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家认为爹太抢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业很重要,但是,放着老婆被人惦记也不是个事儿。尤其老婆被人惦记的时候自己远在千里之外,这种感觉糟透了!相信老婆也不能由着流氓调戏她吧?那不傻缺么?

不过他没想让郑琰就这么跑到司州去,一是信任,就这么把老婆带过去跟真有什么事儿似的。二是孩子还小,不能丢在京城,带到司州的话,教育明显不如京城。

池脩之犹豫着,如果不想分开,他回来显然是最好的。

见池脩之动心了,杞国公顺势称赞池脩之年少有为,先前做过的政绩已经足够了,而且现在朝中动荡,离了中心虽然少了事端,可也少了机会。池脩之表示:“容我三思。一州刺史,也不算小了,事情千头百绪,也要朝中大臣答应才好。”

杞国公道:“这是自然。”

池脩之回来与郑琰一说,两人都猜不透杞国公这是要做什么?也不像是阻拦池脩之的仕途,可要说帮忙,也实在算不上。关心他们家状况?两家八百竿子也打不到关系,真是奇了怪了。

更奇怪的还在后头,杞国公家仿佛才发现池脩之是个好人似的,与他接触的越来越多。最后终于由杞国公点明了来意:“池郎想不想池氏重回士族?”

池脩之表情瞬间变得很严肃:“士族自有绳准,这不是我能做得了主的。”

杞国公道:“七百年池氏,还要如何?”

池脩之对世家不喜,对家族沉重的历史也有些排斥,但是,他毕竟姓池!难得地内心挣扎了起来,用仅存的一丝清明问道:“公欲如何?”

杞国公这才说出了自己的计划,简言之,互利合作。

池脩之也不挣扎了,这个炮灰当不得!“不可!昔年上有老圣人,下有诸贤,还闹得沸沸扬扬,眼下这本《氏族志》却过不了政事堂。”订了也是白订。

杞国公胸有成竹,却也留了一手:“池郎不必多虑。”当年那本《氏族志》也有许多人反对,最后不还是通过了吗?只要得益的人足够多、力量足够大就行,现在他拉了许多勋贵来,必须说,《氏族志》的诱惑比杞国公许下的其他诺言都大得多了。

他知道池脩之会犹豫,但是,只要池脩之不坚决反对,他就能创造条件让池脩之不得不应了。退一万步说,就算池脩之不愿意,到时候形势所迫,也只好走定条利益最大化的路了。

次日,杞国公一系果然拿出准备许久的弹章,既攻击了沈氏,又捎带上了推荐沈氏子弟的世家亲戚们,慷慨陈词,认为这些人藐视法纪,居然还敢称世家,应该整顿,把这样的人留在一个“举国重之”的名单里“意欲何为”,要求重订《氏族志》。

勋贵们摩拳擦掌,大声嚷着要重订,并且还要按照官职来定,世家嘛,世卿世禄之家,已经败落了还称个P的世家!你们当初定谱学的时候,可是按照官职来的。

由于勋贵们的势头太凶,而且在这件事情上舆论对世家比较不利,连旁听的萧复礼都觉得世家这样做确实是挺藐视皇家权威的。沈氏连着前荣安长公主,与里通外国似乎都有关系哩!政事堂不得不同意了勋贵所请。

李神策没想到自己会被将军,难得被气坏了。郑靖业头天晚上就接到了女婿的汇报,已经想好了对策——就是不让女婿回来。刺史虽然没有规定的任职期限,不过按照惯例,大约是三年的倍数,池脩之连一个三年都没呆满,还是老实在司州继续干活吧。

池脩之也灵醒,飞快递了一道司州新规划的折子,内有办学校、兴水利、劝课农桑等诸多条款,希望能够放手施行。郑靖业飞快地批准了——萧复礼年纪小,还没新政,国家大事,郑靖业能做一半的主。

那边大家已经在为谁来主持给死磕上了,明摆着的,自己人主持最好!世家方面推荐顾益纯、李神策、楚椿、赵静等人,勋贵方面推荐庆国公、成国公、池脩之等人,郑靖业装死——反正这事儿他得不了利,女婿也被他在五分钟前决定下朝就陛辞赶赴司州工作,这事儿他不搀和了。

池脩之首先发言,表示自己已经参与过一次了,而且司州的事情太多,他得赶着回去,这次他就不参加了。

这跟想的不一样,杞国公愣了一下。李神策转转眼珠子就知道杞国公想什么了,暗道池脩之又不傻,怎么会留下来?你能许给他什么呢?你能许的,他都不需要,真的,如果有需要,咱们也能给!慢半拍,李神策也想明白了其中关窍,一扬眉毛,心里有了定计。

