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的1654-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布袋镇是率先实现了电灯化的地区,这里充分利用了几家化工厂的余热来发电,发电产能用余额。

经过计算,他们发现使用电灯在性价比上远比煤气照明便宜和安全,经过一系列调配电的联网工作,电灯化在这里提前实现了。

目前,汉唐集团的管制地区,路灯的品种分别为鲸油灯、煤气灯、电灯三大类别,至于它们在明亮程度的区别,可想而知了。

定远侯郑联今儿真高兴,他出门放了一下风,这时候

正好是晚风袭来,吹得那街边的巴沙木树叶哗哗做响,这种感觉让人真是爽啊!

“哈哈,爽!”

定远侯郑联张开双臂举向天空,大喝一句!

他的这一句高喝把两个过路的人吓一跳。

郭勿语就在两轮黄包车上打了个哆嗦!

他的车夫很有心,回头笑着说:“那里是一家酒吧,经常有人出来高唱小曲,听说那里面啤酒甚是便宜,但也不是我等能喝得起的,我和兄弟商量好了,待买上三轮车之后,我等就好好喝上一通!”

郭勿语忽然有些感动,他说:“你要不要休息一下,我等不急着回去睡觉,这里的夜色甚亮。”

“不用了,客官,你们也是好人,没有催促我等的速度,这就比什么都好,不费力了。”

这就好,你正常走就行了,郭勿语点点头,他的镜片在路灯下亮闪闪的。

他其实最想买回去的是电灯,就是自己宾馆里的那一种。

但是宾馆里的服务员给他热心讲解了一番后,他明白了,“电”只能装在电池里面带走,但是那里面还装不了多少电,也因为不多,所以不会伤害人。

这样的电灯,度数大,要的电多,只能用电线来运送。也由于里面的电数量太多,它便会伤人了,这不都用浸过生漆和桐油的丝绸裹起来了吗?

所以不可能带走的,只能是汉唐集团的工厂里才能做出来,通过电线运送过来,至于电如何做的,怕是机密,不能与外人道也。

郭勿语当时心中明白,但凡是丝织世家,谁家没有绝不外传的秘术啊。

但是汉唐集团这个秘术太重要发,我家若是有它,那丝织作坊里的人等,还可以在晚上做活

还是在前两天吧,通过买皮鞋的事情,郭勿语决定亲自去一趟赤嵌皮鞋厂。

一是他发现这皮鞋最好的特点是跟脚,不易脱落;一是他发现这皮鞋像是比他见过的所有鞋都结实耐用,还省皮子。

但是他们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这里面怕是又有秘术去看看再说!

万一一眼便看明白了呢?

车夫果然是好车夫,知道地点,省去了郭勿语的麻烦,包车嘛,总归是有好处的。

那一天他们两辆人力车沿着热赤大道,直奔着赤嵌轻工业区而去。

郭勿语轻松写意地看着两边的各色果树,心道,这汉唐集团真是爱吃食啊

但是那个车夫这时却说了一句:“客官,你看这些果树,别处还有,我等下人们都说,若是有汉唐集团都应对不了的饥荒来了,怕是这些果子也能活人无数!”

郭勿语轻拍了一下折扇,说道:“然也,他们做事未雨绸缪到如此地步!”

车夫的脚步好像是更有力了。

在赤嵌皮鞋厂门口,郭勿语捋着自己的胡子说不出话来了,在他的记忆中,他没有见过这样大的作坊!

他本来还以为这赤嵌皮鞋厂再大,能大过杭州红门局嘛?

但是,他已经无语了。

如果说杭州是“丝绸之府”,那么“杭州织造”则是“府中之府”。

历史上,“杭州织造”与南京“江宁织造”、苏州“苏州织造”三足鼎立,合称“江南三织造”。

这其中,若是论地方大小和人数多少,“江宁

织造”是第一了,紧接着是“杭州织造”,“苏州织造”位居第三。

“杭州织造”设立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地处杭州涌金门一带,以现在的地址来看,它是东起定安路,西至劳动路,最后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完全毁于战火。

