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锦鸿闻言噗嗤一笑,看了他一眼,道:“彭厂长可真会说笑,好啦,我还没老到要人扶的地步,自己来就可以。”说完不容彭玉中再说什么,挥了下手,示意他退开,如果再让他说下去,还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呢,一想到两个大男人扶着,林锦鸿便感到一阵恶寒。

彭玉中见状,倒也不敢再说其他的,忙退后了几步。林锦鸿遂钻出车子,呼了口新鲜空气。彭玉中却向站在厂房门口的人喊着,“林书记来了,大家热烈欢迎!”他话音一落,那边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热烈的鼓掌声,把林锦鸿吓了一跳。

林锦鸿微微皱眉,向前走了几步,来到众人面前,等鞭炮声结束,才挥了下手,“这个欢迎仪式太热烈了,让我有些吃不消啊。大家的心意我领了,不过,我希望下次我再来电子一厂时没有鞭炮声阵阵,也不希望大家浪费时间等在门口,这些都是形式主义,有些领导或许喜欢这样的场面,但我却不喜欢。电子一厂现在几百工人等着养活,我们要将每一分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上,尽力争取早点将电子一厂盘活,重现昔日的辉煌。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就是放礼炮来欢迎我,我都不会多说半句。玉中同志,这欢迎仪式是你搞的吧,下不为例啊!”

彭玉中讪讪的一笑,“林书记,您批评的对,是我工作没到位,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站在门口的工人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林锦鸿挥了下手,“我看大家都散了吧!玉中同志,我只是到处去看看,也不打扰你的工作了。恩,这个……”他看了眼手表,“在九点半左右召开一个座谈会,好吧?”

“好,好的!林书记,这个参加座谈会的都需要哪些人参加?”彭玉中小心翼翼的问道,眼前的年轻县委书记,跟之前接触的领导都有些不同,以前那套放在四海皆准的行为,放在眼前的年轻县委书记身上,却屡屡受挫。就这么会儿的功夫,他打心底有些害怕。

“党组成员的几位同志以及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再加上一定比例的工人,工人不能太少了,得男女老少都有!”林锦鸿想了下吩咐道。彭玉中频频点头,最后说了下座谈会将在电子一厂二号会议室里举行。

等哪些工人散去,彭玉中离开去准备座谈会后,林锦鸿便带着赵铭相进了电子一厂,而周猛在车上等着。没有一人跟在身后的视察工作,还真的不多见。赵铭相却已经习惯了,他跟在林锦鸿的身后,手上拿着个笔记本,林锦鸿说什么问题时,他便在笔记本上记下。

电子一厂的占地范围很广,估计比四五个永强中学的地皮还要大吧,大部分的地皮都空着长草,而且厂房里的建筑布局相当混乱,简直是东一块西一块的,根本就没什么规划。那栋豆腐渣工程还触目惊心的立在厂子的正中心,本来是想建成后作为面子工程的,没想到现在成了电子一厂走向没落的警钟。

一路行来,工人基本上都是扎堆的进进出出,肆无忌惮的聊天,偶尔也会有几个老工人坐在小马扎上聊天。两人进了一号车间,古老的机器设备早已停歇下来,也不知道多久没有运转了,车间中没有半个人影,生产原料、半成品随意的东一堆西一堆的放着,地上到处都是烟蒂、烟灰以及四处散落的扑克牌。林锦鸿走到一堆半成品前,蹲了下来,捡起一块线路板,看成色好像蛮新的,只是不知道这电路板是干什么用的,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好是坏!

前面突然传来一声叹息声,惊醒了深思中的林锦鸿,他起身,将那块电路板交给赵铭相,向前走去。没走几步远,便见一个身穿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列宁装的老人,驻足在一台机器前,干瘪的双手在机器上轻轻的抚摸着。林锦鸿向后挥了下手,示意赵铭相别惊醒老人,就这样三人静静的站着,直到老人再次叹了口气,转过身来,看见前面站在两人,微微一怔,特别是看见林锦鸿两人手中都拿着一个公文包,显然不是厂里的人,“你们是谁?”

林锦鸿上前两步,从包里掏出烟,垫了颗递给老人,又帮他点燃,自己也点了一颗后,不答反问道:“老人家以前是厂里的工人?”

