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了五年影子皇帝,他虽然觉得憋闷,可也深知治理好一个国家到底有多么的不容易。而这位祖母既要替他管理好国家,还要承受他的误解。心里又何尝好受呢?
  想明白这些的赵煦,难得跟赵孝锡一样开口道:“奶奶,对不起,佣儿知道错了。以后一定不会再犯这种错误,还请奶奶今后教导佣儿,更多治理国家的经验。也请奶奶保重身体,原谅佣儿以前的不懂事。”
  这话虽然说的有些勉强,却令高太后心里顿起波澜,直到看见赵孝锡一脸得意的用手指着自己时。无疑是告诉高太后,这个孙子会说出这番话,全凭他的功劳。
  感叹没白宠赵孝锡的同时,高太后也略带激动的道:“傻孩子,跟奶奶还这么见外吗?谁没犯错的时候,以后记得不要再犯就行。其实听到这皮猴子昨晚没出宫跟你待在一起,我就知道这皮猴子肯定又不老实了。
  不过,看在你们兄弟情深的份上,昨晚吃狗肉喝酒的事情就放你们一马。以后还想喝洒吃肉时,记得把奶奶也叫上。说起来,我也好不多年没尝过狗肉的味道。这皮猴子别的本事不行,弄吃的倒有一手。”
  看着这位在赵煦看来一惯以严厉苛刻著称的皇祖母,竟会说出下次吃狗肉喝酒叫上她的话,无疑把赵煦给赵孝锡都给说愣住了。
  也许是觉得这两个打小喜欢闹腾的孙子,被自己的话给吓住,高太后很得意的道:“怎么?就你们两个混小子知道狗肉好吃,难道就不许奶奶我吃过吗?要知道,小时候你们奶奶我在高家,可是厨艺最好的。烹制狗肉自然不在话下。
  以后再有这种好事,千万别忘给奶奶留一份,记住了吗?不过,我这牙都掉的差不多,这狗肉也只能尝尝味,怕是咬不动啰!”
  说完这番话说的高太后,也明白自身时日无多。她所希望的,就是有生之年能看到孙子有能力独档一面,将这个赵家王朝治理好。同时也不希望,自己的亲孙子在她过世之后,还忌恨于她。为此,听到赵煦知道认错,放下对她那份埋怨,高太后无疑是很高兴的。
  到了她这个年纪,权力地位都尝到过,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她更多的不就是图这些留下的子孙后代,能记住她这位祖母幸苦替他们守住的这个赵家江山吗?何况赵煦越是对她怨恨,出于对江山社稷的考虑,她就越不可能将江山社稷放心的交到他手中。
  毕竟,如今的赵煦尽管少年早慧,可他毕竟才十四岁。又如何敢放心,将一个若大的赵家江山交给他随意治理呢?
  现在看着这位孙子心结似乎解开了一些,高太后自然也觉得欣慰,也开始考虑可以让他亲自处理一些国事。让其能尽早明白,治理好一个国家,并非他所想象当中的那般容易。
  等到她无能为力再帮孙子遗失被漏时,希望这位孙子已然有了独档一面的能力,那她到了下面见到赵家的祖先,也能问心无愧的说一句,她做了身为赵家女人应该做的事情了。
  因为不管是赵家当皇帝的男人,还是当皇后的女人,到了她们这个层面。心里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保住太祖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让赵家传承千秋万代!


