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农家暖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我陪你去吧。”大妞不放心张氏一个人:“家里有二妞和大宝,也放心。”。
  “还是我去吧,我可是林家长男。”大宝往前走了几步。
  “别争了,你们都明天去。”张氏拍板,见郑伯回禀已经备好了马车,张氏又在三妞和小宝的额头亲了一下:“乖乖听话,好好睡觉,知道吗?”。
  小宝和三妞也知道张氏现在很乱,乖乖的点头。
  “照顾好他们。”张氏看了眼三个大的,急急奔了出去。
  饭桌上切好的皮蛋,原封未动。
  晚饭后,大妞怕两个小的睡不着觉,安排大宝照顾小宝,自己三姐妹挤在一张床上,三妞睡中间。
  “大妞,什么叫去世?”三妞问道,她只知道张氏很慌乱,却不知道为什么。
  “就是死了,再也不会出现。”二妞解释道。
  “那我们也会死吗?”三妞问道。
  “会,要是不死我们不成了老妖怪了?可是我们还有好一段时间要走,三妞要长大,嫁人,生儿育女,不用担心的。”大妞吻了吻三妞的额头。
  三妞一左一右的搂着大妞和二妞的手臂:“大姐,二姐,你们可不许死。”。
  两姐妹相视一笑,对三妞保证:“好,我们不死。”。
  第二天,大妞没让做生意,男的全带去帮忙,女的留在家里照看。吃过早饭,大妞便吩咐换了素衣,带着几个小的和下人拦了两辆马车,往姥姥家去了。远远的就看见姥姥家门前挂了两个白色的灯笼,平时不觉得怎样,大妞现在看着白色心里居然生出一种凄凉。一行人下了马车,走了进去,村里的里正当待客使,负责接待和记送礼。这些都是要还的,记错或是不还,人家会在背后说你的。来往的每个人都神情肃穆,无人嬉笑,动作轻慢,怕扰了亡灵。院里摆了几大桌的流水席,灵堂里挂着黑纱白幡,烟雾缭绕的,,堂屋的正中间的墙上贴着用白纸剪的一个大大的奠字,供桌上立着一块牌位,上书:张罗氏翠娘之墓。牌位的正前方摆着一个小的香炉,里面燃着三支香,左右各立这一支点燃的白蜡烛。黑漆漆的杉木棺材就停在灵堂的正中央,棺材前点着脚头灯。舅舅一家还有娘侧跪在姥姥的棺木边,个个都披麻戴孝的,哭着往火盆里烧纸钱。与姥姥生前交好的女眷们吊唁的时候还要上前哭上一哭,有个与姥姥交好的老妇人靠在棺木哭昏过去了,几十年的老姐妹,昨天还有说有笑,今天说没了就没了,人生无常,她大概也想到了自己。
  榆柳镇的丧葬礼俗繁琐,在他们眼里生死都是大事,就是没钱也要借钱好好操办,尤其是在农村,可以不计较排场,但必须办得热闹风光,犹为讲究仪式和规矩。倒挟报死伞报丧、穿殓衣、覆面、移尸入棺、点明灯、封棺、叫更、上饭、竖幡、门孝、送终、烧庙头纸、送无常、拜路头忏、买水、拜门神等等一套礼仪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缺一不可,都必须由其子女一件不漏的认真完成。老一辈的人尤为注重自己的身后事,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的后事打算,他们认为身后事办得好才能保佑自己下辈子投到好人家里,罗氏也不例外,自从姥爷去世后,她就在一点点筹备,所以这次罗氏虽然去得仓促,倒也不显慌乱。罗氏去世的当晚,张文刚就央人去报了信。张家也是外来户,村里并无亲戚,余氏也把自己的娘家兄弟叫来帮忙,但里里外外都是靠张文刚两口子张罗也忙不过来,里正的儿子便主动帮忙。张氏带来的钱和马车派上了用场,没准备的东西也很快置齐,一大早请来为姥姥罗氏念经的和尚也闭着眼睛,在灵堂为罗氏念往生经。
  人们常常把丧事办得隆重当做衡量一个人是否孝顺的标准,就算你在你爹娘生前不孝,死后把爹娘的丧事办得风风光光,人家也会夸你孝顺。大妞对这嗤之以鼻,生前不孝顺,等人死了假装嚎两嗓子就是孝顺了?丧事不过是办给活人看的,死的人知道什么?可是你还办得办得热热闹闹的,否则是会被乡里人戳脊梁。
