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谋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楼园紧紧的跟在其后,一言不发,他悄悄的转过头,看了看一脸傻样的孟蝶,满脸都是轻蔑之意。
靠!孟蝶愤然而起,气得胸口起伏不定,双眼冒出火花,赵雍,老娘跟你没完。
而此刻在太子府内,代公站在一亭楼之下,脸色凝重,代姬立于他的身后,低头不语。
听完代姬的话,代公更加肯定孟蝶是太子所使,在宴会上演这么一出戏码,他暗叹一口气,原来太子始终没有打消新政的念头,他突然觉得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困境。
一方面,赵成与赵业与他矛盾深厚,处处收敛代郡之财,这才让他投于太子麾下,然而太子却有改政之意,竟要收回封地于赵国占有,虽然目前还未有行动,但从种种迹象表明,这是迟早的事。
他的家族经营代郡上百年,这样的根基怎能就此断送,他是万万不能让此事发生,太子冷落代姬无非是做给他看,可太子要想顺利登上王位也须要他的支持,他实在不想与太子为敌,但在家族利益受到危协时,那怕是推翻太子也在所不辞。
代公转过身来,看了看自己的女儿,严厉而道:
“汝堪为郡守之女居然不能抓住太子之心,用这些卑微的手段去博得宠幸,为众人可耻也。”
代姬听言,双眼蒙上一层泪水,这个父亲在她面前永远都是责备,当初把她送给太子是为了讨太子欢心,为家族而争取利益,她也时刻谨记着,她对太子付出真心,却换来的是冷漠。她对家族忠心却换来的是父亲的轻视,代姬的心里失落而悲凉。
代公继续道:“孟蝶此小儿,心术不正,汝应当避之,若拿人口实,丢了家族的脸面,吾定不饶恕,汝且好自为之。”
代公言完,甩袖离开,独留代姬一人矗立在寒风当中。




第35章:收受贿络
赵肃侯22年未,魏国公孙衍,齐国天汾败赵军于平邑,取平邑新城,并俘虏赵将韩举。同时秦军败赵疵于河西,杀赵疵,并取离石、蔺。
赵魏之战,赵国由胜转败,其一,乃齐国的参与,齐国为了防止赵国的强大,从压迫魏国转而支持魏国,导致两军在平邑展开了大战,平邑丢失。而本是埋伏于河西对魏国形成夹攻之势的赵疵大军,还没来得及支援平邑时,就被秦国偷袭,加之赵疵支挥失误,导致五万大军尽失七八成,赵疵战死,赵侯在赵汤的接应下免受其害,众将士纷纷退回邯郸。
赵军失利,在全国引起一片哗然。
众多赵国儿郎战死沙场,百姓哀痛欲绝。
连代郡这样的边城都笼罩着一份悲伤的气氛。
孟蝶呆在屋子里,拿出匕首有一下无一下的在几上刻画着,得知赵国战败的消息孟蝶唯一的想法就是兄长凶多吉少。兄长一心想征战沙场成为百金之士,拜将封侯,光宗耀祖,在冲峰献阵时,他必定是首当其冲,他那样的冲动,能逃过一劫吗?
真是个笨蛋!孟蝶在心里骂着,泪水却禁不住的流了下来,多少个家庭就这样因为战争而破灭了。
她用袖拭了拭泪水,收起匕首,清洗了脸颊,平静了情绪,出了房门大步朝着议事殿而去,今日是赵雍与众贤士们讨经论道的日子。
远远的就听见殿内的吵闹声还有嗡嗡的哭声,孟蝶不烦的皱起了眉头,这些只会哭嚎的士人,即不能上战场与敌人搏斗,又不能出谋划策为那运筹帷幄之人,出了事,只般这样取闹,有个屁用,真不知赵雍养这等闲人是为何般?
孟蝶刚踏进殿门,被明公叫住:
“子来得正好,吾等正上书赵侯,要严办那误军之人。”
“哦?”孟蝶挑了挑眉,瞧着明公身旁围着众多贤士正叽叽咋咋的讨论着,孟蝶来到明公身旁,问道:
“何为误军之人?”
“自是公子业等人。”一贤士言道。
孟蝶的出现众贤士意外没有把矛头指向她,反而觉得多一人多一份力量,那么赵侯就会慎重于他们的意见。
另一贤士又接着说:
“赵侯不听太子之言,启用赵业等人为将,害我赵国万千儿郎,昔年,楚兵一败,得臣伏诛,自古军中无败将,此乃军法也。”
又一贤士言道:
“如此以来公子业势力必减,太子回朝近也。”
“善;善。”众人符合着。
然而孟蝶听之,脸上却露出鄙视的表情,她环顾众人,连明公也在奋笔急书,看样子是赞同此事,于是孟蝶大声言道:
“诸位如此行事,是致太子于危险之地。”
这一声,就如半空中起个霹雳,屋宇俱震动。
众人安静下来,明公停止的书写,大家都瞪着孟蝶,不明她此话何意。
只听孟蝶轻蔑言道:
“且不说公子业与越姬乃赵侯宠幸之人,就那越姬背后强大的越国,诸位认为赵侯能不顾之?再者,赵魏之战,虽赵业为大将,却也是赵侯亲领之,若要追究责任,岂不赵侯也得伏诛矣?”
