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为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一年来,姜无涯就如同行尸走肉,早已没了人样。痛苦的煎熬,消磨了他的意志,摧毁了他的灵魂。姜无涯甚至觉得自己,连只偷生的蝼蚁都不如,很想一死以谢天下。若不是和江寒玉有二十年之约,他自己都不知道已经死了多少回了。

钟灵峻峭的雁荡山,奇峰峻岭腾挪跌宕,山回路转柳暗花明。姜无涯南来北往,东奔西走了一年多,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来到了雁荡山。一路上,鸟语花香,风光旖旎,可却怎么也勾不起,这个失落伤心人的兴趣。他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来此,只觉得冥冥之中有个声音,在引导着自己。

第三章 苦海无涯 第六节

姜无涯翻过一座山头,又淌过一条溪涧,天色已渐渐暗淡了下来。他见四野没有村落,不禁暗叹道:“看来今夜又要露宿山野了。”惆怅中,他不经意间扭头望去,却隐隐发现对面山腰密林深处,好似有楼宇闪现。

姜无涯淡淡一笑,于是朝对面山腰走去。踏着布满苔藓的台阶,他来到一座山门前,仰头望去,只见石梁上镌刻着“大同寺”三个字,只因年代久远,石梁有些风化,看上去很不清晰。

“大同寺?呵!大道昌隆,则天下大同。原来还是座古刹,就不知是否有高人驻留。有道是深山度十日,世上已千年。也罢,我不如就在此剃度出家,反到一了百了。”姜无涯心生倦意,喃喃自语道。

他来到庙门前,只见两只镇殿神兽都已缺鼻子少眼,辨不出模样来了。而两扇发污的漆红大门更象是要掉下来般,稍有风吹草动,便“嘎嘎”作响。那门梁因常年风雨侵蚀,已经腐朽。只怕是轻轻一捅,便会坍塌。再看那断瓦颓垣上布满了瓜藤,一株歪脖子老树,吊着几片枯叶从庙里探出头来,活像个夜叉。然而一切皆破,唯独庙门左右的两块木牌却是崭新的,只见上面镌刻着两行大字。左书:杜绝凡尘俗世徒。右书:忘尽人间沧桑事。

姜无涯沉思半晌,似乎若有所悟,顿时对这座寺庙产生了好感。他觉得此庙虽然残破不堪,却清爽宁静,非但没有荒凉的感觉,反而有着与世隔绝的超然味道。

也就在他沉思时,一名中年和尚拿着扫帚从庙里出来,忽见有人立在门前,不由愣了愣,问道:“施主从何而来?”姜无涯回过神来,见那和尚目若朗星,鼻似悬胆,颌下蓄着短须,虽穿一席木兰色五衣袈裟,却挡不住逼人的气势,心知不是普通僧侣,连忙双手合十道:“弟子途经宝刹,不想天色已晚,还请师傅收留一宿。”

那和尚上下打量着姜无涯,见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活像个乞丐,于是颇没好气地道:“施主俗气太重,我大同寺立有寺规,不知施主可曾看见?”

姜无涯苦笑道:“弟子对俗世纷争早已厌倦,之所以还像个俗人,不过是身臭皮囊罢了。百无聊奈,还望师傅收留。”那和尚眼睛一亮,旋即又摇头道:“阿弥陀佛!大同寺已多年无人打扰,还请施主另往他就吧!”

姜无涯皱了皱眉头,那股爱理论的书生气又涌了上来,说道:“出家人理当乐善好施,予人方便自己方便。贵寺何以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和尚不悦道:“本寺数十年来的规矩,凡夫俗子概不接纳。即便是高僧大士云游至此,挂单也不会超过三日。”

“真是奇了怪了,莫非此庙有何见不得人之处?”听到此言,姜无涯心下一掂量,于是故意高声道:“想不到贵寺还有如此不尽人情的规矩,看来也不会有什么得道高僧在此修行。弟子原以为还能得到点化,与佛结缘。现在看来,是没这个必要喽!”

他说着悻悻然转身欲去,心中却暗叹道:“自己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终日浑浑噩噩,就连菩萨也不愿眷顾,何其可悲也。罢了,罢了。”便在这时,一个二十来岁的胖和尚走了出来,朝那中年和尚比划了一番,又指了指姜无涯的背影。中年和尚不由皱了皱眉,无奈地朝姜无涯唤道:“施主请留步,主持法外开恩,请施主过堂一叙。”

姜无涯闻言一喜,忙回身施礼道:“那就有劳师傅带路了。”胖和尚还了礼,随后领着姜无涯进了大同寺。姜无涯来到寺内一看,只见除了几间简陋的禅房,拥着座陈旧破败的大雄宝殿,便再无其他建筑。

