,都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只是有陈家的例子在,这些地主都清楚,对抗的下场是自取灭亡。更何况,赵孝锡对一些地主,提出的建议,并非不容讨价还价。
  用赵孝锡的话,只要他们愿意,将家族经营的田产,分给附近的村民。官府会根据他们提供的田亩,给予相应的技术扶持。不种田,可以办厂啊!
  有些头脑精明的地主,看到这种额外给予的好处,自然清楚种地跟开厂,到底那样来钱快。纷纷以非常低的价格,将手中的田地出售给官府。
  再由官府,将这些田地分配给附近的百姓种植。只要每年交纳一定的田租,三年过后这些田,同样将享受免交税赋的好处。
  这样一番仁政,对于琼州的百姓而言,无疑是万家生佛般的善举。赵孝锡这位琼州王,通过整顿吏治肃清地方匪患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就得到了琼州的民心支持。
  而对于一些,幸运逃过一劫的官员。他们在看到,百姓对于官府,不再采取以前那种敌对态度时,同样觉得施政更容易了许多。
  加上赵孝锡,又给予的诸多官府福利。这些官员,也不用担心,每月的俸禄都成问题。干事的劲头,无疑也越发的充沛,琼州至此也开始了快速的蜕变。(未完待续。。)


 第七十六章 党争的牺牲品

  历经一月的走访视察,回程的赵孝锡,能明显感觉到琼州各县,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尤其他亲自,走访几个居住在高山的黎族部落,告知这些部落头领琼州新政。
  这些并非顽固不化的部落首领,对于赵孝锡的诚意,自然也是受宠若惊。尤其听到赵孝锡表示,将在琼州给他们设立,专门给予他们居住的村镇,他们更是感激涕零。
  其次赵孝锡也说过,以后在他们搬迁的村镇,除主官外其余县镇官员,可由他们部落的年青人担任。前提条件,是要符合官员的要求,不能过于偏摊他们本族百姓。
  这一系列的优厚条件,加上赵孝锡跟这些部落首领,亲自击掌盟誓。这些也是为了生存,最终选择移居高山的黎族百姓,也开始纷纷携家带口下山。
  看着赵孝锡替他们找的地方,有山有水还有田,这些本就拥有汉族血脉的黎族百姓,也很快喜欢上山下的生活。对于他们要求的医馆,赵孝锡同样优先安排。
  总之,伴随着赵孝锡此次琼州视察结束,生活在琼州境内的百姓,对其无不感恩戴德。就算一些被处理的官员,对赵孝锡的行为,也说不出任何有怨气的话。
  一些为求活路,不得已上山为寇的良善百姓,在听到家人跟熟人的介绍后。也陆续走出大山,到官府认罪伏法。对于他们的归顺,官府也依律给予善待。
  除了罪大恶极的山贼,根本不敢下山进城外,手上没人命的良善百姓,都开始下山回归正常的生活。只要他们肯吃苦,在当地也不愁找到事情做。
  相反。如今的琼州似乎百废待兴,很多工厂跟官府,都因缺少劳力而头疼。对于这种事情,赵孝锡也没太好的办法。只能跟雷州知府去信,让他组织百姓赴琼做工。
  这样一来,琼州的变化。自然引起岛外百姓的好奇。一些从琼州搬迁的老百姓,得知现在琼州只要做事不愁吃穿,也不用担心地主跟官府的欺压,自然纷纷返回。
  而为了保障两地运输通畅,赵孝锡命令岳老三,将一部分大型战船,都暂时充当运输船只。将一向在琼州岛外,生活困难的百姓,都迁移到琼州各县府安置。
  等到赵孝锡返回琼州王府时。做为王府所在地的琼州,也跟换了一个地方般。到处都是在建的房屋,那些修好的公路上,如今也变得车水马龙了起来。
  身为琼州知府的严律,这段时间自然也是痛并快乐者。若非有老王爷赵颢,替他分担了一些事情,严律也觉得,他恨不得把自己掰成两半。
  得知赵孝锡回来。自然第一时间找上门来,让他加派人手帮忙处理。越来越多的府衙事务。对此,赵孝锡却很干脆,让他给新南城的大哥去信,调派新锐官员过来。
  不过,想到准备年底兴兵李朝的事情,赵孝锡还是说道:“严大人。今年琼州各州府县衙,主要的任务就是恢复民生,让百姓得与在此安居 乐业。
  本王已经下令,让内务府调集资金和物资,尽快完善琼州全境的公路建设。只要将各州县的公路修通。商业兴盛起来,琼州百姓的生活也能好起来。
  只是本王想说的是,接下来政务上面的事情,只怕还需要劳烦你跟其它官员多费心。本王今年,如不出意外,将着重于兵事的准备。
  年底之前,本王决定对李朝兴兵。如果朝廷同意的话,出兵的时间可能会提前。另外还有一点,明年年初或结束李朝之战,本王将兴兵高丽。
  总之,本王手上的事情同样不少。既然父王在政务上,能对严大人有所帮助。以后政务上面的事情,严大人多跟父王商议便是,有什么需要尽管提。”
  一听要打仗,严律很意外的道:“王爷,兴兵高丽,下官已然知晓。可为何,又要兴兵李朝呢?那样一个边陲小国,值得我们大举兴兵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