  大妞们到的时候,姥姥已经被穿好寿衣,脸色平静的躺在棺木里,腰上绑着黑线。这绑线也是有规矩的,有多少岁就绑多少根,白线表示夭折,黑线表示寿终正寝。大妞也不知道还有些什么程序,便带着几个小的跪在张氏的周围,本不是爱哭的人,大妞忽然就掉下了眼泪。记忆里除了自己过年的时候来过姥姥家一次,便从未主动登门看过姥姥和舅舅舅娘,一直都是他们,只要自己有事都是第一时间赶来。大妞忽然泪流满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大妞很后悔,人生无常,谁也无法预料下一秒又会发生什么。那么自己现在唯有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姥姥,您走好。
  入殓封棺,大妞几个作为外家小辈,只要简单的磕头上香就好。榆柳镇所管辖的农村,人们认为人死应该入土为安,都依旧保持土葬的习俗。将罗氏的生辰八字算了算,定于明天辰时将姥姥罗氏与姥爷合葬在一起。
  一套程序走完,流水席就开始了,因为有和尚师傅,还专门为他们准备了一桌素菜。治丧又一定要男丁出面,姥姥只有舅舅一个儿子,事事插手也忙不过来,里正的儿子便自告奋勇担起了这个责任,在大妞看来很具侠义心肠。没想过古代的人这么热情,现代钢筋水泥的房子里住着,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是邻居是谁。
  农村人一般都是比较好客的,更何况又是同村的。古代人成亲生育得早,再加上张氏一家又是村里同辈中过得最好的,乡亲们的眼神中满是艳羡,直夸张氏有福,又纷纷叹息大妞的姥姥走得太早,没有好好享到福。
  吃过流水席,里正便把记录了人情往来的本子交给了张文刚,里正知道张文刚事情忙,心情也不好,便安慰几句就走了。客人走后,张叔几人便和张文刚请的帮忙的人一起还座椅板凳和借的厨具,虽说是白事,但他们走的时候,余氏还是给他们带上了些肉菜,天气热,剩的这东西也放不久,也能略略表示自己的感谢。
  现在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在镇上或其他地方打工,张文刚还正烦人手的问题呢,大妞带来了几个壮劳力,明天倒不愁没人抬棺材上山了。简简单单吃了晚饭,张氏和张文刚两口子要整夜的守灵,便早早的安排几个小的睡的地方,等他们困了便去睡,因为地方不够,张氏觉得打扰别人麻烦,便让张叔几个在马车里将就一晚,反正天气不冷,第二天还要发丧,也睡不了多久。余氏抱了几床被子,睡在马车上也不会硌背。
  后半夜,大妞几个实在困得不行了,哭了这么久,眼睛也睁不开,余氏便要他们回去睡,大妞也没推辞,睡不了多久还要早起,不需要自己逞英雄,大妞领头带着小的去睡觉。
  夜很静,除了蛙鸣,大妞睡着前还听到灵堂传来隐隐的哭声。


☆、第八十八章张文刚的打算

  第八十八章张文刚的打算
  大妞只觉得刚闭上眼睛就被张氏叫了起来,外面还黑麻麻的一片,厨房立即开始弄得噼里啪啦的响了,虽然只请了几个人帮忙,但还是要给人做饭。
  张叔几个也起来了,和帮忙抬棺材的人一起在灵堂里用麻绳捆棺材。他们用粗粗的麻绳把棺材的两头捆好,留好头,刚好可以穿过一根木棒。每个人身上都穿着白色的孝服,在灵堂里低头不语的做事。
  余氏也把罗氏生前的衣物都找了出来,用一个大包袱放好,等会儿要埋在棺材周围的。早饭做得很简单,但都是实在东西,包子馒头,和几大碗的肥肉,抬棺材上山是个体力活儿,肚子里没有实在东西要抬上去,那可是要误了时辰的。张叔几个和帮忙的人吃过饭,里正看看天,振臂一呼:“起棺。”。
  里正之子拿着纸钱,边走边撒,前头引领。张文刚披麻戴孝的端着罗氏的牌位走在其后,他身后两步紧跟着华明和华强两兄弟,一左一右的拿着魂幡引。大宝小宝手里拿着纸伞又在华明和华强的身后几步远,张氏等一干女眷棺后随行,每人手里都拿着些纸做的东西,便哭便跟着棺木往前走。身后还自发跟着要坟前祭奠的人,鼓乐唢呐吹奏着哀乐,个个神情哀伤。
  上山前,他们将姥姥的棺木放在地上歇气,张文刚一家和张氏一家要全都跪拜在地,直到再次起棺才能起来,如此几次,姥爷的墓地就到了。
  先祭拜了姥爷,让他原谅小辈的打搅,帮忙的人才动手挖坟,挖到一个足以容下姥姥棺木的大小,众人便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