当年,因其朱漆大门气势非凡,民间又称其为“红门局”。

“杭州织造”是由朝廷直接管理的官营机构,同时兼管许多家民营织造机构,主要分布在杭州城东的江干笕桥、机神村一带。

大明覆灭后,“杭州织造”停产20多年,顺治三年(1646年),鞑虏重建“杭州织造”,自此“杭州织造”又开始为鞑虏采办、织造、供奉高端丝绸产品。

当然,现在那个“杭州织造”,如同杭州周边的那些官地或是鞑虏跑马圈的田地一样,已经完全属于汉唐集团所有,如果有人不认同的话,请去杭州市政府找鲍威参谋理论。

鲍威参谋现在一边发着各种小包,一边清理着属于汉唐集团的缴获品,这是一件累并快乐的事情,虽然诸多事物庞杂了一些,但是越多越好。

可以想象,这个“红门局”在郭勿语的心里要有多么庞大,它几乎是其它民营织造的总合。

但是,郭勿语眼下这个所谓的皮鞋厂可太大了,单是他看到的足有五丈宽,一丈高的大铁门,就让他头昏了,关键是车夫说,像这样的大门还有四个!

两边长长的围墙,他根本看不到头,车夫说,怕是十里有了。

他下了车,在紧闭的大铁门门口的水泥地上逡巡了一会儿,一狠心敲了敲大铁门。

这时大铁门上打开了一个小门,一个身穿公服的人出来了,说道:“何事?”

郭勿语做了一揖说道:“我想拜访这一家的厂主”

“可有预约?”

“未曾有。”

“因公因私?”

“公事。”

那个人说:“你在此向右走,再向右拐,就能看到一座四层大楼,上面有轻工业大楼五个大字,你到一楼去,便可看到有服务台,那里可以预约了。”

这样麻烦!郭勿语想了想还是去了,不能白来一趟。

这一段路可真够长的,他都后悔没有叫那车夫来。

但是那里果真有一幢四层高楼,类似热兰遮宾馆般模样,不同的是,那楼上的窗户都略小了一些,好像里面房间更多了。

到了一楼的大厅,郭勿语才发现这里面有许多人在来来往往,其中竟然有各种蕃子,还有倭商!

他距离台湾之地这样近,竟然来这里比他还晚!该死的鞑虏,该死的封海!

没有人理他,他就带着手下慢慢巡看着。

昨天月票榜的成绩不好,在兰迪和清风耗子两人的大力支持下,成绩真的不好。

月票就像是女人,早投是美少女,晚投是大妈了。

第六百章台湾贸易记八

有关鞋子的生意,从来就没有进入过郭勿语的眼睛里,不是因为这生意不挣钱,相反,这是一门利润极大的生意,但是极少有大户把它当成主业。

原因很简单,做鞋太费人工了不说,质量还上不去,销量上也不太大。

在民间,普通妇人做一双鞋子至少要一个月,而且还不结实,这里面原因众多,但是大多与材质有关。

所以平常民间的鞋子就卖的贵,一般的百姓,大多是自己做,至于穿草鞋或是赤脚之类的是常态,事实上如果按正常历史的发展,很多农村的孩子,小时候都是光脚长大的。

这都是维持了很久很久。

秦兵马俑显示,他们什么装备都可以统一,就是鞋子不能。

因此,鞋子只能在一定的范围销售了。

这鞋子又难以生产,难以销售,那么对于这种行业的热情,大户们就远远比不上丝绸这个传统项目了。

但是,郭勿语在家乐福超市里看到了什么?他看到了大量的各个品种的鞋!甚至男女老幼的都有!!

那些鞋,他不用试,看上去就是结实耐用的样子,脚下这一双便是如此。

所以,汉唐集团的人一定有办法很简便地加工这个鞋子,他在台湾看到太多穿鞋子的人了,包括那车夫的鞋子,他认真观察过,一定都很合脚。

郭勿语和自己的手下在一楼大厅里走着,这时候没有人理他,正好,多看看。

他看到靠着墙边都摆着玻璃柜子,里面摆着各种鞋子,他把脸贴上去看,鼻子都好压扁了,里面的鞋子种类好多,难怪贴着样品柜的白纸。

他揉着鼻子想,这皮鞋的款式不算什么,单单就是这亮亮晶晶的样子,拿到哪里都好卖,这会是我郭家的一门好生意!

他又走到别的玻璃柜子前一看,眼前马上开阔了!

啊呀,那里面皮带、皮衣、皮裤、皮大氅、皮甲衬应有尽有!

特别是那皮甲衬,他岂能不知!

原先那红毛蕃正是向那倭国贩卖鹿皮,然后再从大明购买丝绸,瓷器,茶叶,端的是一笔好大的生意!

倭国正是用那鹿皮做甲衬!这才是好生意啊倭国有银山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