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掌家娘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等老太爷到了京城,一切都会好转。

一切都会回到正轨。

三老爷也能找到关系救下六老爷。

赵妈妈道:“这样一来,老太太也能松口气。”

姚老太太沉下眼睛,“若不是这样,我也不会忍一时之气,让蒋氏跟着老太爷上京。”

赵妈妈点点头。

正说着话,寿氏来请安。

赵妈妈将寿氏请进门。

寿氏显得十分憔悴,“娘不跟着我们一起上京?”

姚老太太摇摇头,“我身子不好,就不去了。”

寿氏用帕子擦了擦眼角,“也不知道老爷那边怎么样,漕粮的案子要到京里才能审,这一路上不知道要吃多少苦。”

提起姚宜春,姚老太太顿时觉得心窝如同被剜了般疼痛,看向寿氏,“给你娘家送信没有?让你娘家早些打点。”

寿氏颌首,“已经将消息送出去。”

姚老太太挥挥手,“下去收拾箱笼吧,要带些什么东西都带齐全,这一两日就要启程了。”

眼看着寿氏退下去,姚老太太又想起一件事,“老太爷从小普陀寺里回来没有?”

赵妈妈摇摇头,“还没有。”

“也不知道能不能请动杨先生。”

赵妈妈道:“一定能,三老爷的官位在,姚老太爷又这样诚心去请,咱们八爷又聪慧,老太爷不是说,应该能给八爷启蒙。”老太爷准备回京之前办好这件事,到了京城也好让三老爷高兴高兴。

**************

立即就要启程了。

 第七十四章 打动

姚老太爷在普陀寺厢房等了半天也不见杨家人来喊他过去,转过头来吩咐小厮,“再去看看,跟杨家的下人说清楚,我们是泰兴姚家,家里三老爷在吏部做当家侍郎。”

这样应该说的够清楚了。

老三托吏部尚书大人给杨敬递过帖子,三儿媳张氏托娘家向杨敬说过,京里的达官显贵是不少,要么是勋贵家的子弟无心读书,要么是那些苦兮兮、两袖清风的翰林院家中子弟,要论朝廷重臣,扳扳手指都能算的清楚。

将杨敬先生请回家像西席一样每个月奉上束脩,这样的事姚家不敢想,但是在杨敬先生跟前学些时日权当启蒙,姚家可是做足了功课,吏部尚书和杨敬爱徒曹變家素有交情,吏部尚书的儿子就在杨敬跟前学过一阵子,虽然算不上正经的师徒,也是获益匪浅,他们欢哥能和吏部尚书儿子一样,有了杨敬的名声相托,就算走出去了。

别看杨敬南京、京都的国子监他都不去任职,他图的还是名声。

去了国子监不过任个官职,国子监请不动他,他才被人高高供起来,读书人就是这样的心思。

姚老太爷觉得自己十拿九稳能说服杨敬。

姚老太爷坐下来喝一口茶,很快小厮快步走进门,“老太爷,杨家人说了,杨先生已经歇下了,请老太爷回去吧。”

已经歇下了?

姚老太爷看向外面,太阳还没下山,大白天就歇下?

“是不是杨先生哪里不舒服,我认识县医署的大夫,”说到这里,姚老太爷站起身,“我自己去看看。”

从辰时开始,小普陀寺就开始有拜访杨敬先生的,杨敬先生不收礼物。大家就千方百计投其所好,送些笔、墨和上好的砚台,杨家人不肯接,就都堆在门外。递帖子的人更不计其数,可是到现在为止恐怕还没有人见到杨敬先生。

姚老太爷带着人走到杨敬的院子外。

刚要让人去喊门,就听到里面传来孩童稚嫩的声音,是有人在背千字文,“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姚老太爷的心如同被狠狠地扯了一下,杨家人不是说杨敬先生已经休息了,为什么会有人在背千字文。

分明是在骗他。

杨敬先生在屋子里。而且在听孩子背书。

那孩子是谁?

难不成杨敬先生已经收了徒儿。

姚老太爷顿时觉得十分的焦躁,看向下人,下人急忙叫门,立即就有小厮前来,看到来的还是姚家下人。那小厮微微皱了皱眉,耐着性子,“这位是……”

姚家小厮忙道:“是我们老太爷。”

“姚老太爷,”杨家小厮上前行礼,“真是不巧,我们家先生今天觉得乏了,已经睡下。”

还是这样的说辞。

姚老太爷顺着门缝向里面张望。隐约看到院子里站着一个六七岁大的孩子,穿着青色的直缀,一丝不苟地在背书。

杨家下人来和他说话,都没有让那孩子分神。

姚老太爷不禁觉得诧异,这才多大的孩子,竟然能将千字文背得这般熟练。

“那不是有人在。”姚老太爷道,“是谁家的公子在背书?可是杨敬先生新收的徒儿?”

