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伪君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奖亦不罚无疑也代表着朝廷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令天下商贾欣喜若狂,时隔不过两月,一支支满载货物的商人舰队扬帆出海,而天津水师亦得到了京师宁国公的亲笔军令,不得有丝毫为难克扣商人的行为,于是,沿海皆商的局面终于在秦堪这些年苦心经营布局之下,悄然开花结果。

此时此刻,开海禁已成了无可逃避的话题,再不开海禁,《皇明祖训》里关于禁海这一条便成笑话了。

正德九年六月,久不问政事的宁国公秦堪在朝会时递上了一个奏疏,名为《时宜而势,请开海禁疏》,奏疏掀起了惊涛骇浪,朱厚照与秦堪及京中勋贵合力骤然发动,砍下四颗拼死反对的文官的人头,封锁大明海疆一百四十多年的禁海政策终于像一幢摇摇欲坠的危房,轻轻一推,摧枯拉朽般倾塌无存。

……

很多矛盾都是在积累中愈见尖锐的,矛盾爆发之后便只有不死不休的选择。所谓历史,便是一部人命堆砌而成的血书,秦堪亦无法免俗,为了推动这个沉疴渐重的国家,为了自己曾经立下的誓愿,他不介意杀人,甚至不介意自己亲手举起屠刀,帮他们位列仙班,刀下不论忠奸,不留凡世给自己添堵才最重要。

不仅是开海禁,日本也并不太平。

神机营总兵孙英率五百神机营火器兵登陆日本之后,日本举国上下惶惶不安,各大势力的大名们蠢蠢欲动,位处群狼环伺的境地里,孙英不急不躁,一开始颇为安分守己的领兵驻守日本皇宫。

只可惜孙英实在不像好人,也不知被谁影响了,驻兵不到半年,他那颗不甘平静的心便开始骚动起来,于是屡屡进宫觐见后柏原天皇,二人高谈阔论之时,孙英意气风发,顺嘴不小心挑拨了几句是非,后柏原天皇递国书请明廷驻兵自然也不是请天朝上国来他家吃饭这么简单,二人各有野心,于是一拍即合。

正德五年,即日本文正七年,日本后柏原天皇忽然降下旨意,言称大和国即掌管京都军政的大名三好长庆不臣犯上,下旨征伐,旨意刚出宫,孙英领着神机营三百名弹药充足的将士直扑位于日本京都皇宫仅一街之隔的三好长庆府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三好家发起进攻,有心算无心,再加上大明犀利的火器,不到一个时辰便将三好家上下二百余口人全部屠戮一空,日本后柏原天皇终于彻底掌握了京都的军政大权,从此有了一方真正属于他的势力地盘,从此不再是无权无势的傀儡皇帝。

此举震惊日本,然而天皇本是名义上的日本皇帝,从明面来说,皇帝杀大臣并无不妥,大名们多方打听,听说了明廷火器的厉害之后愈发不敢轻举妄动。

趁此战之余威,后柏原天皇和孙英马不停蹄,将京都附近的大小大名势力清荡一空,日本京都百里方圆终成后柏原天皇的势力范围,从此日本国内,后柏原天皇,大内氏,细川氏三方势力雄踞四岛九洲,三足鼎立之势已成。

雄心万丈的后柏原天皇见称王称霸竟如此容易,不由愈发滋生了野心,一次又一次告诉自己,实权的日本天皇,自己值得拥有,于是一次又一次催促孙英继续征伐大名,意图借明廷之兵完成日本统一,却被孙英毫不留情拒绝,天皇嫉恨却只能隐忍不发。

第二年,久积的矛盾终于爆发,后柏原天皇竟暗里联络京都之外的大名对驻守在皇宫外的明廷神机营驻兵发起偷袭,却闯入了早有准备的孙英预先布下的包围陷阱,此战日本损失武士共计千余名,后柏原天皇这两年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家底再次被清荡一空。

当晚完成伏击后,孙英披甲领兵入宫,后柏原天皇吓得魂不附体,跪地痛哭请求上国天兵宽恕,孙英却并无责怪之意,只请天皇入寝宫歇息,顺手接管了皇宫内戍之权,这个权力终其日本后氏皇族五百年都未曾还回去,并且孙英还无比严肃认真的告诉后柏原天皇,请他一定不要辜负天朝上国的期望,早日完成日本统一,至于后柏原肚子里骂了多少句“八噶”,不可考。

当然,有了孙英这个暗藏祸心的人驻守,日本也平静不了,数百年亦未能完成国内统一,内乱频频不断,国内大名之间矛盾愈发尖锐,不可调和。

※※※

正德十四年,清明时节的暮雨倾洒在京师城外的官道上,官道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穿着官袍的大臣,身穿大红蟒袍的宁国公秦堪亦在其中。

