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星玄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舜于天命之位”、丙辰“虞舜正月上日舜受命于文祖”,2159世癸未“帝尧殂落”、丙戌“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2160世丙辰“荐禹于天命之位”、丁巳(公元前2224年)标注“夏禹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至2160世末癸亥(公元前2218年)为禹七年。午会181运——210运其中181运2161世——190运2280世末为干支纪年,人事标注始2161世癸酉(禹十七年)“舜陟方乃死”,止2270世丁巳(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邵雍去世年)。191运——210运只列运数。未会211运——240运申会241运——270运酉会271运——300运戌会301运——315运(戌会之中“闭物”,始公元46384年)《皇极经世》卷一、卷二“以元经会”的内容只列世数而不及年。每世为一列,两卷内容总4320列。自2157世列下记“唐尧二十一”至2270世列下记“宋仁宗三十二”,为有帝王纪年内容。如果继续往后推:1894年为2298世之始,当清光绪二十年,1924年为2299世之始,当中华民国十三年,1954年为2300世之始,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年,1984年为2301世之始,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六年……《皇极经世》“以会经运”内容的时间跨度为86400年(公元前40017年——公元46383年),人事标注自公元前2357年“唐尧”至公元1077年“宋神宗十年”,时间跨度为3434年。“开物”至“闭物”之始总计86400年,“开物”前有27000年,“闭物”后有16200年,合计129600年。显然,有了邵雍元会运世之说,以“以运经世”的内容即可反推出“以会经运”及“以元经会”的内容。其间人事纪录都是起于唐尧肇位而终于后周显德六年。只不过纪时有长短、纪事有详略之不同而已。我们从邵雍的有关诗中得知,其所谓的《皇极经世》的内容是“中间三千年”的历史大事记。又从其弟子张岷的记述(《张岷述邵雍行略》:先生治《易》、《书》、《诗》、《春秋》之学,穷意、言、象、数之蕴,明皇、帝、王、霸之道,著书十余万言,研精极思三十年。观天地之消长,推日月之盈缩,考阴阳之度数,察刚柔之形体,故经之以元,纪之以会,始之以运,终之以世。又断自唐、虞,迄于五代,本诸天道,质以人事,兴废治乱,靡所不载。其辞约,其义广;其书著,其旨隐。)邵雍“著书十万余言”,则进一步得知原本《皇极经世》必不是今见之冗长版本,除却《观物篇》(程颢《邵雍先生墓志铭》:有《问》有《观》,以饫以丰。)数万字之外,原本《皇极经世》也只能是“经世”的“三千年”历史大事记内容。由此可见,今见之《皇极经世》中之“以运经世”及《观物(内)篇》是为邵雍亲笔著述内容,而其余则为其子邵伯温辑入并有所扩展之内容。四库馆臣谓邵雍之书“能明其理者甚鲜”,其原因则在于“其书浩繁”,而邵雍弟子张岷则称邵雍著述“其辞约,其义广”,显然矛盾。究其根本,“浩繁”的原因就在于邵伯温的(:。。)整 理过程中加入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其祖父的声音律吕之作,又扩展了“以元经会”及“以会经运”的版面,遂使得是书积板达“千三百余板”。如此,焉能不“浩繁”?《四库全书总目?皇极经世书提要》《皇极经世书》十二卷,宋邵雍撰。邵子数学本于李挺之、穆修,而其源出于陈抟。当李挺之初见邵子于百原,即授以义理性命之学。其作《皇极经世》,盖出于物理之学,所谓《易》外别传者是也。其书以元经会,以会经运,以运经世,起于帝尧甲辰至后周显德六年己未。而兴亡治乱之迹,皆以卦象推之。朱子谓“《皇极》是推步之书”,可谓得其要领。朱子又尝谓“自《易》以后,无人做得一物如此整齐,包括得尽”;又谓“康节《易》看了,却看别人的不得”。而张岷亦谓此书“本以天道质以人事,辞约而义广,天下之能事毕矣”。