杨家小厮摇摇头,“并不是,这孩子这几天一直在先生院子前背书,今天先生让我将他叫到院子里。”

姚老太爷扬起眉毛。“先生已经见了这孩子?”

杨家小厮笑道:“还没有。”

姚老太爷松了口气,还没收徒就好,想着又好奇地看了几眼那孩子的背影。

他在泰兴县这么长时间,还没听说谁家六七岁的公子这样的出息,照这样下去将来定然前程无量。

不知怎么的,他心里油然生出几分羡慕来。

如果欢哥能这般,他不知要多高兴。

姚家若是出一个这样的子弟,天天在他身前背书,他也就心满意足了。

姚老太爷站着听了一会儿,他想知道这孩子到底能将千字文背到哪里。

越听下去他越心惊。

真是难得的好材料,定然是出身书香门第,泰兴县里没有这样的人家,那就是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子弟。

姚老太爷想着向四周望望,并不见什么伺候的人,孩子的穿戴也不太好,显然这孩子的家境应该不太殷实。

光靠孩子聪明大约能打动普通的先生,杨敬是见过场面的人,不一定就会动心。

“姚老太爷,若是无事小的就要关门了。”杨家小厮的声音又传来。

姚老太爷这才回过神,“能否和先生说一声,明日一早我再来拜见。”

杨敬是一定要端着架子,让他三请五请才能出山,他明日再来也是无妨。

杨家小厮点点头,“不过我们先生说了,谁也不见。”

话是这样说,若是他收徒也是这般,姚老太爷笑着点头,“明日我来,杨先生不见也没关系。”

杨敬早晚是要见他的,老三有官位在身,老三媳妇又出自勋贵之家,姚家有这样的身份做依仗,他们怕什么。

只要欢哥能拜师他多跑两趟也是值得的。

杨家的大门关上,里面仍旧隐隐约约传来背书的声音,姚老太爷站着听了一会儿。

“老爷,马车都备好了。”

姚老太爷伸出手来挥了挥,小厮忙闭上嘴。

这孩子真是不错。

终于那声音停顿下来,显然后面的千字文他还不会背。

姚老太爷脸上自然而然露出一丝惋惜,再努努力就能将千字文都背诵下来。

院子里没有了声音,姚老太爷也觉得站着没了意思,带着下人向外面走去,上了马车,姚老太爷耳边仿佛还回荡着那孩子的声音。

可惜了,这么好的人才却生在寻常人家。

若是在他手里调教将来定然会出类拔萃。

老三就是个例子,若是没有他老三岂能官禄亨通,所以他会说欢哥将来定会有个好前程。有他为子孙铺好路,仔细谋算,姚家将来只会越来越兴旺。

……

站在杨敬院子里的昆哥皱起眉头来,屋子里像往常一样静寂无声。

他没能将千字文都背出来。昆哥抿起嘴唇。

“这位少爷,您也该回去了,”杨家下人上前,“一会儿太阳就要下山了。”

昆哥点了点头,“明日我还来。”

杨家下人不禁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个小小的孩子,这段日子来先生院子里求教的孩子也不是没有,能天天来在门前背书的却少之又少。

一开始这位少爷站在门前背千字文,大家还投以怪异的目光。这位少爷最开始背诵的时候,有些紧张,背诵的也不甚流畅。可是几天下来,凡是听到这少爷背书的人,再也没有嬉笑,而是觉得惊讶,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能背这么多。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少爷每日都会过来,早晨过来一次,下午会再过来,上午背诵译文,下午背诵原文,就算刮风下雨也不间断,连寺里的主持看了也觉得心疼。亲自给这少爷送水来,还收拾出禅房让这少爷去歇着。

这位少爷的家人甚至连礼物也不曾送来。

少爷身边也只带了一个小厮而已。

今天风有些大,少爷的声音断断续续,老爷就吩咐他,让他将那少爷进到院子里来,听得老爷的话。他心里都十分高兴。

真是奇怪,本来不认不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