 第十五章 朝堂争锋

  自从徐王府的次子赵孝锡回到京城,很多街头百姓都发现,京城的治安似乎好了不少。那些平日游手好闲的王公子弟,最近都很少出门。就算出来闲逛,也不敢跟以前那些横行霸道。就连京兆府尹,这段时间都觉得这官好当了不少。
  随着前次由赵孝锡充当两宫的调解人,让这对原本对立的祖孙情势缓和,在接下来上朝时。一些细心的大臣就发现,那位垂帘听政强势的太皇太后。竟开始有意将一些简单的政事,全权交给这位少年皇帝处理,似乎有准备归还政权的趋势。
  以至那些离高太后近的官员,也不敢再向以前那样,太过反驳这位少年皇帝做出来的决定。被高太后提拔官员压制的改革派,似乎也意识到春天离他们不远,内心欣喜之余也不敢太过放肆,在这位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还在世,就推翻她制定的国策方针。
  在这种有些诡异却充满波澜的政局之下,以往守旧跟改革派针锋相对的场面,反倒奇迹般的很少看见。让两宫觉得这是国家振兴预兆的同时,两宫都清楚是谁在背后造就这一切。而这位功臣,如今正老实待在家里淋浴吃斋,等待去祖庙行冠礼。
  相比往年皇族子弟行冠礼,一般都由宗室几位闲散王爷主持,此次赵孝锡的冠礼却得到了两宫亲临。甚至令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身为当今皇帝的赵煦,更是亲自给赵孝锡授冠,并当即册封赵孝锡为巴蜀郡王。
  这个郡王封号,某种程度只比其父亲徐王略低,却也是其余几位冠礼的皇族子弟所没享受到的恩典。一时间,再也不会有人怀疑,当今圣上对这位堂兄,比对他那些还年幼弟妹都亲的传言。
  至于原本应该在授礼册封爵位时,一并宣布对其的官职任命,那怕是众多外放王孙都享受的闲职。这位真正可称为王爷的赵孝锡,却没得到任何官职任命。
  就在很多文武官员觉得这种情况有些诡异时,初次跟着父亲上朝的赵孝锡,终于开始在朝廷中初露锋芒。而在赵孝锡参加的这次朝会当中,赵孝锡提出整顿武备的奏折,当场得到两宫的认可,并宣布由他亲自主持。对现有王公子弟,还有那些武勋子弟的武技考核。
  武技考核的本朝官勋子弟,胜出者都将得到当今圣上亲授军职,享有真正的实职兵权。这种令文官集团有些震惊跟担心的提议,自然得到了他们的强烈抗议。说此举有注涨武人之风,也不符合本朝文官主理军政的惯例。
  可这个提议,却得到了上朝议政很少有资格插嘴,在场所有武官的一致同意。就连近期很少开口做训示的高太后,在看到文官集团反对声音太大时,也明确开口发话说此次比武选拔武勋子弟,也是考虑到边境战事频发,本朝武将都年纪偏大。
  一旦发生大的战事,会让外族有机可趁的风险。所以趁机提前培养一些武勋世家忠于朝廷的年青武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等到这些年青武将成长起来,他们将接替长辈手中的刀枪,继续替大宋朝开彊拓土震慑四方。
  连这位文官们视若靠山的太皇太后都开口,同意这种类似武科举的事情,其它文官又能再说什么呢?何况,真惹恼这些家世显赫的武人,他们以后也别想有好日子过。说到底,他们怕武人夺权的同时,何尝不知道武力也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所在呢?
  就在文官们知道这件事情不可挽回时,身任臣相之职的范纯仁,开始将矛头对向赵孝锡这位钦命主考官。因为在他心中,这件事情幕后推手,肯定是这位皇族另类要求的。所以他直言赵孝锡的资历甚浅,不足以担当主考之职。
  面对这位‘布衣宰相’将矛头对准自己,赵孝锡自然不会有丝毫客气的反驳道:“范相,我赵云应该没得罪过你吧?为何你偏要将矛头指向我,是觉得我赵云好欺负?还是觉得圣上跟太皇太后识人不明,将这种替朝廷选拔忠良的大事,交到我手里太过儿戏?
  就凭范相一句资历不足,就剥夺了小王的权利,是不是有些太过份了?记住,我已经是宋朝巴蜀郡王,圣上亲点的郡王,按祖制在战时也可担任从一品武官之职。我资历不足,那范相倒说说,在场谁的资历够?
  是范相,还是你们这些,整天就知道祖制不可违。却从来不知沙场何其凶险,一味歌颂天下太平,却不知此刻我大宋朝边境。每年有多少百姓,被那些外族之人奴役,成为对方碗中食汤中肉。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太平盛世,所谓的忠君报国。
  自古有言‘文官治国,武官护国’,如果真如范相所言。现在大宋朝用不着,再选拔新武官护国。那么请问范相,难道你打算靠你们的之乎者也,跑去跟辽国那些蛮人说,让他们将我大宋燕云十六州还回来。只要你们谁有这个本事,那让小王替你们做牛做马都行,你们有这本事吗?”
  堂堂一国宰相,被赵孝锡讽刺的几乎晕厥,原本只是不甘心让赵孝锡这么容易得到这个职务。却从来没想到,赵孝锡的言语如刀,将他的话放到如此危言耸听的地步。
  不过,听到赵孝锡提及燕云十六州,在场的文官武将都忍不住眼神一暗,清楚这是所有大宋君臣心中的痛!
  不忍看到这位也算尽忠报国的老臣相,被自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