“这…。这…。”
众人听之面面相视,哑口无言,找不到理由反驳孟蝶的话,却也不想放弃打击赵业的机会,他们身为太子的贤士,自是帮太子谋事,这一点的忠心孟蝶倒是钦佩,但是好心并一定就能办成好事。
明公听言,沉思片刻,似乎理清了厉害关系,他放下手中的笔,起身朝着孟蝶拱手行礼,言道:
“子言甚是,吾等思虑不周,险些坏了大事,不知子有何计策?”
孟蝶赶紧拱手还礼,得到一等食客如此的大礼,还真让她有点受宠若惊,而众贤士也顾不得去评论明公的行为,只想听听孟蝶的计策。
孟蝶双手负于身后,挺胸抬头,环顾四周后,缓缓道来。
“其实并不需要什么计策,诸位做好本份之事即可。”
众人听言面面相觑,不明其由,有的贤士不屑的哼出声来。
孟蝶不以为然,又道:
“如今,赵国兵败,众将士死于疆场,百姓哀怨,众贤士何不借百姓之口,逼于朝堂。诸位都是太子之臣,如就此上书,必定引起赵侯猜测,别有用心之人造谣生事,言之太子借赵败之事,逼迫赵侯杀戮亲子,岂为天下人所不耻,太子贤名何在?诸位贤士来自各国,因太子贤名而投之,若由诸位在民间广传太子之贤能,散播赵魏之战乃为赵业贪功而败,赵侯也受之连累,此时,太子威名远播,赵业声败名裂,百姓自会把战败之事归于赵业一人,群众愤然,赵业不得民心,其麾下之人必定逃之七八,赵业势力弱减,而太子也无危也。诸位都是能言会道之人,帮助太子坚立威名,想必也是诸位的份内之事。”
众人听言,如醍醐灌顶,顿时啧啧称奇。
只听明公言来:
“借民众之口,壮太子这威,借民众之口,弱赵业之势。妙,妙呀。”
“再者,”孟蝶又道:“众人可把太子大败林胡之事,四处宣扬,那么太子在朝堂之势必稳。”
明公频频点头,并立马吩咐众贤士急急写书,秘传于各国,流落各民间。
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乃为四君子之一,美名远播。并不是他有多大才能,相反他为齐国还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但就因为他养的食客众多,大家都受之饔飧之恩,为他传播其美名,因此孟尝君在各国之间名声上佳,威望极大。
而此刻孟蝶用的也是这样的方法。
在当时言论自由,不管是儒,墨,道,法都是尊君思想,他们所提出的政治主张都是为君主服务,各派口水战打得正欢,各国君主也是仁人见仁,智者见智。
各国君主都较为尊重这些各派贤士,因而对于他们的言论,也不加与干涉,才有了众贤士在民间为某位统治者摇旗纳喊之举。
众贤士擦拳磨掌,各自行事。
孟蝶没见着赵雍,原来此妖孽一早就赶去了邯郸,听言赵侯染疾,想必是为兵败所至,在赵雍出发之前,下达了立代姬为夫人的命令。
想必妖孽也猜想此次邯郸这行必有危险,立代姬是为自己壮势力,代姬身后就是一个强大的家族。
孟蝶一路行来,尽在思考赵雍一事,他的成败对于自己的复仇有直接关联。
来到一回廊,只见一奴仆匆匆赶来,在孟蝶面前行礼道:
“先生且慢,奴家主子相邀。”
孟蝶转过身来,见这位奴仆面生,不仅问道:
“你家主子何人?”
“丽姬也。”
丽姬?孟蝶思索着,她的动作倒快,代姬刚立为夫人,她就坐不住了。
孟蝶清了清嗓子,正色道:
“吾与丽姬素未交往,何来相邀?再者,吾乃太子食客,赴姬之邀实为不妥。”
奴仆言道:
“先生不必为难,丽姬己在此等侯先生,丽姬有事请教先生,还望先生移步。”
孟蝶随着奴仆的眼神看向不远处一个红衣妖艳的女人在众奴仆的簇拥下跪坐于一亭楼之下,正含眉带笑的瞧着她。
那笑容甚为妩媚,孟蝶为之一震。暗忖:真谓是一笑倾人城,再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