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宣宗朱瞻基(1398-1435)
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1447-1487)
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孝宗朱佑樘(1470-1505)
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武宗,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穆宗朱载垕(1537-1572)
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宗,光宗长子。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思宗朱由检(1610-1644)
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朱允炆死党之黄子澄
更新时间2011…8…21 17:14:07 字数:1697
黄子澄(1359—1402)以字行,又名黄湜,分宜大岗山澧源村人。分宜澧源(今为大岗山乡大坑村)人。生于元顺帝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明大臣。洪武中会试第一。伴读东宫,累官至太常寺卿。曾与皇太孙谈论削藩事。皇太孙即位,是为惠帝,命兼翰林学士,与齐泰同参国政,共谋夺藩王权。除周、岷、代、齐、湘五王后又削燕王,燕王朱棣起兵反抗。子澄与齐泰不善军事,连遣数将均败。燕王攻下京城(今南京市),夺得皇位,是为成祖。削藩引发燕王朱棣在1399年发动靖难之变,朱棣在1402年夺得帝位后,子澄被俘不屈,肢解而死,族人无少长皆斩,姻党悉罚戍边。”靖难”,是明成祖朱棣篡夺他侄子允炆帝位遁词。结果是朱棣得逞了。黄子澄是忠于朱允炆的,在这所谓“靖难之役”的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他做了“无惭臣节”的牺牲品。“烈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这是封建社会的准则。
黄子澄因株连九族,稗官野史,亦少流传,遗稿散失殆尽。现见诸史志者,仅存李景隆师败》、还洞庭》、酬姚六丈》、送刘医士歌》和大岗山广庆寺记》等诗文17篇。黄子澄有一子改名换姓匿藏,幸免于难,到了明仁宗时获赦,有子孙在明武宗时考取进士。
社会对他的评价:由于黄子澄惭臣节,不降服朱棣,被朱棣残酷地杀害,还祸连十族,所以旧时的士子都歌唱黄子澄的节义,鞭挞朱棣的凶残,如赵逊颜的过太常祠》诗曰如公节义振义秋,不负科名第一流。晁错计纾忧更切,景隆
荐误恨难收。一朝鼎镬君臣薄,异代蒸尝奸宄羞。最是伤心株连处,还多十族双眸。这诗在赞叹疾风劲草、百折不移的黄子澄,针砭鼎镬臣僚、株连十族的朱棣的同时,还对黄子澄参与这场斗争的得失作了评价。
建文时期:惠帝为皇太孙时,曾问子澄:诸叔藩王皆拥重兵,如有变端,怎么办?子澄答道:诸王仅有护兵,只能自守,倘若有变,可以六师监之,谁能抵挡?汉七国不可谓不强,最后还是灭亡了。大小强弱之势不同,而顺逆之理更相异啊!太孙是其言。此后,每呼子澄,必尊称黄先生。及惠帝即位,更是倚重信任,与齐泰同参国政,共商削藩事宜,首先剪除周、齐、湘、代、岷五宗王。子澄升为太常寺卿。朱允炆即位后,任命黄子澄兼翰林学士之职,与齐泰同参国政。惠帝有意削藩,黄子澄便与齐泰计议。齐泰打算首先向燕王朱棣动手,黄子澄有不同意见,认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最后子澄的意见被采用,周王等五个藩王先后被削藩。朝廷用黄子澄和齐泰的计谋,调走燕王手下精兵,又在燕王府所在地北平一带调动军队以监视燕王。燕王朱棣知道朝廷准备对他动手,先以病重为借口,请求朝廷容许留在京城的三个儿子返回北平。齐泰反对放还三子,黄子澄却说:“不若遣归,示彼不疑,乃可袭而取也。”结果朱棣三子获准回去。不久朱棣便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叛乱,上书朝廷指称黄子澄和齐泰为奸臣。惠帝派老将耿炳文讨伐,初战不利。惠帝听从黄子澄的建议,以曹国公李景隆接替耿炳文,齐泰极力反对但无效。李景隆接任后,表现更令人失望,屡战屡败,损失数十万人。朱棣乘著李景隆战败之时,上书朝廷,大力批评黄子澄和齐泰,惠帝便免去二人官职,但仍暗中与二人议事。建文二年(1400年),李景隆在济南战败后被撤换,惠帝赦免了他,黄子澄哭著请求惠帝治李景隆的罪,惠帝没有接纳,子澄便说:“大事去矣,荐景隆误国,万死不足赎罪!”当盛庸在建文二年十二月在东昌大破燕军后,惠帝在建文三年正月恢复了黄、齐二人的官职,可是在三月盛庸在夹河战败后又再次免去二人官职。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逐渐逼近南京,惠帝谋求与朱棣谈和,便把黄子澄和齐泰眨谪到外地,仍密令二人募兵。南京陷落前,惠帝召黄子澄回京,未至而南京已失守。黄子澄密谋继续反抗朱棣,行踪被人告发,因而被捕。燕王朱棣(即明成祖永乐帝)亲自审问。子澄抗词不屈,被肢解而死。并祸及满门,株连十族,家属被杀65人,异姓致死者54人,外亲400余人皆充军,唯其子彦修因已入昆山籍,能说昆山话,才幸免于死。后收子澄遗骨葬昆山县(属今江苏省)马鞍山下。明正德十五年(1521)始得昭雪。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朱元璋
更新时间2011…9…28 17:57:51 字数:2767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