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丰臣遗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丛纾煲馀耍角叭嗽允骱笕顺肆梗慵量嗔耸改甏蛟斓摹奥揖帧保丛诓痪饧浣獬吮甭蕉缘麓铱抵瓢蕴煜碌耐病J韵胍幌拢羰堑び鸺铱刂莆鞅甭剑仙技铱刂贫甭剑麓铱祷鼓芩姹阏腋隼碛杀愠稣骰峤蛎矗康比唬肥遣蝗菁偕璧模娑员甭降睦锰樱惚R龅幕褂泻芏啵羰悄芙疤铩⒌び稹④ゼ伊显谝黄鸸倘皇谴蠊σ患烧馊沂甑亩髟蛊袷羌父鲈戮湍芎徒獾模

    “又兵卫,此番前去轮岛凑一定要替我监视好北陆诸大名的动向,一旦有异常立即向我汇报,万不能煽动刀兵给人以口实,实在不行,可向大纳言请兵。”

    由于鳯至郡孤悬北陆,必须有一人能操控大局,藤堂高虎是家中宿老自是不能前去,小宫山晴胜还在跟着藤堂历练也不能擅自行动,遍观麾下智勇双全的家臣,唯有后藤基次可堪重任,因此,秀保抽出两千军势让他带往能登,虽然不多,但足以震慑当地的豪族,况且前田家已经与本家和睦,一揆等问题也不必担心,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将鳯至郡建设成一个前线哨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东西往来的重要信息源源不断地输送回伏见。至于后藤基次提出的“军势太少,不足以固守”,秀保只说了一句话:“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驱船往酒田凑,大战伊始,岂在乎一城一地得失。”

    评议结束后,为了避免重蹈覆辙,秀保将行政中心由伏见迁往大阪的惣构,一个月后,耐不住加藤清正和福岛正则等人的劝说,北政所“主动”将西之丸让给了秀保,自己则搬到了位于京都的新城(秀吉就任关白后,在京都建造的关白府邸,不过基本上不住),一代“女关白”就这样逐渐滑下了权力的巅峰?不,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未完待续。。)

第二四六章 祸起大田原

    耐不住淀姬的盛情邀请,秀保只好在年初一率领家眷赶往大阪与秀赖母子欢度新年。作为丰臣氏唯一的分家,秀保的作用远比五大老和五奉行重要,特别是对于大阪的孤儿寡母,有一房亲戚就意味着可以时常串门,话话家常打发时间,这些平常人家习以为常的相处方式在秀吉在世时却是不敢奢望的。

    大和的丰臣秀长,尾张的丰臣秀次,美浓的丰臣秀胜,丹波的丰臣秀俊(小早川秀秋),原本都是摄津丰臣氏的分家,相对于有些大名,四支分家虽然不算多,但对于人丁稀少且崛起迅速的丰臣家来说,短短几年内建立起纵贯东西、平均知行近百万的四大分家却是竭尽全力了。

    这四支分家牢牢地将宗家护佑在近畿,即便有大的战事,光凭他们广阔的封地也足以支撑好一阵子,更何况还有实力强大的宗家为其提供支持呢。

    不过这一稳定的秩序却在短短四年内土崩瓦解,名存实亡。先是被称为“大和大纳言”的丰臣秀长因病去世,将大和丰臣家留给了年仅十五岁的秀保;一年后,“岐阜宰相”丰臣秀胜病死在了朝鲜的巨済島,留下了阿江和完子一对孤儿寡母,美浓丰臣家断绝;又一年,淀姬诞下秀赖,作为第二顺位继承人的丰臣秀俊过继给了小早川隆景,丹波丰臣家名存实亡;两年后,丰臣秀次被秀吉勒令切腹,一族除了一子一女逃脱外,无人幸免,尾张丰臣家断绝,已改名小早川秀秋的秀俊也受到牵连,丹波领地全部没收,仅保有筑前名岛三十万石,彻底丧失了丰臣氏的继承权。

    就在天灾**将丰臣家搞得支离破碎。分崩离析之时,秀保的出现和秀吉的去世无疑挽救了这个摇摇欲坠的政权:秀保的年轻有为,侍奉秀吉的恭敬至诚,使得后者放松了警惕,没有像对待丰臣秀次和丰臣秀俊一样对他痛下毒手,无意间保存了丰臣氏最后一支分家;秀吉的去世,使得他生前对丰臣秀俊的处罚落空,虽然丧失了许多重臣,可丰臣秀俊还是从越前回归筑前,保有了三十万石的知行。虽然已经改姓小早川,可凭借他和丰臣家的血脉联系,一定不会坐视丰臣家遭受危难,至少说不会无动于衷。