朝中且把什么立后的事给扔一边了,先吵起《氏族志》来。

若大的一个国家,每天发生的事情数以万计,能让中央讨论的,少则数件,多到数十,其余各部要处理的公文加起来也要成百上千。最大的事情原是立后,现在变成《氏族志》了,其他的事情也在进行着。

比如,没有定下池脩之做编纂官,他就跟萧复礼告辞,飞快地回司州去了。临行还拜托岳父大人:“阿琰在家不容易,我知她辛苦,还请岳父多多关照。”别让流氓给调戏了!

他这一走,就是表明了立场:爷不伺候了!与杞国公家便生了间隙。连带的杞国公家对郑琰也有些不冷不热的,只有徐莹,觉得郑琰所托非人,倒还待她如旧。又碍于父母,活似个夹在婆媳间的丈夫,实是让人哭笑不得。

郑琰倒觉无所谓,翻脸就翻脸,WHO怕WHO啊?咱又不是你家奴才,你说了咱就得做!说来池氏夫妻也有生气的理由,哪怕自家没有让女儿竞争皇后的打算,这种防贼似的防着,又威逼利诱的,也着实可恼。

敌人已经够多了,杞国公家此时还不敢与郑党翻脸,彼此就不冷不热地处着,转而把眼睛放到编纂官的人选上了。你踩我我骂你,谁都不合适。最后定下人选的时候已经是过了正旦,由李神策与庆国公总领,顾益纯、楚椿、成国公等亦列其间。

郑靖业父女只管过自己的日子,反正这《氏族志》与他们无关。郑琰很是忧愁地重复着她八岁时杜氏的状态:这么个闺女,哪个男孩子也制不住她,肿么办?

还有,她爹快要退休了,她想送她爹一处宅子做礼物,想做一处“水晶宫”,顾名思议,是埋水里的,用玻璃做墙、做屋顶,四周养鱼。玻璃她有,问题是玻璃能承受这么大的水压么?真是头疼啊!

此时,池脩之已经在司州卷起袖子大干一场了。司州经过兵祸,对当地世家是一次极大的冲击!池脩之正好在此基础之上推广考试做官之法,上书请在司州举行考试“以笼士庶之心”。同时他出身世家,潜意识里对上进的世家子也是赞同的,也鼓励世家子弟参与考试,以期同化。多一个做官的机会,世家也不会放过,只是向池刺史要求:考试的时候,希望安排座位不要跟土鳖安排得太过接近,嫌他们身上气味难闻。

池脩之真想抽他们,也只能忍气答应了。

此时京中正在吵架,沈氏、叶氏剔除出去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叶氏本来算是协从,沈氏大家大口的,分作好几房,论起血缘已经很远了,有些人诛九族都诛不到的。勋贵们的心理略有点小变态,一方面对世家很推崇,另一方面有一个推倒世家的机会也很兴奋,下死力攻击。什么沈氏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什么叶广学与魏王害死萧令先。

李神策其实也挺没下限的,没下限的李神仙都听不下去了,冷哼了一声:“诸位倒是一副忠臣相,当初魏逆为乱,也不见挺身而出。后宫尚肯相殉,你们呢?”

说得勋贵不言声了,终于松了口,不再说什么追究,却也把叶氏给剔了出去,沈氏降为末等。

勋贵们顺势想再夹私货,又把诸如谷氏等“名实不符”的世家剔一剔,再把自家塞一塞。世家却要求严把质量关,于是一方提议的,另一方必然反对,直从京城吵到熙山再吵回来。那股子热烈的劲儿,不知道的人差点以为这朝廷只有这一件事可做了呢。

第四百一十七章 神来一笔

这才说到正题:勋贵要把外戚徐氏也列进名单,最好是头等,第二等也可以。

李神策暗道,来了!

前面说了,李神策也挺没下限的,他提出:“池氏可入名籍。”池脩之不在京里,可他凶残的老婆还在,他岳父还在,郑家是根本没希望了,池家可不一样!老牌子的世家,池脩之虽然“年轻时犯了一点儿错误”,但是比起徐氏,世家绝对乐于接纳池氏!

勋贵:“……”卧槽卧槽卧槽!池氏要入了名籍,那他闺女岂不?这是要反对呢还是不反对?世家这是什么意思呢?杞国公,你怎么看?

杞国公也傻了,你妹的李神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