老人点了下头,“是啊,在厂里呆了一辈子了,这里承托着我一辈子的记忆,却不料在晚年却眼睁睁的看着它走向衰落。俗话说得好啊,物极必反,这是事务发展规律,世界上任何事情逃脱不了这种命运。我也是时候该离开了,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

林锦鸿有些诧异,眼前的老人绝对不是普通的工人,不然不会有这般谈吐优雅,“老人家以前在电子一厂担任什么职务?”

老人哈哈一笑,“小伙子,你这话问的有些让我难以回答啊,要是你有兴趣,我倒可以现下宝。”

林锦鸿看了下手表,才八点半没到,时间还很宽裕,遂点了点头,“有兴趣,当然有兴趣,老人家,我们找个地方坐下,随意聊聊!”

第二卷 初露峥嵘 第132章 视察电子厂(二)

第132章 视察电子厂(二)

林锦鸿和那个老人找了个角落,铺了张报纸就坐下。老人悠悠的吸了口烟,缥缈的烟雾袅袅而上,将他那张满是皱纹的脸遮挡着,睿智的双眼流露着无限的缅怀,一个有故事的老人通常喜欢缅怀过去,眼前这个老人也不例外。老人姓张名庭桂,他一报出自己的名字,林锦鸿便明白了他是谁,就是他张庭桂缔造了电子一厂的辉煌,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出身工人家庭,新康县电子一厂建厂时他才十六岁,也是第一批招进厂的工人,他刚进入工厂默默无闻,甚至连操作机器都屡教不会,只得当了门卫,干点杂工。

张庭桂是个不服输的人,白天干活,晚上便开始自学,拼命收集有关电子产品方面的书自学,从最初的简单电路图都不认识,到后来能基本看懂电子线路板。他终于被调离了门卫、杂工岗位,进了车间当机器操作工人。到此为止,张庭桂并不满足,他继续学习,他要学会自己设计电子线路板,还是白天干活,晚上没有加班的时候便自学。他务实的态度被厂方领导看中,在此期间,从普通工人到小组组长再到车间主任,简直可以说是青云直上,饶是如此,他都没松懈过学习。

后来那场浩劫到来,他这个好学车间主任也莫名其妙的被批斗了,他再次回到了门卫的工作岗位,每天接受工人的检查,每天要进行思想汇报。他那些辛辛苦苦收集而来的书也全被没收,张庭桂也曾意兴阑珊过,也曾想放弃过,只是每当他看到那一块块的电子线路板,他的信心便没理由的上涨,斗志重新弥漫。他开始重新收集电子书,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用黑布蒙着门窗,就着煤油灯学习。饶是这样,也经常被抓到,被当做典型教材批斗。

就这样折腾了两三年,有一次,他被老厂长叫到办公室,那老厂长边疾声厉色的批评他,边从抽屉中拿出一本本的电子书示意他悄悄看。那些书正是张庭桂被没收的书本,没想到老厂长都帮他收着,张庭桂感动的无以复加。

老厂长每次一批评便是一个来小时,张庭桂每天都去老厂长的办公室接受一次“批评”。纸是包不住火的,终究两人的把戏被人知道了,那老厂长也惹火上身,被批斗的相当惨,一病不起撒手西去。老厂长临终前,张庭桂也在,老厂长拍着张庭桂的肩膀,示意他挑起电子厂这一重担,将电子厂带向辉煌。

那动乱的年代终于过去,张庭桂也被平反,重新当上了车间主任,在他的建议下,电子一厂开始转型,抛弃电风扇、收音机等这些并没什么优势的项目,向元器件、集成电子线路板等精密仪器生产发展。他的建议被当时的新康县县委、县政府等领导认可,并提拔他为电子一厂的厂长兼党组书记,且由县财政局拨款两百万支持电子一厂的转型,准备将电子一厂打造成新康县龙头企业,成为新康县的标志性品牌,这样大力度的支持,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使张庭桂激动不已。

经过张庭桂两年的努力,县电子一厂终于转型成功,在第一年的盈利就超过了未转型前那一年的百分之四十几。电子一厂由此开始走向辉煌,在三年后达到了创办电子一厂以来的顶峰,受到省市领导的多次嘉奖。由此,当时的县委书记和县长分别高升,为他们今后的政治生涯中涂下浓重的一笔。新康县新一届领导班子,有些好高骛远,认为一个电子一厂没有竞争性,便又用行政手段,强行将电子一厂分成一部分人力和物力,成立了电子二厂。又让电子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