进得大雄宝殿,迎面一座脱了金身的如来塑像,虽不失端庄华丽,却已是容颜半毁。两侧排着十八座掉了漆色的罗汉塑像,一个个缺胳膊断腿,却依旧张牙舞爪。再看如来像前,几缕轻烟伴着一位袈裟泛白的老僧,显得异常的空灵祥和。那老僧侧对着殿门,盘坐在一张漏了絮的蒲团上,轻轻地敲着木鱼。

姜无涯见老僧白眉似柳,长须及腹,看上去明明已古稀之年,却又面如儿童,气若牛犊,不由暗暗称奇。他心知老僧绝非凡人,于是忙双掌合十,上前参拜道:“弟子冒昧,打扰老禅师清修了。”

那老僧缓缓睁开双眼,目光犹如皓月般照射在姜无涯脸上。姜无涯只觉这目光中仿佛蕴藏着无穷道念,已将自己的身心洞若观火,一览无余。他不知不觉中,便为老僧的气场所慑,敬佩感油然升起。

老僧平静地注视着姜无涯,过得片刻,方用苍劲浑厚的声音问道:“该走的自然会走,该来的终究要来。老衲观施主面色憔悴,满目疮痍,心中必有放不下的恩怨吧?”姜无涯忙叩首道:“弟子罪孽深重,苟活于世但求赎罪。此生尘缘了尽,本已心无所求,胆却时时莫名心慌。还请大师恩赐法语,以化我胸中怨气。”

老僧双目一合,朗朗道:“施主既已心无挂碍,又何必执着。”姜无涯沉默了片刻,自忖道:“是啊!我若真的心无所求,又何来这许多烦恼?”一股莫名的愁苦涌上心头,他必恭必敬道:“大师教诲的是。弟子愚钝,已至于妻离子散,兄弟反目,害人害己,遗祸无穷。弟子也不知何为执着,何为彷徨。还请大师指条明路。”

“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是为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世间本有许多事物,明明不存在,却因世人愚蠢恐惧,又被凭空捏造了出来。施主沉溺其中,如何能摆脱业障,悟得本性。”听到老僧这番话,姜无涯恍惚道:“那弟子要如何做,才能回头是岸?”

老僧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花亦非花,物亦非物。本来自在,又何须强求。施主执着于莫须有,六根难净,心源枯竭,不但看不清这世事沧桑,更看不清本心未来。”

那老僧寥寥数语,犹如山崩地裂,晴天霹雳。姜无涯从未如此震撼过,以至于觉得自己真是枉读了十年圣贤书,竟然还是如此肤浅。他惊骇之余,连磕了三个响头,并祈求道:“求大师指点迷经,带弟子脱离苦海。”

老僧淡淡道:“别有世间未曾见,一行一步一花新。念之则亡,忘之则生。生似死来死似生,生死无常似有常。心无挂碍,死便生,常思挂念生便死。世人皆知世间苦,却不知苦从何来。如此只知向菩萨求取功名富贵,太平安乐的饭夫走足,看到的只是我佛的功德慈悲,却不知佛法真谛何在,即便焚香叩首亦是枉然。还有那些只知广集香油钱,手捧金钵盂的释家行者,他们修缮的也仅仅只是佛像,又岂是佛心本来。施主若想脱离苦海,立地成佛,还须忘尽一切,从头来过。”

老僧妙语连珠,听得姜无涯出神入壳,感慨不已。他深吸一口气,又慢慢吁了出来,随即拜倒道:“老禅师微言大义,令弟子醍醐灌顶,茅舍顿开。弟子愿皈依佛门,追随大师参禅悟道,此生远离红尘。”

谁知那老僧却摇头道:“诸佛至高无上的妙道,都是经过多生累劫勤苦修炼才得来的。要行一般人所不能行的善行功德,忍一般人所不能忍的艰难困苦。那是只用一点点感悟和小小的心机,就能得道的。翠竹黄花皆佛性,清池皓月照禅心。施主无论在何处均可悟道,又何必钟情于小庙呢!”

姜无涯觉得老僧是有意考验自己,于是恳切道:“弟子自知天资愚钝,而大师乃是在世活佛,唯恐看不上眼。但弟子还知,二主神光为求佛法真谛,自断一臂的故事。弟子此生但求能追随大师左右,若大师不肯收留,那弟子便长跪于山门之外,至死方休。”

老僧双目一睁,只见其眸子中精光连闪,仿佛要洞悉姜无涯的内心般。须臾,老僧又阖上双眼,拨着念珠诵起经文来。姜无涯见状,二话不说,连磕了三个响头,便转身离去。

姜无涯来到山门外,朝山而拜。从此,无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