    回到九州的小早川秀秋百感交集,他既为自己没有遭到改易而暗自庆幸,又因为秀赖的出生导致自己被迫过继给小早川氏而愤恨不已,正是由于这种复杂的心情,他选择了向德川家康亲近——当时力排众议,坚决要求把筑前还给小早川家的人便是这位江户内府。小早川氏与江户频繁的使者往来。掌控五岛、对马、任那三地近三万军势的西海备边司岂能不知,他们及时将所掌握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往伏见以及后来的大阪,可以说,就在小早川家的使者启程前往伏见德川家屋敷的同时。便有人将相关情报送往大阪的西之丸,情报,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滞后于人的。

    就在秀保陪着菊姬和阿江来到本丸,有一句没一句地和淀姬闲聊时。远在下野的大田原,却发生了一件比过年还热闹的事情。

    早在过年前的数周,作为大田原新的领主的桑山一晴按照在近畿的惯例。前往附近豪族的领地收取年贡,可已经改名大田原泰清的大俵清泰却按照德川家康的指示拒绝缴纳,这让初来乍到的桑山兄弟大为不悦,考虑到临行前秀保的嘱托,他们也算克制,并未因此对这个伪大田原氏动用武力。

    可大俵清泰却把桑山兄弟的忍让当作是怯懦,他非但自己不缴纳年贡,还煽动周边的小豪族也拒绝合作,特别是落入大关、佐野、成田三家手中的村子,他们的地头都以自己不属于大田原氏为由拒绝了桑山兄弟的要求。

    眼看着年关将近,虽然有池田、宇都宫、蒲生家的扶助,粮草不成问题,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若是第一年就没有收上年贡,今后又怎能降服这些跋扈的豪族?于是乎桑山一晴就打算效仿秀保在东海道时的做法,于新年前三天召开年末评定,为了吸引那些豪族和地头前来,桑山一晴谎称将给予他们每家一百石的补助,以应对来年开春可能的粮食短缺。

    这些豪族本来是听从大俵清泰的号召,不打算理会桑山一晴,可是隔天一听说有粮食送,便都坐不住了,三五成群地前往大田原觐见。大俵清泰虽然也对一百石的粮食垂涎三尺,可一向谨慎的他担心有诈,只派遣了嫡子参与评定。

    评定开始前,桑山一晴便命令进入大殿的豪族解下佩刀,交给廊外的侍从看管,这么做虽然合乎常理,但出于防范,还是有几个地头怀揣短刀进入评定间。

    评定一开始,桑山重晴指着房间一角堆积成山的粮食,耐心劝说这些豪族地头归顺本家,保证前五位归顺本家的领主,每人都能得到一百石的扶持米,以后每年这些扶持米都能抵用需要上缴的年贡,打个比方,今年收成好,某个豪族领地产量五百石,按照“五公五民”的惯例,他需要上缴二百五十石,可是有了这一百石扶持米,他们便只需要再缴纳一百五十石;若是遇到荒年,本身就只有三百石的收成,却要上缴二百五十石,这肯定是难以为继,可是有了一百石的扶持米,他们自己便还能剩下一百五十石的粮食,这不比原来的大田原氏好得多么?

    然而,这种类似于“现金抵用券”的政策虽然很超前、很具有诱惑力,可相较于德川家康的禁令,这帮领主还是不得不婉言拒绝。

    “我们大田原氏只说把城让出来,又没说把土地也一并交出,下野介,在下是一斗粮食都不会交给你的。”代表大俵清泰与会的大俵兴泰不屑地说道。

    “诸位大人呢?”桑山一晴不动声色地询问着,而桑山一直则悄悄潜出评定间,率领五百余名军士将御殿包围得水泄不通。

    “吾等本来是大田原氏的地头,可现如今已被划归其他大名管辖,向您缴纳年贡,实在是强人所难啊。”那些被割让给佐野、大关以及成田氏的地头一脸无奈地回答道。

    “这么说,你们都不打算上贡了?”桑山一晴冷哼一声,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杀气。(未完待续。。)

第二四七章 赶尽杀绝

    那些豪族怎能体会得出桑山一晴言语中透出的威胁,不以为然回答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还请下野介体谅。”

    “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桑山一晴缓缓起身,一边向内殿走去,一边平静地对众人说道:“诸位稍安勿躁,在下这就命人去把扶持米准备妥当。天色已晚,待会用完晚膳再行回去也不迟吧。”

    “哈哈,多谢下野介好意,那吾等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