十年须臾而过,如今已三十出头的秦堪整个人更多了一份稳重内敛,形象亦发生了改变,除了颌下养出一寸来长的清须外,脸上更多了几分看透世事人情的沧桑和豁然。

周围大臣们的态度相比十年前亦改变不少,十年前的秦堪无论站在哪里,身边一丈方圆内很少有朝臣靠近,可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时秦堪的身单势孤可见一斑。然而十年后的今日,秦堪身边却站着许多大臣,他们皆与秦堪坦然高声谈笑,言间或有谄媚者,或有清高者,对秦堪的态度却分外热情,那些不满秦堪为人的大臣们如今也不敢公然给他摆脸色看了,顶多趁他不注意,做贼似的飞快甩过一个冷笑,随即赶紧收起。

十年磨砺,锋芒终露,秦堪不可避免成为了一代权臣。

……

大臣们在官道外等了一个多时辰,天色擦黑之时,官道尽头飞驰而来数匹骏马,马上骑士戴盔披甲,威风凛凛,向朝臣大声通报御驾行止,朝臣皆肃。

又等了半个时辰,一支威武雄师出现在众人眼中,前行骑兵护卫走过后,一乘八马并辕的金色御辇缓缓行到众臣身前。

宁国公秦堪领头,带着满朝文武向御辇跪拜,众人齐曰:“臣等,恭迎陛下北征鞑靼,凯旋而归。”

第698章 亲征凯旋

随着众臣的齐声恭迎,金色御辇在官道中央停下,随军武士迅速将一架小巧的矮梯搁在车辇下方,身披金色明光铠甲的朱厚照缓缓步下梯子,站在官道中央。

众臣再次跪拜齐贺。

朱厚照的模样比十年亦稳重许多,如今已二十八岁的他颌下也留了半寸长的清须,当年尚嫌稚嫩的脸蛋如今多了几分风霜之色。

这十年里,朱厚照并没有太大的长进,仍旧是昏庸嬉闹的性子,看来他早已给自己定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活到老,玩到老,至死方休。不过这十年朱厚照也着实干过几件大事,这几件大事皆跟战事有关。

正德八年五月,四川数十名土司因税赋而聚众造反,宣慰司安抚无效,由于四川多山,山路崎岖难行,四川都司发兵四卫征讨无果而终,反军声势愈大,朱厚照闻报后大怒,不顾满朝文武反对,点京营精兵三万,再紧急征召广西狼兵四千人御驾亲征,此战朝廷启用大量新式火器,对山地进行不间断的强攻,费时四个月终于平定造反,凯旋归京。

后来这几年里,朱厚照陆陆续续又亲征了几次,包括国内的造反,边境鞑靼和瓦剌的入侵等等,令人惊奇的是,不知是朱厚照天生将才还是运气使然,几次亲征居然都是大胜而归,实在令天下人吃惊不小,谁都没想到这位深居大内的昏君竟然有这等本事,仔细想来,似乎……昏庸得也不算太彻底,总算有那么几丝可取之处。

去岁冬月,由于草原白灾降临,蒙古部落牛羊饿死病死无数,鞑靼小王子伯颜猛可纠集草原数十个大小部落,共计五万兵马,向大明边镇宣府,大同和辽阳发起了进攻,朱厚照又点齐了京营兵马出京亲赴大同抗敌。

这下满朝文武不答应了。

前面几次你征四川土司,征流民造反,征这个讨那个都在容忍范围之内。毕竟敌人的战力不强,大军碾压之下,是个傻子也能打胜仗,但是蒙古却是汉家数百年来的生死大敌,而且客观的说,汉军对上蒙古骑兵往往是败多胜少,一场万人大战能杀几十个蒙古人就算了不得的大功了,如此厉害的敌人你一个只懂得玩乐嬉闹的大明皇帝居然还敢亲征,难道想重演一次土木堡之变吗?

无数大臣拼死反对,跪在宫门前磕头磕得满头鲜血,奈何这一次朱厚照却铁了心,同时也跟大臣们玩了一招虚则实之的兵法,表面上假意答应收回成命,欣慰的大臣们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当天晚上朱厚照便带了数十骑悄然离京,直奔居庸关而去,用手令和圣旨骗开居庸关门后直驱大同府。

蒙古大军犯边前夕,朱厚照来到大同府,二话不说抢过大同总兵官王勋的兵权,亲自居中调动宣府和大同的兵马。

蒙古大军终于来犯,兵锋直指大同,朱厚照倒也确实是个将才,果断派王勋领一支偏师将蒙古兵诱往应州,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