盖自邵子始为此学,其后自张行成、祝泌等数家以外,能明其理者甚鲜,故世人卒莫穷其作用之所以然。其起而议之者则曰,元会运世之分无所依据;十二万九千余年之说近于释氏之劫数;水火土石本于释氏之地水火风,且五行何以去金去木?乾在《易》为天,而《经世》为日,兑在《易》为泽,而《经世》为月,以至离之为星,震之为辰,坤之为水,艮之为火,坎之为土,巽之为石,其取象多不与《易》相同,俱难免于牵强不合。然邵子在当日用以占验,无不奇中,故历代皆重其书。且其自述大旨亦不专于象数,如云“天下之事,始于重犹卒于轻;始过于厚犹卒于薄”,又云“治生于乱,乱生于治。圣人贵未然之防,是谓《易》之大纲”,又云“天下将治,则人必尚于义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于利也。尚义则谦让之风行焉;尚利则攘夺之风行焉”,类皆立义正大,垂训深切。是《经世》一书,虽明天道而实责成于人事,洵粹然儒者之言,固非谶纬数家所可同年而语也。皇极经世书?观物内篇观物篇一物之大者无若天地,然而亦有所尽也。天之大,阴阳尽之矣。地之大,刚柔尽之矣。阴阳尽而四时成焉,刚柔尽而四维成焉。夫四时四维者,天地至大之谓也,凡言大者,无得而过之也。亦未始以大为自得,故能成其大,岂不谓至伟至伟者欤?天生于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之矣。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一阴一阳交而天之用尽之矣。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一柔一刚交而地之用尽之矣。动之大者谓之太阳,动之小者谓之少阳。静之大者谓之太阴,静之小者谓之少阴。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之矣。静之大者谓之太柔,静之小者谓之少柔。动之大者谓之太刚,动之小者谓之少刚。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之矣。日为暑,月为寒,星为昼,辰为夜,暑寒昼夜交而天之变尽之矣。水为雨,火为风,土为露,石为雷,雨风露雷交而地之化尽之矣。暑变物之性,寒变物之情,昼变物之形,夜变物之体,性情形体交而动植之感尽之矣。雨化物之走,风化物之飞,露化物之草,雷化物之木,走飞草木交而动植之应尽之矣。走感暑而变者,性之走也,感寒而变者,情之走也,感昼而变者,形之走也,感夜而变者,体之走也。飞感暑而变者,性之飞也,感寒而变者,情之飞也,感昼而变者,形之飞也,感夜而变者,体之飞也。草感暑而变者,性之草也,感寒而变者,情之草也,感昼而变者,形之草也,感夜而变者,体之草也。木感暑而变者,性之木也,感寒而变者,情之木也,感昼而变者,形之木也,感夜而变者,体之木也。性应雨而化者,走之性也,应风而化者,飞之性也,应露而化者,草之性也,应雷而化者,木之性也。情应雨而化者,走之情也,应风而化者,飞之情也,应露而化者,草之情也,应雷而化者,木之情也。形应雨而化者,走之行也,应风而化者,飞之行也,应露而化者,草之行也,应雷而化者,木之行也。体应雨而化者,走之体也,应风而化者,飞之体也,应露而化者,草之体也,应雷而化者,木之体也,性之走善色,情之走善声,形之走善气,体之走善味。性之飞善色,情之飞善声,形之飞善气,体之飞善味,性之草善色,情之草善声,形之草善气,体之草善味。性之木善色,情之木善声,形之木善气,体之木善味。走之性善耳,飞之性善木,草之性善口,木之性善。走之情善耳,飞之情善目,草之情善口,木之情善。走之形善耳,飞之形善目,草之形善口,木之形善。走之体善耳,飞之体善目,草之体善口,木之体善。夫人也者,暑寒昼夜无不变,雨风露雷无不化,性情形体无不感,走飞草木无不应,所以目善万物之色,耳善万物之声,善万物之气,口善万物之味,灵於万物,不亦宜乎?观物篇二人之所以能灵於万物者,谓其目能收万物之色,耳能收万物之声,能收万物之气,口能收万物之味。声色气味者,万物之体也。目耳口者,万人之用也。体无定用,惟变是用;用无定体,惟化是体。体用交而人物之道于是乎备矣。然则人亦物也,圣亦人也,有一物之物,有十物之物,有百物之物,有千物之物,有万物之物,有■物之物,有兆物之物。为兆物之物,岂非人乎?有一人之人,有十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