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宋词鉴赏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注解】:

1。把酒:端起酒杯。

2。归去:到天宫里去。

3。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亭台楼阁,像月中的仙宫。

4。绮户:雕刻花纹的门窗。

5。婵娟:美好的形态,这里指月亮。

【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这是一首中秋月夜为怀念弟弟而写的词。上片先凌空而起,由赏月问天引出无数奇思遐想。下片则转笔写与其弟子由的离情。全词纵览古今变迁,横观天地流转,以跌宕流动之笔,写缠绵惋恻之思,极尽空灵蕴藉之致。这首著名的中秋词,是久负盛名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宋人曾称赞:“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解】:

1。簌簌(su4):象声词,形容枣花纷纷落下的样子。

2。缫车:缫丝的工具。

3。牛衣:给牛御寒用的覆盖物,这里形容在古老的柳树下卖黄瓜的人衣衫褴褛。

4。漫:随意地、不由地。

【赏析】:

元丰元年,徐州地方发生春旱,苏轼为徐州知州,去徐门石潭谢雨途中作五首《浣溪沙》,此为第四首,描述了沿途家农村风土人情。这首词写得很有乡土风味,“枣花”、“缫车”、“牛衣”、“古柳”等都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全篇文字清新流畅,感染力极强。北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作为题材的不多,这类词在之前词坛中是很少见。

*念奴娇*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注解】:

1。淘:冲洗。

2。乱石:指江边陡削错落的山石。

3。雪:浪花。

4。羽扇纶(guan1)巾:古代名士服饰。手拿羽毛做的扇子,头戴青丝带的头巾。

5。华发:花白的头发。

6。酹(lei4):把酒倒在地上祭奠。

【赏析】:

这首词作于作者谪居黄州,游览传说中的“三国周郎赤壁”时写下的,借古以抒情;是历来被称为豪放词的代表作的风流名篇。词人用雄健的笔法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祖国山川的图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年少英俊的周瑜形象。上片描写赤壁壮景,渲染环境气氛。写得奔放流畅,以白描手法勾出长江胜景。下片怀古伤今,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以自托。由纵古进而论今,慨叹年华易逝。最后收结全词中既流露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消极思想,又隐含着不安现状的愤慨之情。全词气象宏阔,语言壮美,是脍炙千古的杰作。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解】:

1。褪(tun4):凋谢。

2。花褪残红青杏小:红色花瓣枯萎脱落了,小小的青杏长了出来。

3。多情:指墙处行人。

4。无情:指墙内佳人。

【赏析】:

这首词一首写暮春景色又表现作者惜春情怀的小词。上片写伤春,通过三个富有特征的景物描写晚春景象:花褪残红、燕子低飞、柳絮如飞,寓情于景色之后,表达了对将逝之春的留恋。下片伤情,伤佳人之难得,作者后半生时贬时复,因此宦游中每每触景生情,此次又被佳人的笑声搅起了情思,平添了几分惆怅与烦恼。全词感情细腻委婉,为东坡词中别调。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去,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解】:

1。芒鞋:草鞋。

2。向来:这里有“方才”、“刚才”的意思。

3。萧瑟:风吹雨打树林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贬官黄州时。通过途中遇雨一件生活小事的记叙,表现作者谪居时,胸襟开朗,性格旷达。上片写途中遇雨,却处之泰然。下片首两句词意略转。这首词尽管是作于负罪放逐的处境之一,却丝毫看不见作者羁旅飘泊,宦途失意、抱负莫展的抑郁悲苦之情。这首词写得风趣、幽默,在谈笑中受到启发,在机智诙谐中得到美感。

*水龙吟*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

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注解】:

1。从教坠:任凭杨花飘坠。

2。有思(si4):有愁思。原韵“全无才思”,此处反用其意。

3。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谓相思极苦,思念之情愁坏了肚肠,故眼也倦慵懒睁,欲开还闭。

4。梦随风万里:杨花神魂颠倒地随风飘着。

5。难缀:难以连接在枝头。缀,连接。

6。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杨花有三分之二埋入泥土,有三分之一随水流去,意谓春色随杨花的飘落而去。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和韵词,拘束颇多,实为不易。词人另辟蹊径,着墨写扬花的神态,运用象【更多全本小说百度搜索:炫书】征、比喻等手法,表面上随物赋形地绘出杨花飘坠,实际上却刻画出了一位思妇的伤感和幽怨。上片以杨花喻春怨的少妇,词中柳絮与梦的互拟使状物极为传神。而下片重在议论。全篇托体高远,寄意遥深。沈际飞有:“只见精灵,不见文字”(《草堂诗余》)之评;沈谦有“直上言情,非复赋物”(《填词杂说》)之誉。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注解】:

1。漏断:计时器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表示夜深。

2。幽人:幽居之人,指作者自己。

3。“拣尽”句:含有良禽择木折意思,表达作者不肯随波逐流的孤傲品格。

【赏析】:

这首词作于元丰(1082)冬,苏轼被贬黄州。上片重写幽人,在昏暗的月光下,因苦闷不能入睡而起身徘徊。下片写孤鸿,引出内心隐恻,深藏的苦衷无人能解。以精炼的笔墨,生动地描绘了孤鸿的形象,它幽独冷落,而高洁自赏,不被理解,却决不随俗浮沉。这也正是词人当时的反映。“拣尽寒枝不肯栖”为全篇主旨。全词以人、人鸿互喻,亦人亦鸿,浑化无迹,境界极为高妙。黄庭坚极推崇此词曰:“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贺新郎*

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

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

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

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

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

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注解】:

1。生绡:生丝。

2。瑶台:传说昆仑山仙人所居之处。曲;深处。

3。千重似束:形容石榴花瓣重叠。

4。秋风惊绿:秋风起后,榴花凋谢,剩下的绿叶,禁不住摧残。

5。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评解】

这首词借咏名花佳丽,以抒诗人的感怀,寄意高远,构思奇妙。苏轼在新旧两派当权时,均不愿随声附和,取媚求进,因而或遭新党排挤,或为旧党不容。曾两次出任杭州。上片咏佳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